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开发问题

2011-08-15□文/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经济教育

□文/赵 钰

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开发问题

□文/赵 钰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兴起了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由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外生力量就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增长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增量与已有存量成正比关系,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一国或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进而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且,一些西方学者对经济发展机制的研究和对国别之间经济增长率差别变化趋势的分析均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既是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认真思考制约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虽然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重视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积累,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培养和积累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口多而劳动力素质不高。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本数量不足、高质量的人才不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适应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一个根本性的障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令人吃惊,从1949年的5.42亿到2008年的13.2802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这种巨大的人口数量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超比例的人口数量挤占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从而造成人口数量对质量的劣性替代。同时,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缓解就业压力,又不得不依靠人力数量的增加,这无疑又激发了数量扩张的冲动,由此造成人口数量增长替代人口质量提高的恶性循环,使我国资源紧缺的情况更加恶化,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首先,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途径。在人力资本形成中,教育投资是关键,而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短缺。而且,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模仿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致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脱离本国国情,因而导致毕业生往往学用不一致,造成人力浪费;其次,我国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也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投入来推动,结果造成人力资本投资长期不足,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的速度。1995年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只占GDP的2.5%,而在实物资本投资却达到30%;现在的情况有所变化,但仍然十分低。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比重为6%~7%,而我国一直徘徊在4%左右。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本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增值程度较低;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片面地认为职工教育是社会行为,把职业培训看作是一种负担。

第三,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不高、且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一方面教育体制的落后与劳动力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相脱离,从而使得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脱节;另一方面一些正规教育的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不太强,且知识老化的速度很快。另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清华、北大等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去了美国,正常的国际人才双向交流变成我国的单项人才流失。还有相当数量、并且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流向在中国生产和经营的国外跨国公司。这种现象类似于制度经济学所指的“路径依赖”现象。路径依赖意指现在的经济结果是对以前结果的进化路径的依存。通俗一点说,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我国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不高,导致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从而阻碍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依照这样的“路径”走下去,只能是阻碍经济增长速度。

二、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既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高效、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结合国情,采取有效战略措施,大力开发我国人力资本,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人口本身不是人力资本,而只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造成人力资本不足的重要原因,因为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或不得其用,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人均水平,制约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及人力资本的形成。因此,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当前,应进一步落实对独生子女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在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实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提升人力资本时,必须质、量并重。除了重视人力资本的数量外,更要注重人力资本的结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和制度选择等因素。

第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应具有长远性、连续性和累积性,国家、企业和个人均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各级各类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快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建立健全人力资本投资及其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以保证人力资本投资的落实到位和不断增长。长期以来,由于偏好于短期效应的有形投资,轻视相对长期、无形的人力资本投资,造成人才质量提高无法与实物资本投入相适应,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因此,我国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时机,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人力资本投资重于物质资本投资意识,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增加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方法,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实现以技术进步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另外,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企业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促进专业化、高水平人力资本形成。还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宣传知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激励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入。

第三,优化教育模式,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从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我国近些年教育投资虽有较大增长,但由于起点低,人口增长快,人均教育经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改革教育体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要把培养有用人才、赋予每个社会成员谋生的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作为实施国民教育的首要目标。增加教育投资、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育市场化运作,以此来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并应调整入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加大科研力度,产学研结合,应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通过教育体制的开放、国际交流合作、高校成果转化、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第四,建立合理的就业机制,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首先,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促进人力资本流动。一是要不断培育和完善国内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加快人才市场的发育,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二是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改变国家行政计划下达指标的用人制度,更多地采用劳动者和单位供需自愿的用人制度,建立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均衡价格形成的全国统一、公开的劳动力市场;其次,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而投资就会有风险。人力资本投资又是一种长期投资,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因此风险会更大。也就是说,投入并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这就使得人们在做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时,往往倾向于回避风险,即选择不投资。而一定的社会保障水平所提供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迁移补贴和职业介绍及职业培训福利等相当于风险缩减因子,它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使人们更愿意进行投资,从而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1]吴培冠,黄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5.

[2]李磊,朱彤.人力资本、知识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学研究,2008.9.

[3]李国强.浅谈生活中的路径依赖.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

[4]张光进,龙朝双.论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6.2.

[5]陈韶光,袁伦渠.论我国的人力资本开发.中国科技论坛,2003.7.4.

猜你喜欢

劳动力经济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