谈清涟河河道防洪治理的必要性
2011-08-15吴晋生
吴晋生
1 工程概况
清涟河又名二道河,是朱家川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五寨县荷叶坪南麓,至前所乡旧堡村进入五寨盆地,有岐道河支流分流经前所乡广益渠又汇入清涟河。清涟河(二道河)流经五寨县砚城镇、前所、胡会、小河头、新寨5个乡镇至三岔镇小刘家湾村汇入朱家川河。该河纵贯五寨县南部山地和中部平川区,河流长68.5 km,流域面积 856 km2,流域平均宽度约 16.7 km,流域形状系数为0.334,河床糙率为0.035,为季节性河流。
在五寨县东南4.5 km的清涟河上,建有南峰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1 m2,流域长度28.5 km,流域平均宽度4.6 km,平均比降11.32‰。流域上游植被较好,有森林面积49 km2,占总控制面积的37.4%,有耕地面积7%左右,其余55.6%为灌木草坡。
清涟河从南峰水库起算,到西鸡儿洼村段河道全长6.90 km,总落差79.2 m,平均比降为11.48‰。其间由银果沟右岸支沟(流域面积0.62 km2)、村后沟右岸支沟(流域面积0.37 km2)、小口子左岸支沟(流域面积0.53 km2)、辐子沟右岸支沟(流域面积5.6 km2)汇入。
2 工程地质
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在地形地貌上同处清涟河出水口冲出锥与洪积扇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类型变化较大,两岸均发育有河流阶地,但两岸不对称,右岸规模大而左岸小,工程区内河谷类型呈宽谷型,河谷宽50 m~60 m,河谷内漫滩亦较为发育,河床两岸发育有阶地,右岸较为明显,台面高程1 452.3 m~1 459.5 m,面宽50 m~100 m间。堆积有二元物质,左岸阶地已不太明显,已建成公园台面,上部堆积人工杂土,阶地后缘为基岩山丘,为中低山。
2.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内裸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其岩性从老至新简述如下:
古生界寒武系,包括上统(∈3)岩性为中厚层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页岩等,层厚在50 m以上。
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成黄土层(Qeal3),其次有坡积土(Qdl3)和洪积亚砂土层及砂卵石层(Qpl3)。其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pl4),岩性以砂卵石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据南峰水库勘探孔EK05-1-2孔,河床砂卵石层厚为10.45 m和7.2 m,据此推断此段,砂卵层厚亦有10 m~12 m。
除此,在左岸公园场地内分布有人工堆积土,为碎石土,估计厚度亦有1 m~2 m,为坡洪积物。
2.3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下水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层中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上新统堆积的砂及砂卵石层中,地下水埋深在南峰水库坝基为2.5 m~2.8 m,推测本区地下水埋深1 m~2 m,河床接近于地表,河床两岸高,河床低,两岸补给河床。
各岩层的渗透性:
河床砂卵石层,据南峰水库坝基勘探孔资料,ZK05-2孔,K=49.78 m/d;
上更新统黄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1.0 m/d;
上更新统洪积砂卵石层,据南峰水库勘探资料为1.17 m/d。
2.4 地质构造
整个工程处于鄂尔多斯台地东缘,为祁吕台贺兰“山”字形构造脊柱和反射弧之间的稳定地块的一部分,其构造形迹很不明显,据《1∶20万山西省河、保、偏电场供水区域地质图》,区内无大的褶曲或断裂构造通过,仅是推测沿砚城镇有一条北西—南东向隐伏断层通过,距工程有一定的距离,对工程影响不大。区内地层平稳,岩层总的方向向北西倾斜,倾角18°左右。总的来看,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内。
2.5 工程地质评价
本段工程位于清涟河上游段,处于清涟河洪积扇上游。堤防工程布置在河床上,其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pl4),岩性以砂卵石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据南峰水库勘探孔,EK05-1-2孔,河床砂卵石层厚为10.45 m和7.2 m,据此推断两闸基下,砂卵层厚亦有10 m~12 m。其工程地质条件尚好,采用工程类别法,考虑“山西省坪上水库应急引水工程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砂卵石层力学性质指标,抗压强度可取160 kPa~220 kPa,开挖边坡可取1∶0.75。挖剪强度摩擦角可取28°,能满足工程要求。
天然建筑材料,当地石料储量丰富,质量优良。块石和碎石可以从西紫寨、峤屿、孤山3个石料厂购买,西紫寨石料厂位于五寨县砚城镇东南15 km处,李家坪乡西紫寨村的大洼山,石料岩性为灰岩;峤屿石料厂位于五寨县砚城镇西南10 km处,孙家坪乡峤屿村的南山,石料岩性为灰岩;孤山石料厂位于五寨县砚城镇东南15 km处,前所乡孤山村的孤山,石料岩性为灰岩。砂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北30 km处的新寨乡石庙村附近的朱家川河的砂场购买。
2.6 地震
据山西省地震局科研所地震资料,山西省历史上大部分地震几乎全部发生在盆地中,据全国三百万分之一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于6度~7度区。
3 工程治理
1)清涟河南峰水库以下至西鸡儿洼村段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3)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防洪堤;旧堤加高;铅丝笼护底防冲坎;堤防工程防冲护脚;农用桥梁;河道疏浚;支流入河口工程、支沟及交叉建筑物;堤顶道路。4)新建防洪堤工程设计。新建防洪堤采用浆砌石重力墙结构形式,顶部采用20 cm厚C20现浇混凝土压顶,基础深1.2 m,总长6 920 m。实施前进一步复核河道的过流能力和堤顶高程。5)旧堤加高工程设计。对左岸1+342~1+600段、3+135~4+600段和右岸1+302~1+645段、3+037~4+600段原堤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加高0.5 m~1.05 m,顶宽0.5 m,总长3 629 m。实施前进一步复核河道的过流能力和堤顶高程。6)铅丝笼护底防冲坎工程设计。沿河道每隔500 m设一道10 m宽、0.5 m厚铅丝笼护底防冲坎,在河底纵坡突变处增设一道结构形式相同的防冲坎,共设14道防冲坎。7)堤防工程防冲护脚工程设计。堤防弯道凹岸堤脚铺设上层宽3 m,下层宽2 m的铅丝笼护脚,其余堤防堤脚铺设上层宽2 m,下层宽1 m的铅丝笼护脚。8)农用桥梁工程设计。在小口子村河道桩号0+782处建农用桥一座,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板简支结构,宽4 m,长60 m。9)河道疏浚工程设计。10)支流入河口工程、支沟及其他工程交叉建筑物设计。辐子沟连接段新建堤防为浆砌石重力墙结构形式,长229 m;小口子沟连接段新建堤防为浆砌石重力墙结构形式,长81 m;银果沟和村后沟各新建涵洞1座。
4 工程河道建设内容、治理目标
4.1 工程任务和治理范围
工程任务:提高治理段防洪标准,保护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及农田的安全。
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为南峰水库以下至西鸡儿洼村,治理段长度6.9 km。
4.2 社会经济概况
五寨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介于东经111°28′~112°,北纬38°44′~ 39°17′之间,南北长 60 km,东西宽 25 km,总面积1 391 km2。东、东北与神池紧邻,南、东南与宁武接壤,西、西南与岢岚交界,北、西北与偏关、河曲相接,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 736 m,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 300 m。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涟河。
五寨县辖3个镇、9个乡,全县总人口11.46万,其中农业人口8.1万,粮食总产量9.75万t。2011年财政收入3.1亿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 660元。
全县总耕地面积54.36万亩,其中,灌溉面积5.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马铃薯、莜麦、玉米、糜谷、豆类等小杂粮;主要经济作物有葵花、胡麻、药材、萝卜、葱头等。
五寨县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境内有阳岢公路、五三公路、五东公路和宁岢铁路、神河神朔铁路,高压线路村村通。
4.3 河道堤防工程现状
清涟河虽经多年的治理,完成砌石护岸近8 000 m,但防洪标准不高,特别是4+600以下堤防坍塌严重,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不能抗御较大洪水。
4.4 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清涟河两岸有驻军、机场、砚城镇、机关及上万亩良田,加之沿河居民点分布集中,又有阳岢公路及朔岢铁路穿河而过,所以它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粮食基地以及交通动脉息息相关。清涟河是一条有相当长历史的河道,由于其河床比砚城镇高达数十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全城被淹的灾害。据记载:“清光绪十八年,清涟河洪水冲毁了城南周家村”。1923年晴天一声雷、大雨只降1 h,南山洪水暴发,直冲城内,水深四尺余。1933年清涟河发大水,水过树头,城区房屋均受损失。1939年夏天,一场暴雨,右所、前所均受清涟河洪水之害,冲毁房屋百余间,冲走牲畜250余头,死亡多人,毁坏土地1 300亩,损失惨重。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清涟河的防洪曾多次投资治理。1958年在上游修建了南峰水库,使洪水得到一定控制。就目前来看,清涟河虽经几年来的治理,完成砌石护岸仅8 000余米,占河道总长的8%,且防洪标准不高,河道两岸城镇、村庄受着洪水的威胁,故为保证城镇、机关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清涟河急需进行防洪治理。
4.5 治理目标
根据城镇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和河道现状,确定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即保护河流两岸城镇、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及两岸沿河村庄、农田的安全,并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是对清涟河南峰水库至西鸡儿洼村段6 900 m河段进行系统治理,采取两岸堤路一体林带环绕,分段铅丝笼护底防冲坎稳定河势。
5 结语
为保护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及农田的安全,对清涟河南峰水库至西鸡儿洼村段6 900 m河段进行系统治理是必要的。工程实施后,可提高治理段防洪能力,满足防洪要求,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张 波,刘丽嘉,李应宾.深水槽城市河道生态型改造策略探析[J].山西建筑,2011,37(1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