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难点及对策
2011-08-15孙向锐
□文/孙向锐
我国会计国际化难点及对策
□文/孙向锐
本文从厘清会计国际化的概念出发,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总体策略。
会计国际化;标准化;协调化;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的演变与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自其提出至今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演变,本文首先从其演变与认识加深的过程来明晰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1973年由10个国家发起建立国际会计组织委员会(简称IASC),应对20世纪七十年代后经济发展向全球化演进的趋势,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大区域集团的陆续出现。当时,IASC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允许多种会计方法的选择,事实上是主要参加国会计事务的简单归纳。
至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来愈迅速,国际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日益频繁,使得各国或各经济体之间会计协调问题日益凸显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时,由于美国与IASC的合作加强,IASC在1992年提出制定全球通用会计准则的目标,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进入21世纪以来,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简称IASB),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成员国会计准则指定机构的联系,取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强调制定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重视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提倡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协调化。
从会计准则的演变来看,为了适应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促进各国会计协调,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益,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维护我国自身的利益。
二、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难点
会计国际化取决于其支撑环境,包括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以及与会计准则和实务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必须首先考虑和分析影响其发展的诸多因素。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而国际财务报告准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不一样,这就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难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致。
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中也要体现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应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和公积金等,这些法律规定必须写进我们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提示。
对于绝大部分美国上市的公司,每天股票交易量只有几千股到几十万股之间。如果一只这样不活跃的股票每天有上万股做空卖单出现,股价下跌10%或者更多是很容易的事情。
两年前,美国证监会对做空原则的限制做了更改,原来的做空只能在股票的卖价上做空,不能直接将做空的(借来的)股票直接卖给投资者,这一规则的改变成了做空者的利器,大大降低了做空者的成本。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居多,社会公众等投资者则是一些相对离散的小股东,机构投资者较少,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来看,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下,会计人员仅仅是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如果制度没有规定的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对一些会计业务按会计要素进行审核、判断、制证、记录、登记账簿、核算,财务报告自然就生成了,这种能力与市场经营条件下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策略选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逐步开展。
三、标准化与协调化
会计国际化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思路,即标准化与协调化。所谓标准化,就是制定和实施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即全球采用统一的会计模式。所谓协调化,则是各国之间的会计协调,即各国间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上尽可能消除差异,增强国际间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协调化不同于标准化,因为它并不要求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来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而是要求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地协调来求同存异,逐步缩小不同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标准化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尽量消除会计处理上的差别;但若是站在全球立场上,则协调性应当占有主导地位,是在承认不同政权之间差别不可避免的前提下,试图提高可比性。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由各国追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的要求和国家间会计环境的巨大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全球实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国际化的实现就被寄望于协调化。
刚刚发生的绿诺事件就从侧面说明了协调的重要性。纳斯达克原上市公司大连绿诺在2010年11月11日被Muddy-Waters公司质疑财务造假。绿诺主动将股票停牌,其审计师FrazerFrost会计师事务所向美国证监会提供文件称,该公司CEO已经在电话里承认其中大约有20%~40%合同是有问题的,而这种无法解释其实源自于中美商业文化的差异。随后,大连绿诺被纳斯达克摘牌,退到粉单市场,股价由最高时候的30多美元跌落到2美元附近。
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及在中国进行的避税措施也有可能成为做空者攻击的目标所在。比如,MuddyWaters研究公司就是调查了大连绿诺上报给中国税务部门的财务数据,并与其在美国公布的数据作比较,发现二者差距非常大——前者的收入比在美国公布的收入低94.2%。对于做空的MuddyWaters研究公司来说,显然认为前者更可信。
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历程
我国从1981年起就开始了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会计科目调整、增加会计报表等会计制度的改革;1985年颁布并开始实施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明确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原则——客观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1989年会计制度性国际会计惯例渗透的实质性发展包括增设应收、应付票据、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等明细科目,同时,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修订,也引进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会计方法。但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的会计制度改革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2年发布后,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加快步伐的标志,因为这个准则的制定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概念为框架的,只要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矛盾,在实务操作中具有可行性的,就大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充分协调。
加入WTO之后,我国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等,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步伐。
五、经济全球化推动会计国际化
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向全世界开放市场。我国经济的发展始终受到内需拉动不足的困扰,需要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同时需要国外资金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占主流的状况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型,其中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建设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则是重要途径。中国经济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此,为了满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会计国际化就成为大势所趋,并显得日益重要,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透明度,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减少国际间的“语言”障碍,为经济发展做好“软件”基础。
六、我国会计国际化策略选择
1、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要求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学习和引进国外的情况时,最好是更全面些,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注意那些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得比较成功的国家,而不是将全部的精力和眼光都放在某一国的做法上。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我们对美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介绍和引进的比较多,但似乎忽视了另外一些国家和模式的经验。但从历史文化传统上看,我们与日本、德国、法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从经济发展进程上看,韩国、埃及、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许多做法可能对我们更具借鉴意义;从经济结构上看,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可能在许多地方与我们相近;从体制转变上看,许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2、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有条件的高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应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积极介绍和引进非英语国家的会计经验,兼收并蓄;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宏观会计方面的先进作法;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国情的内容,实现双向协调。
3、培养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包括培养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各类从业人员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利于会计信息从制定到使用都有质量保障。这样才能使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准则得到有效实施;特别应当注重培养精通国际会计、符合IASB要求的人才,积极争取参与国际会计事务的协调过程,这一点应当与各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并以资格考试等作为指引,采用在岗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19971.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1982-1997).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19991.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1997-1999).学苑出版社.
[3]Stuart Bell Lib Hons,Donald Mcgillivray Llb Hons,Environment alLaw,Blackst one Press,2000.
[4]P.W.Birnie and A.E.Boyle.Int ernational law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2002.
[5]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3.
[6]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
[7]周一虹.公司环境报告:压力、鉴定和双重性影响.生态经济,2006.10.
[8]蔡传里.会计信息披露中的管理行为[J].会计之友,2008.3上.
[9]黎小长.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08.3上.
[10]陈哲思.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概况 [J].西部科教论坛,2010.3.
F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