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2011-08-15牛宏伟曹文凯
牛宏伟,曹文凯,汤 磊
(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泰安 271026)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7 762 km2,其中耕地面积31.7万hm2。“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自2009年国家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泰安市先后有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新泰市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以此为契机,泰安市市委、市政府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建设思路,抓质量,促进度,重管理,上水平,切实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为外形美观、设施完善、效益突出的精品示范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其中,肥城市2009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共完成投资3 628.03万元,完成打井105眼,埋设管道362.5 km,建蓄水池 45座,发展管灌 3 066 hm2,微灌66 hm2,建土壤墒情监测站3个。省厅组织验收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0年度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4个重点县共完成投资11 918.13万元,完成了3处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与改造工程,渠道防渗衬砌351.18 km,新建渠系建筑物1 345座,受益面积达7 066 hm2;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处,发展低压管灌3 566 hm2,微喷灌600 hm2;建成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处,新建集雨池3个、水窖80个,发展微灌10 hm2;建土壤墒情监测站3处。5月份,顺利通过了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绩效考评和竣工验收。
1 主要经验做法
1.1 抓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动机制
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调度会进行动员部署和督导检查。各重点县也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落实部门责任。
县(市、区)、乡镇逐一签订了项目建设责任书,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县两级水利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程一线,抓建设,督质量,促进度,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2 抓投入,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机制
坚持“扶持资金确保用好、市县财政足额配套、涉水项目整合到位、受益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市、县两级财政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按照省以上投入的20%配套,两年共落实配套资金1 560万元,县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2 780万元。不足资金,采取“一事一议”,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群众集资、投劳折资2 820万元。同时,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共整合基本农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库区移民、中低产田改造等资金7 437万元,形成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强大合力。
1.3 抓质量,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机制
以基建工程的建设程序和要求来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建立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三级质量监控体系。
在项目区每个村设立公示牌,在显著位置安放标志牌,将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完工时间、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落实监理责任,现场监理工程师常住工地跟班作业,对设备材料及工程质量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项目区受益村推选人大代表或老党员为本村项目建设的群众监督员,每天在施工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调处各类矛盾,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1.4 抓绩效,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
围绕“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原则,强化绩效管理,实现了项目有看点,工程有效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各重点县突出特色抓典型,建设了一大批喷微灌、山丘区集雨节灌、末级渠系改造等精品工程,建成了一大批无机房射频卡控制灌溉、蔬菜喷灌、果树微喷、风力扬水、无线测水量水、土壤墒情监测等农田水利新技术示范工程。
岱岳区黄前镇针对山丘区实际,利用水库、塘坝、大口井,多水源串联,集中连片治理,发展果树微灌533 hm2,实现高效农业节水灌溉。肥城市仪阳镇立足青石山实际,建设集雨蓄水池3个、水窖80个,发展果树微喷13多公顷,有效拦蓄雨水资源,使66多公顷山区作物得到有效灌溉,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局面,为山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市的老城办事处罗窑村、潮泉镇白窑村,结合蓝莓、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实际,发展固定式、半固定式喷灌示范片13多公顷,果树带喷6.7 hm2,既满足了作物需水,又以不产生地面径流的优点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
宁阳县实施东引汶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在蒋集镇建设2 000 hm2自流灌区,安装无线测水量水设施,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全渠道水情自动测报,灌区需水、用水、水量计算和水量调配自动监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东平县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共清理渠道121 km、衬砌渠道116 km,建设桥涵建筑物650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 733 hm2。新修的工程干支斗农梯级配套,将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既扩大了灌溉面积,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保证率。
1.5 抓管理,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各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广“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即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改革和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将工程管理权和管护责任落实到用水户,解决了长期以来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保证了工程持续运行。
水利、物价部门制定出台了灌溉水价管理办法、农田灌溉用水指标,积极探索“协会管理、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表计量、按方收费,刷卡取水、经济调控”8个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使项目区农田灌溉工程基本实现“新水新价”和“供水商品化”。由于水价确定科学合理,水费征收有根有据,既满足了群众用水要求,又节约了灌溉用水,降低了灌溉费用,确保了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2 主要成效
2.1 解决小农水建设投资难题,加快农水建设步伐
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各级财政大幅度增加投入,集中连片治理,解决了多年来群众想干但无力实施的问题。
4个重点县2年省以上财政投入84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4 340万元,新打维修机电井523眼,建引水堰闸16处,雨水集蓄128处,防渗渠351 km,发展渠道防渗灌溉 5 733 hm2、管灌 6 633 hm2、喷微灌 673 hm2,使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更新、修复和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明显改善。
2.2 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 “旱能灌、涝能排”,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增产效益十分明显。
肥城市老城办事处项目区面积467 hm2,过去虽有不少机井,但由于没有配套灌溉系统,灌溉效率低,有效灌溉面积只有76.7 hm2,农民群众只能望井兴叹。项目实施后,铺设管道49 km,项目区全部实现了管道输水灌溉,小麦及时浇了越冬水和返青水,虽遇旱年却无旱象,麦苗长势良好。岱岳区夏张镇通过实施胜利水库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从胜利水库调水至夏张镇史家庄、贾家岗、赵家店村一带,解决了镇东南片约1 333 hm2“干巴片”的农田灌溉难题,“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
通过2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市年新增供水能力2 100万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8 733 hm2,改善灌溉面积4 306 hm2,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6 933 hm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11%,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 142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 860万元。
2.3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降低灌溉成本
通过实施重点县建设,改善了灌排条件,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由于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了用水,减少了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广大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
岱岳区黄前镇、肥城市石横镇等山丘区乡镇由于灌溉水源有了保证,项目区群众纷纷改种收益更高的核桃等经济作物,人均增收600元。
肥城市王庄、桃园通过大面积应用智能控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物得到了及时有效灌溉,土豆、白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过去几个司机手可管理6.6 hm2农田,现在1个人就能管理几十公顷,不但管理费用大大降低,还减少了机房占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使“两菜一粮”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极大提高了农民大搞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宁阳县东引汶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让农民浇地省时省力还省钱,提高用水率20%以上,每亩次灌溉成本由原来的20元减到现在的6元。东平县二十里铺灌区通过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次60~70元降到35元左右。
2.4 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带动了县域内水利设施的提高和改善,对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生产率及农民素质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项目区内基本普及节水灌溉,降低了灌水定额,减少了深层渗漏,不仅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此外,由于节约用水,维持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水回灌补源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3 启示与建议
3.1 坚持科学规划设计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泰安市高度重视前期工作,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泰安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有资质的勘测设计部门编制了3年建设方案,对3年实施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做到了干支斗农渠兼顾,大中小工程统筹,旱与涝、蓄与泄、灌与排、工程主体与配套设施、水利规划与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等相协调。
年度实施计划下达后,对1~10万m3的塘坝、装机20~1 000 kW的小型灌排泵站、末级渠系改造和高效节水项目,都按照省水利厅编制的《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的要求进行单项工程设计,提高了工程建设标准。
3.2 坚持规模治理是项目充分发挥效益的保证
泰安市坚持连片建设、整体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与基本农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库区移民扶持等项目统一规划,分别实施,做到了建一片成一片,长期发挥效益一片。
宁阳县小农水重点县与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机结合,面积最大项目区涉及5个乡镇,治理规模达到1.17万hm2。肥城市王庄、桃园项目区治理规模达到了3 333 hm2。
3.3 坚持群众参与是项目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坚持群众全过程参与,在规划过程中听取群众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督,工程建成后由群众负责工程的管护。真正让群众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
在项目区、项目村设立公示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过程进行宣传报导,调动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在所有的项目区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共建立农民用水协会18个,将工程产权或使用权明确归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运行管理由协会负责。以农民用水协会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初步形成。
3.4 持续加大投入是小农水重点县上水平的根本
通过2年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在提高县域内农田水利建管水平方面效果明显,小农水发挥了大作用,得到了项目区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建议在继续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的基础上,3年建设任务结束后,对建设任务完成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实施效果明显的县(市、区)继续加大投入,在对3年治理成果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扩大治理范围和规模,实现农田水利设施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