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地域差异

2011-08-15沈苏彦

山西建筑 2011年28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徽州扬州

沈苏彦 沙 润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1]。江南古典园林与北方园林的恢弘气势相比其总的特点是秀丽淡雅,曲折幽深,构景中仿效自然,造景中以小见大,但不同地方亦有差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典型园林进行了实地考证,以江南古典园林中较具代表性的苏州、扬州和徽州园林为例,探究江南古典园林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

1 园林选址的差异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水源丰富,便于造池理水;丘陵山地也靠近城市,盛产石材,便于选石叠山。因此,园林大都建在城内。比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都位于古城内。明代扬州园林绝大部分也是建在城内的[1]。城内名园有数十处,“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闉”[2]。但到了康熙年间,扬州园林已经从城内逐渐发展到城外西北郊保障河(即“瘦西湖”[3])一带[1]。而徽州园林大多依山脉而建,隐藏在青山绿水之中,深隐于偏远宁静的农村,因而没有城市的喧嚣,不像苏州园林处在城市中有闹中求静的特点,而是空寂闲雅、野逸村朴,富于泥土味[4]。

总的来看,苏州园林大多是建在城内的,扬州园林则是城内、城郊兼而有之,而徽州园林则多位于偏远的农村。

2 造园要素表现形式的差异

构成园林的主要要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筑,在同一气候背景下,地方性的花木无根本差别,因此同在亚热带地区的苏州、扬州和徽州其园林花木差异不大,下面仅从山、水和建筑三方面对苏州、扬州和徽州园林进行比较分析。

2.1 山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中的山多为人工堆叠的假山,两者亦有差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多用太湖石堆叠,且有较多的高大名峰。顾公任在《吴下名园记》中写道:“吴下因造园材料之关系,筑山必为太湖石山,以曲折上下,嵌空玲珑为极则。”可见,太湖石是苏州园林假山石材的首选,且名石、奇峰多,如留园的冠云峰,高6.5 m,玲珑剔透,是我国现存最高的湖石名峰[5]。扬州园林所用石材比苏州园林中所用的石料丰富得多[6],有从苏南太湖周边运来的太湖石,有来自苏南、皖南的黄石,也有采自皖南宣州的宣石,甚至有从山西运来的乌峰石等等,石料产地不同,其质地、纹理、颜色也各相异,但石料体型较小者为多。

徽州园林中假山只是一种点缀,主要是发挥其本身自然环境优势,借自然之山,入园成景。著名的黄山、奇云山,绵亘数百里,这使其在江南园林中“别开生面”。徽州园林中偶见的一些假山,其石料也都就地取材,如黟县之碧山黑,歙县之龙川紫,婺源之龙尾石等[7]。这些石材色彩显现为青色,青为冷色,给人的感觉是凉,是收敛,显现出徽州园林的隐秀之美[4]。

2.2 水

苏州、扬州、徽州古典园林中的水总体而言,面积不大,在理水手法上都力求顺应自然。苏州园林面积较小,一般在1 hm2以内,大的也不过几公顷,其中的水面面积就更小了。如苏州网师园面积不到0.5 hm2,水面面积不足0.2 hm2。在水面处理时就尽可能使水面抬高以接近岸边,给人以亲切感,同时造成扩展的空间感。而扬州瘦西湖一带的园林,借瘦西湖之水,比起苏州园林之水却有“浩淼”之感。

徽州园林中的水与苏州和扬州园林相比以动水居多。徽州最著名的水口园林,水面较苏州和扬州园林中的水都要小。水口园林的水面虽小,但水源不断,回环曲折,流动不已,把周围环境也点缀得活泼流动,富于生气。同时,徽州园林中既有自然水流,又有人工小溪和瀑布,如檀干园。

2.3 建筑

苏州、扬州、徽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虽然总体上以小巧素雅为特征,但在形式、色彩和建筑装饰等方面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2.3.1 形式

苏州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亭台楼阁、厅堂馆轩等等一应俱全,在相同的形式中也力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来。比如说同是亭,就分为方亭、梭子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半亭、扇亭等等[8]。扬州园林建筑的形式虽也多样,但比起苏州的要显得“雄伟高大”。陈从周先生在《扬州园林与住宅》中说:“扬州园林在建筑方面,最显著的特色,便是利用楼层,大型园林如此,小型如二分明月楼,也还用了七间的长楼。”[6]再如扬州园林中的桥。瘦西湖诸园有大大小小的桥约20座,其中许多桥长达几十米。这样的大手笔在苏州园林中是无法表现的。徽州园林中一些具有显著徽州特色的诸如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建筑形式是苏州和扬州园林中所见不到的。它们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高昂的马头墙与山脉共徘徊[9],体量与苏州园林建筑相比也稍大。

2.3.2 色彩

苏州园林建筑屋顶是黑色的,墙壁是白色的,门窗、柱栏、挂落是栗壳色的,它们不刺眼夺目但却十分谐和。扬州园林建筑既有像苏州园林那样的“素色”,也有皇家园林般的金碧辉煌的“亮丽”色彩。如瘦西湖中的五亭桥,亭顶敷黄色琉璃瓦,檐脊呈绿色,确实是金碧交辉,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色彩迥异。徽州园林建筑的色彩也偏于素雅,常常是黑瓦白墙,典雅大方,与苏州园林中的素色相比更显古朴,与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

2.3.3 装饰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小巧玲珑、精雕细刻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精雕细饰上,如门窗、槅窗、挂落、栏杆、屏风、飞罩等等。但扬州园林还模仿皇家园林的一些装饰,如华丽的天花藻井,使之显得典雅瑰丽。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在园林建筑的实物中得以体现。在细部的装饰上,大都采用砖雕、木雕和石雕工艺,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3 产生差异的原因

3.1 地域自然环境

苏州、扬州和徽州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些差别导致了三地古典园林景观的差异。比如三地园林中山石景观的差异就是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苏州靠近丘陵山地,附近的太湖盛产太湖石。园中的假山就多为太湖石,且高大玲珑的极品也多。而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四周无山也无石,造园所需的石材全靠从外地运来,因此园中的山石品种极多,有太湖石、黄石、宣石等,但由于装卸、路遥等原因使园中独块成峰的山石比较少。徽州地区自然之山多,园林就发挥其自然环境优势,借自然之山,入园成景,使徽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和扬州的园林。

3.2 地域文化背景

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之一,吴文化对苏州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早在嘉靖时,王献臣营造别墅拙政园,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徵明曾画《拙政园图册》,仇英也为之画《园居图》,说明造园与作画,其意相通[10]。而扬州文化既有以“鉴真东渡”为代表的开放性,又有“南秀北雄”为特征的兼容性,还有以“扬州八怪”所表现的创新性。反映到扬州园林上,它既有江南园林淡泊清旷的韵味,又借鉴和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的气度,形成了雅健的南北过渡风格。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以大自然为背景的徽州园林就有新安画派笔墨明快,构图秀逸的风格,园林建筑则充分体现出徽派建筑的精美与细致。

3.3 园主身份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园林主人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造园思想,从而从根本上奠定了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为官场失意的文人,受到“处江湖之远”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在园林里追求的是清静雅洁的色调,淡泊隐逸的境界。扬州园林的主人多为富商,尤其是唐代以后大部分园林主人为盐商。由于他们的财力,使得虽不产石的扬州却有丰富名贵的从外地运来的石材供园林叠石所用。当时皇帝的南巡更激发了他们造园的热情,为了供邀宸赏,盐商们不惜工本,大兴土木[3],在筑山、理水、花木配置、建筑经营等方面各出新意,争奇斗艳。徽州园林的主人则多为儒商。《歙县志》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虽为贾人,而言论风旨雅有士人标格,故缙绅辈乐与之交”,因此徽商所建园林借助石雕、砖雕、木雕的高超艺术,融入徽州文化之深厚底蕴,显得十分精致。

4 结语

同属于传统江南古典园林体系的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徽州园林由于地域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园主身份及其造园思想的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这三处古典园林从总体面貌上来讲,徽州园林主要以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的山区水口型园林为主,而苏州和扬州古典园林则以城内或城郊的写意式住宅园林为主。徽州园林隐藏在青山绿水之中,在布局构思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借自然风光,使园内景色与外边的山水林泉,田野村舍融合在一起,体现出自然雅朴的风格。苏州和扬州园林都建在平原城市或城郊之中,具有柔和秀逸的特点,但扬州园林既有江南园林淡泊清旷的韵味,又借鉴和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的气度,形成了雅健的南北过渡风格。如今各城市面临“特色危机”,分析比较各地古典园林景观的差异有利于各地现代园林突出地方特色,也有利于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 斗.扬州画舫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3]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4]王明居.徽州园林艺术初论[J].安徽师大学报,1998(2):117-123.

[5]周 铮.留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6]许少飞.扬州园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7]王明居,王木林.徽州园林艺术再论[J].安徽师大学报,1999(3):209-213.

[8]徐文涛.苏州古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9]洪振秋.徽州古园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10]石 琪.吴文化与苏州[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徽州扬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徽州绿荫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扬州的秋日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