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小型病险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措施
2011-08-15李江波
李江波
(云南省施甸县水务局工程管理站 678200)
1 概况
施甸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内经济单一,以农业为主。目前全县水利化程度达57.7%,有效灌溉面积达1.282万hm2,工程供水占总需水量的 70.2%。特别是水库工程在工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县内现有蓄水工程340件,其中,中型水库2件,小(1)型水库8件,小(2)型水库39件,小坝塘144件,五小水利工程147件。设计总库容7075万m3,兴利库容6522万m3,设计供水能力6982.4万m3,实际供水能力 6024 万 m3。
2 水库病险成因
施甸县小型水库始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属于典型的“三边工程”,经历几十年的运行,加之施甸县是个地震多发区,大多数小型水库都存在大坝坝体、坝基、坝肩漏水,放水洞和溢洪道年久失修,水库不能正常运用,有水不敢蓄,有的水库甚至只能空库渡汛,严重影响水库效益,同时也极大地限制施甸县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尤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制约更为明显。
3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措施
除险加固措施有多种,根据每个小型水库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切合实际的除险加固措施。现在针对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荐一些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典型措施和方法。
3.1 大坝坝体帷幕灌浆措施
施甸县上寨水库位于怒江流域施甸河支流张家寨河上游,水库始建于1955年,当年建成的土坝,高为6.0m属小坝塘,1977年扩建为坝高18.5m,总库容180万m3,1993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坝高25m,设计库容375万m3,为小(1)型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上寨水库历经多次加坝施工,回填大坝土料碾压不实,加之受地震影响,造成坝体透水性强且不均匀,大坝浸润线出逸点高,导致水库蓄水后坝体渗漏严重,下游坝面大面积散浸。当水位到1775.75m时,出逸点高程为1173.5m,散浸面积达2963.0m2,渗水量达3.23L/s,左岸坝脚山坝结合部位发生集中渗水两处,渗流量分别为0.28L/s和0.34L/s,右岸坝脚山坝结合部位出现集中渗水,渗流量为0.41L/s,已危及大坝安全。
针对坝体漏水问题,经过方案比选最后决定采取大坝帷幕灌浆方案。方法如下:单排布孔,孔距2m,设计灌浆孔194个,灌浆进尺5085m,设计帷幕总长350m,检查孔18个,总进尺535m。由HJ—200型灰浆搅拌机制浆,卧式双缸灌浆泵灌浆。灌浆方式:基岩为自上而下分段循环灌浆,坝土采用充填灌浆。灌浆浆液:坝土部分浆液采用水泥粘土(1∶4)混合浆,基岩部分采用纯水泥浆,灌浆水泥为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3.2 坝坡滑坡治理措施
响水凹水库位于施甸县城东的甸河支流响水凹河上游,1971年在小坝塘基础上扩建,经1971~1975年的建设,建成坝高22m、总库容220万m3的小(1)型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
水库兴建时大坝基础未清到不透水基岩上,导致水库建成蓄水后上游坝坡多次发生滑坡。
1976年受龙陵强烈地震影响,大坝上游首次发生严重滑坡,滑坡体长236m、高8m、最大垂直错距3m,滑坡体土方量约5万m3。
1977年采取降低水库蓄水规模措施,对上游坝坡进行削坡减重,坝高降低4.0m,降至18m,水库蓄水规模由220万m3降至175万m3。
1979年、1980年、1981年、1990年、1991年分别受到保山杨柳、保山登高、施甸由旺、保山坝湾、施甸太平地震影响,上游坝坡多年出现滑动。1997年、2001年分别受龙陵茄子山、施甸太平地震影响,大坝上游坡又出现滑坡。
2005年5月,再次出现3个滑坡体,总长229m,最大裂缝宽度达120mm,是水库大坝最主要的病害,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经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在易产生滑动的老坝体上采用振冲加固,深度穿过最不利的滑动面,底部桩深入软基层,布置范围在上游坝坡中、下部,上边缘距坝轴线27.06m,顺水流右边缘距原溢洪道边线46.3m,基本覆盖三个滑坡体。振冲加固区总长230m、宽24.8m,布孔12排,孔位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孔距2.5m,孔径1~1.2m,平均1.1m,平均孔深16.5m,施工时振冲桩按Ⅰ序排和Ⅱ序排布设,每排又分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设计振冲桩1104根,总进尺18216m。
采用 75kW(ZCQ—75)或 100kW(ZCQ—100)功率振冲器,振冲桩填料采用性能稳定的硬质机制碎石,粒径以20~120mm 为主,粒径比为 20~50mm 的占 20%,50~80mm的占60%,80~120mm的占20%,不得含有土块、树枝等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5%。
对于水库上游坝坡迎水面实施坝面整治,采用0.3m的干砌块石护砌,护面下部分别做0.15m厚的碎石和0.15厚的粗砂垫层,碎石粒径5~30mm,粗砂粒径0.2~5mm。
3.3 输水涵洞、启闭设施损坏处理措施
小型水库多存在输水涵洞病险情况,由于受当时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往往造成涵洞基础薄弱,经多年运行,洞身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砌体断裂,出现涵洞渗漏;此外,填筑砌体的多为石灰红土砂浆,溶蚀、掏空和脱落情况严重,影响砌体结构力,从而危机大坝安全。
以小石桥水库为例,水库位于施甸河支流常村河上游的老麦乡境内,工程始建成于1975年,1981年6月建成,均质土坝,坝高21m,总库容144万m3,为小(1)型水库。
输水涵洞共两条,分别位于大坝左、右岸、1976年4月输水涵洞建成后,当年6月受龙陵金竹坪地震影响,造成左岸涵洞断裂、漏水,漏水9处,漏水量3.8L/s,断裂5处,最大裂缝宽10mm;右岸涵洞断裂6处,最大裂缝宽15mm,漏水量3.7L/s。建设期对裂缝进行了砂浆填塞勾缝处理。
小石桥水库左岸输水涵洞为直线无压洞,全长85.0m,采用石灰红土砂浆砌粗料石,断面为城门洞形,净宽1.0m,直墙高1.1m,矢高0.5m,坡降1/100。
由于左输水涵洞断裂漏水,砌体石灰红土砂浆溶蚀、掏空、脱落严重,渗流状态均不安全,为彻底根除险情,设计封堵左侧输水涵洞。
小石桥水库右岸输水涵洞为直线无压洞,全长85.0m,采用石灰红土砂浆砌粗料石,断面为城门洞形,净宽1.0m,直墙高1.1m,矢高0.5m,坡降1/100。涵洞进口安装直径0.3m、0.5m的转盖斜拉闸门各一套,启闭设备为自制钢管撬棒。
经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拆除原闸门设施,新建平板斜拉钢闸门一套,采用QL—15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启闭。
由于涵洞断面较小,不便于洞内施工,因此采用洞外灌浆的方法。根据涵洞漏水情况及部位,拟定从涵洞消力井灌至涵洞与新坝轴线相交附近,总计灌浆洞长47.5m,分两序施工,Ⅰ序排与Ⅱ序排排距2.5m,Ⅰ序排设2孔,孔距2.4m,从拱顶以上2m起灌至涵洞底板砌体以下1.5m,Ⅱ序排设1孔,从拱顶以上2m起灌至拱顶,设灌浆排17排,灌浆孔27个,进尺269.4m,设检查孔4排,检查孔4个,进尺45m。设计防渗标准q<10Lu。
灌浆方式:坝土为充填灌浆,基岩为自上而下分段循环灌浆,坝土段采用水泥粘土(1∶5)混合浆,基岩段采用纯水泥浆。灌浆水泥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土工试验资料,粘土取自水库管理所旁的料场。
4 结语
以上介绍的是施甸县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采取的几种措施,当然,在病险水库工程中不只单纯地存在某一种病险情况,可能会是几种病险情况并存,几种处理措施同时使用,但只有真正查明病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除险加固,彻底根治病害,确保大坝安全,才能达到除险加固目的。
施甸县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能够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正常蓄水,发挥其应有的防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保证了水库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发展农村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