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1-08-15刘丽
□文/刘丽
金融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刘丽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蓬勃的发展,在增加财政收入、助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吸纳转化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30%的成长期只有2年,近60%的成长期为4~5年,成长性弱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关键在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刚性融资缺口。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资本市场的萎缩与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增强的双重合力更加凸显这一瓶颈问题。本文以金融创新为杠杆,撬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从而推进中小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金融缺口;金融创新;中小企业
一、融资缺口:中小企业的成长瓶颈
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在融资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缩减的“融资缺口”已经成为刚性存在,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周期需要特定的金融支持,却难有与之匹配的融资额度、期限以及融资条件。
1、资金供求不匹配,初创资金难求。中小企业在初创期融资困难比较突显,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专利技术稀缺、发展模式多变,一则由于政策的滞后因素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与帮扶;二则难以满足银行融资的抵押担保条件;三则无力触及高利率、高风险的民间资金,处于政策、银行、民间资金三不及的尴尬位置。加之,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扶大收小”的失衡定位与风险管控驱动下的“贷优不贷差”的现状更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最终,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止步于初创期。
2、内外制约,成长期资金难到位。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阶段通常将大量的流动资金配置于生产环节,用于增加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在经济形势与产业政策变化的影响下,滞留在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项目的资金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这些滞留项目本身的变现能力较差,面临融资约束,双向增加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境。部分不堪重负的企业面临困境选择拖欠或以破产、倒闭的方式逃废借贷资金,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群体信用,对于中小企业固有的融资缺口如同雪上加霜,使得留存下来的企业融资更加艰难。
3、前期资金恶性流转积聚,优质资金难觅。资金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血液,经历了初创期与成长期艰难历程的中小企业日趋成熟,积累了一定的资产与信誉,使得债务融资成为可能。但由于中小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支持来自外源,过高的债务比率又为信贷融资设下了障碍,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无法获得银行的优质信贷产品,使得企业愈加艰难。
二、融资困境:企业内外部双向因素所致
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集中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基础差。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基础规模小、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少、甚至为零;在这种基础条件下,无论何种融资渠道对企业的大门都是紧闭的。
2、中小企业群体信用的缺失。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数量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规避与管控,必然会提高贷款准入门槛与加强审批机制,必然收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额度。
3、政策支持滞后。政府是决定资金流向、影响资金供求的重要力量,政策法规与企业的实际困难对接度不高,执行效果不佳。
4、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与服务功能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金融机构的市场细分不到位,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定位不合理,部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与国有银行趋同,对区域内企业的金融需求没有足够的了解。与此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也不到位,手续繁琐、授理周期长的现象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一道门槛。
5、第三方中介组织不到位,效用难以发挥。虽然全国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等社会组织,旨在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是由于缺乏与中小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功能效用无法有效发挥。
总之,造成融资缺口的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对于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的双位存在,双向叠加在中小企业的身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局面、缩减融资缺口,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是可行选择。
三、金融创新:破解融资困境,推进中小企业成长
金融创新正是为弥补政策与市场的不完善而存在的,金融创新不仅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而且能够适时跟进,提供与中小企业内在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以信贷产品、金融服务功能、融资渠道三个层面金融创新为杠杆,撬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推进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1、信贷产品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机构,由此实施信贷产品创新十分必要。银行机构要积极推动建立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的正向激励机制,针对中小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化资金需求,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寻求突破,开发符合中小企业“短、小、频、快”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开发的长效机制。以重现金流、轻抵押担保为特定的微贷业务作为一种面向弱势金融群体的信贷创新产品,可以根据目标企业的获贷条件、贷款额度、用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匹配具体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在不同成长期的资金需求。银行通过微贷业务对信贷目标客户群予以延伸与调整、信贷产品的定位匹配设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2、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由来已久,突破瓶颈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功能强化,在金融系统内部设立专门化管理服务机构、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一体化贷后保障服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断规范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窘境,部分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第三方机构为融资提供一定的支持,但不及银行内部设立的服务机构具有实效。通过银行内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客户群细分设置专项分支、明确目标群体,提供与客户更为匹配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规避业务员个人因素造成的服务中止,可以提供中小企业信贷等各项业务办理的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争取时间、创造机会。款项划归企业并不是服务的终点,出于培育优质客户资源与降低风险、增加回报率,金融机构亦应当加强贷后服务与管理。除了信贷业务外,可以为目标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收付业务、保险结算等相关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巩固深化客户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款项与手续费的回收率。
3、融资渠道创新。在稳定内源融资的同时,推进外源直接融资渠道的延伸与拓展。一是将中小企业推上新的历史舞台,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创立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二是完善集合债券融资功能,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以中小企业群体的形式发行债券,实现了担保增信、增加了违约风险约束、获得了政府与财政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融资效率。三是将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化、常态化、标准化;汇聚政府和民间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以政府的专项政策为支撑,推进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体系的建立,为中小企业发展引流资金、注入能量。四是引入金融仓储的融资模式,通过企业、银行、仓储监管商三方签订协议,在小额信贷模式下无法信用担保的财产物资交由仓储公司做专业化的管理,并定期向银行提出报告。通过动产质押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畅通的融资通道。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1]孔德兰.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迫切性与策略选择 [J].浙江金融,2007.12.
[2]海鸣.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10.9.
[3]曹元芳.微贷业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可行选择[J].金融研究,2010.8.
[4]王琪.香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风险管理[J].新财经,2010.8.
F83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