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菇代料高产栽培的技术

2011-08-15阮时珍李月桂阮晓东黄巧珍

食药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潮菇棉籽壳菌袋

阮时珍 李月桂 阮晓东 黄巧珍 陈 强

郑 界2 刘正德1 江旺坤2 王鹏霖2

(1.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2100;2.福建省宁德市华林微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 宁德 352100)

滑菇 (Pholiota microspora)又名滑子蘑、珍珠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属丝膜菌科、鳞伞属。滑菇肉质细腻,口感嫩滑,味道鲜美,因其表面附有一层粘液,食用时滑润可口而得名。滑菇为珍稀菇种,原产于日本,我国辽宁省南部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种植,现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均有栽培。滑菇是典型的低温菇类,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宜在我国北方的较寒冷地区栽培。产品多盐渍,出口日本,少量内销,开发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滑菇以代料栽培为主,人工栽培模式主要有压块栽培、箱式栽培和袋栽等。北方多采用压块栽培与托盘栽培,而南方一般以袋栽为主。

1 栽培季节与栽培场所选择

1.1 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可根据滑菇的品种和栽培的环境条件来安排。一般可分为秋种冬收和春种秋收两种。

秋季接种冬季采收的优点是栽培周期短。栽培袋的制作时间可安排在8~9月,选择耐高温的极早生型品种,出菇适温为8~21℃,在12月至次年3月出菇,但菌袋养菌阶段气温较高,要有一定的控温设施,做好降温工作。采用春季接种秋季采收的,在春季3~4月制作栽培袋,10~12月出菇,菌袋养菌阶段气温低,有利于滑菇菌丝定植生长,菌种杂菌污染极少,但要经过越夏管理,栽培周期较长。南方诸省以上两种方式均可采用;北方地区一般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也开始采用反季节栽培,即秋季接种春季采收,在9~10月备料,11~12月拌料、装袋、灭菌、冷却与播种,次年3~4月出菇。反季节栽培应选用早生品种,出菇适温为6~17 ℃。

1.2 栽培场所 空闲房,蔬菜、香菇、白木耳棚,林下搭盖的荫棚等,均可作为出菇场所。使用前先将出菇场所内外清理干净,将菇床整理成宽100厘米,高25~30厘米的长畦床,畦面平整压实,上铺一层1厘米厚的细砂,并宜在小畦床上用竹条和无纺布 (或农用塑料薄膜)搭成小拱棚。

可采用多层架模式菇棚,分内棚与外棚。内棚设两个床架,宽80~90厘米,上下共5层,层间距35~40厘米,走道宽为70~80厘米,用塑料薄膜全部覆盖床架的上下。内棚外搭遮阳棚 (即外棚),外棚周围用草帘或其他遮阳物围实 (稍密),以利于保湿,棚顶上遮阳物要加厚些。

2 栽培原料及配方

杂木屑、玉米芯、花生秆、玉米秆、甘蔗渣、棉籽壳等均可作为代料栽培滑菇的主料,加少量的辅料,如米糠、麸皮、豆粕、大豆饼、碳酸钙、石膏、食糖、玉米粉等,可以提高产量。常用配方:(A)杂木屑45%,棉籽壳20%,玉米芯20%,麸皮12%,蔗糖1%,碳酸钙1%,石灰1%。(B)杂木屑25%,棉籽壳 30%,玉米秆15%,麸皮13%,豆粕8%,玉米粉6%,蔗糖1%,碳酸钙1%,石灰1%。(C)棉籽壳40%,杂木屑10%,麸皮10%,甘蔗渣17%,花生秆20%,蔗糖1%,石膏1%,石灰1%。 (D)杂木屑50%,麸皮12%,玉米芯20%,豆粕8%,玉米粉7%,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1%。(E)杂木屑48%,花生秆 20%,棉籽壳15%,麸皮10%,玉米粉4%,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1%。(F)杂木屑40%,稻草20%,玉米秆15%,麸皮15%,玉米粉7%,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1%。

杂木屑要经堆积发酵1~3个月,或选用陈旧木屑。

3 制袋与接种

3.1 制袋 袋栽滑菇多用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袋或筒料。短袋栽培,塑料袋规格为17×33×0.004(厘米)或20×45×0.005(厘米);长袋栽培,塑料袋规格为17×55×0.004(厘米),塑料袋的透明度要好,以便于看清菌种的发菌和杂菌的污染。

棉籽壳、玉米芯须提前1~2天浸水预湿,第2~3天按照配方把预湿的棉籽壳、玉米芯与木屑、麸皮、糖水、石膏等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65%~68%,pH 6.5~7.5。

料袋装好后在料中央打接种孔 (短袋),然后用线扎紧袋口,或套上套环、塞上棉塞,及时灭菌。采用聚丙烯塑料袋,可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的用常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待温度上升到100℃时,维持20~23小时后停火再闷5~6小时,待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到70℃以下再打开锅盖,将料袋及时运入清洁卫生经消毒的室内进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当锅内温度上升到126℃时维持3~3.5小时,停火后,当锅内压强自然降到0时,方可开盖出锅,将菌袋运入室内冷却。

3.2 接种 可在接种箱或无菌室中接种,无菌室在接种前3~5天,进行清洁消毒。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将菌种接入料袋中央的接种孔中和袋口料面 (短袋)。

采用长袋栽培,应先用75%酒精擦拭料袋接种面,然后用直径1.3~1.5厘米的锥形木棒,在料袋上打3~5个孔,再用接种器或徒手将菌种迅速塞入穴内,菌种块要与培养料紧密接触,同时微凸出穴面,最后用专用胶布封口。

4 发菌期与出菇管理

4.1 发菌期管理 采用自然温度发菌的,长菌袋先按堆叠式排放,排距40~50厘米。待接种口菌丝表面吃料直径达6~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并改为 “#”形叠放,每堆7~8层。培养室气温低于15℃时,菌袋要堆紧些,也可叠高些;气温高于25℃时,菌袋要堆疏些,并加强通风换气,以防高温烧菌。发菌室适宜温度为22~25℃。整个发菌期翻堆3~5次。翻堆时结合检查杂菌,拣出感染绿霉等杂菌的菌袋,重新混入新料再利用;而感染毛霉、红霉、黄曲霉的菌袋,滑菇菌丝可将其及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

采用秋季接种冬季采收栽培方式的,菌丝培养期间正遇到高温期,要采取降温措施,尽量保持室内阴暗凉爽。菌袋排放时,袋距保持2~3厘米。保持发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室内光线要暗,以利于菌丝生长发育。

用线扎紧袋口的菌袋,接种后15~20天,菌丝生长旺盛,袋内氧气大量减少,这时应采取刺小孔方法通气供氧。长菌袋接种孔贴胶布封口的,也要在菌丝生长前端的塑料膜上刺孔通气。在适温下培养35~45天,菌丝可长满袋。

4.2 出菇管理 出菇的方式有不脱袋出菇和脱袋覆土出菇两种。

(1)不脱袋出菇法。①短袋出菇。当室外最高温度降至20℃以下,菌丝中出现黄色或褐黄色时,将菌袋移到出菇场所,竖直排放于畦面,拔松菌袋的套环和棉塞,用线扎口的松开扎口线,用竹条和无纺布搭成小拱棚遮盖;整个环境喷水保湿,促其生理成熟。13~18天后拔去套环打开袋口,卷下高出的塑料袋或割去料面上方的塑料膜,继续喷雾状水保湿,待菌筒生理成熟,温度适宜时出菇。若菌袋口料面菌种有桔黄色蜡质层形成,要用刀在蜡质层上划出纵横交错的裂口,深度以见下层白色菌丝为度;或进行搔菌。经处理后5~7天,菌丝得到恢复,便可向地面和空中喷雾状水,使菇房湿度达85%~90%,严防将水喷入菌袋口。

滑菇子实体原基刚形成时,呈乳白色颗粒状,经2~3天后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待形成具有菌伞、菌柄的幼菇时,可以转入出菇管理。出菇管理,应重点控制小拱棚内的湿度与温度。生产上一般通过无纺布或农用塑料薄膜的掀盖来调节适宜的出菇温度、湿度和光照。主要向地面喷水,保持地面潮湿,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不可在子实体上直接喷水,喷水要做到少喷、勤喷。天气干燥,风量过大时,应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当幼菇菌盖长至0.3~0.5厘米时,应适当向菇体和空间喷雾状水。但喷水不能过多,否则菌袋颜色呈暗红褐色,无光泽,子实体生长缓慢,粘液层厚,易引起霉烂。此外,培养基内水分过多时,特别是在不通风条件下,除易引起杂菌污染外,还可能诱发菇蝇类、蛾类、线虫等为害。保持室内或棚内温度7~18℃,温度高于20℃时子实体不能形成。

②长袋出菇。菌袋上架时间安排在气温稳定在20℃以下时,一般在11月。菌袋上架后,挖除菌袋口上的老菌块,深度为1~1.5厘米,菌袋口朝侧面,并盖好薄膜保湿,当湿度低于70%时,可适当向空间喷雾状水。待接种口长出新菌丝体时,选气温适宜的天气,向菇棚空间、菇袋表面喷水,每天3~4次,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0%左右,促其现蕾。接种口凹陷处如有积水,要及时倒出。第1潮菇发生在接种口处,不必割菇蕾,第2潮菇发生在接种口外围,第3潮菇在菌袋表面也可形成。菇蕾长到米粒大小时,及时用利刀沿菇蕾外围割破2/3薄膜,促其长菇。

现蕾后菌袋口朝上,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晴天喷水量适当加大,次数增多,适宜的湿度为90%左右,菇袋凹陷处如有积水,要及时清理。气温高时要加厚菇棚顶部和周围的遮阳物,气温低时调疏遮阳物。菇蕾生长幼期不得通对流风,气温低少通风,每天1~2次,每次0.5~1小时;气温超过18℃时,要加强通风,为防止因通风而引起湿度下降,要相应增加喷水次数。棚内温度在7℃以下时,不能直接向菇蕾表面喷水,特别在霜冻天气,以防菇蕾冻死。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要养菌10~13天,让菌丝体充分恢复,积累养分,而后再通过喷水增湿,进行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

(2)脱袋覆土出菇法。这种出菇方式可使菌袋保湿降温,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可明显提高产量,但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滑菇菌丝长满袋并经后熟期后,在栽培场地整畦,畦宽1米,深10~15厘米,长度不限,将畦底部分土挖松打碎,撒少量石灰粉,喷敌敌畏等消毒杀虫,预防白蚂蚁;菌袋脱袋后从中间切成2段,把菌袋切断面向地,竖排于畦床内,袋与袋间距2~3厘米;菌棒露出土面2~3厘米,以防出菇时子实体沾土;或者菌袋不切断,直接平摆在畦床内。用事先备好的覆土填满空隙,并随之向畦内灌一次水,使覆土层充分吸水,最后覆膜养菌。整个出菇期要保持土层湿润,出菇后,喷雾状水保湿。注意不要让泥土溅到菇体上。

出菇期菌丝体呼吸量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因此,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若自然温度较高,室内通风不好,会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多,因此温度较高的季节出菇时必须日夜打开通风口和排气孔,使空气对流,保证出菇棚(房)有足够的氧气。

滑菇子实体生长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袋不能摆放太密,出菇棚 (房)内不能太暗 (七阴三阳),如果没有足够的散射光,则菇体色浅,柄细长,因此出菇期要适当减少棚顶遮盖物,保证菌袋有适宜的光照。出菇时散射光强度以600~1 000勒克斯为宜。光线过强对子实体生长不利,菌袋水分容易散失,不利于子实体生长,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5 采收

滑菇应在开伞前采收。开伞后采收不仅品质下降,而且开伞后孢子落在菌袋上易引起杂菌感染。按照市场需求,采摘时要按住菇柄,旋转一下将菇掰下,最好不带培养基,不要将菇根留在菌袋表面,否则不利于下潮出菇。

第一潮菇采收后,及时清除表面残根和老菌皮,停止浇水5~7天,让菌丝恢复生长后进入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

猜你喜欢

潮菇棉籽壳菌袋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