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立体裁剪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1-08-15王莹莹
王莹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立体裁剪教学改革的思考
王莹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 235000)
目前,立体裁剪越来越被服装企业重视,服装企业对掌握立体裁剪技术的人才需求也日益扩大。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适应服装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掌握高技术立体裁剪的技术型人才。立体裁剪传统的讲练结合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服装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立体裁剪教学模式要进行创新改革。
立体裁剪;教学改革;创造思维
引言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之一,与其它技术方法相同,都是伴随着人类服装文明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和逐步完善的。目前我国服装业正处在纯生产加工与品牌加工的转型期,也就是由成衣阶段向高级成衣阶段发展,其定位属于款式多、批量小、周期短的工业化生产,设计手段主要是运用服装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着服装业不断发展,服装款式造型将会以立体裁剪的结构方法来完成。
一、立体裁剪的概述
“服装立体裁剪,又称服装结构立体构成,是设计和制作服装纸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布料或纸张覆盖于人体模型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的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按服装结构线形状将布料或纸张剪切,最后将剪切后的布料或纸张展平放在纸样用纸上制成正式的服装纸样。”[1]立体裁剪的操作过程是由平面到立体,再由立体到平面,最终呈现立体造型效果。在此过程中,设计制作者要在人体与面料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松量,这个松量要能满足人体运动的活动需求,立体裁剪能直观确认服装的款式造型,确认服装在人体上的放松量、分割位置和平衡关系的舒适度。
立体裁剪也是直接表现服装造型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它适用立体感较强的波浪、不规则皱褶、垂褶等服装造型结构,固定性能差但悬垂效果好的面料和柔软、轻薄的面料也比较适合采用立体裁剪方法制作,此外服装的局部需要在缝制前就能显示立体造型效果,为方便修正服装造型效果,我们通常也采用立体裁剪手法。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结合来完成。通过立体裁剪获得坯布样就是服装样板,然后在平面裁剪状态下修正样板的轮廓,以进一步完善服装的版型。所以说,立体裁剪既可以应用于量身定制也可以应用于成衣生产。
近年来,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中被广泛的运用,上海、杭州、广州等地一些女装企业在招聘打版师时,其中的一项考核就是应聘者的立体裁剪技能。因此,加强服装立体裁剪教学就十分重要。
二、高职院校立体裁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相对独立,缺少与相关课程的结合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提得比较多的口号是“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等一些与企业生产零距离的教学模式。服装立体裁剪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它需要与服装的相关课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渗透,用立体裁剪所制作的服装,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目前,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方式基本上都采用讲授法或示范操作法。教师先讲授基本理论,然后示范操作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再依葫芦画瓢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中,教师再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模拟老师教学的内容,不能够深入思考相关课程知识。这样,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相对独立,没有和款式设计、平面裁剪、缝制工艺等课程结合起来。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少与企业项目结合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根本,不能把企业项目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服装立体裁剪属于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过多的操作会让学生厌烦,讲授法和示范操作法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停留在效仿阶段。目前服装立体裁剪教材与迅猛发展的服装业相比有些滞后,教师教学过程只教授课本知识,不能适量加入服装业最新的资讯和动态,学生很难了解服装品牌的文化和服装企业的生产现状,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信息量很难与服装业的发展同步,步入工作岗位后就很难适应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高职院校立体裁剪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相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引入企业项目进行合作,项目要以国内服装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国际服装流行趋势为导向。确定项目,明确项目的目的和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由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设立项目负责人、款式造型师、结构造型师、工艺制作设计师和样板设计师等职位,由学生来担任这些角色,教师给予积极的指导。在学生把项目作为作业来完成的过程中,也检验了教学成果。“在项目教学中,由学生独立完成了款式造型设计、立体造型设计、版型设计和样衣的制作全过程。这个过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款式特点的准确把握和技术造型手法的应用。在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对服装市场的把握能力。”[2]课程结束后,以企业的评价标准给予的评价和终端市场的反馈信息,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把企业的项目贯穿于服装立体裁剪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
2.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相关课程的贯通性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立体造型设计训练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把服装立体裁剪的经典案例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技术手法和操作过程,对国内外服装品牌的风格和定位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给出不同风格的效果图,由学生绘制款式图。学生分析款式中的造型特点,理清操作思路,教师在操作手法上给予技术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由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操作者完成规定款式的立体造型。在教学过程,也可以把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进行比对教学,确定款式造型后,先利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制作出款式的立体造型,再把立体造型做出平面样板,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比对和讨论,能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掌握立体与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把课堂搬到市场上或服装企业的技术部,让学生定期做市场调研,了解服装业发展的新情况,品牌服装的新结构、新工艺、新理念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互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
立体裁剪又有软雕塑之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思维的空间感。设计者通过对面料在人体模型上的把握力来体现人体软雕塑的型。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达到视觉上的立体造型的审美。平面裁剪只有长度、宽度两种度量,是二维空间;立体裁剪除长度、宽度外还有人体的厚度,是三维空间。也就是说进行立体裁剪时要将二维思维转向三维思维,从本质上发生了思维的变化,这样,才能指导设计者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加深对人体的理解,加深对服装造型的认知。“创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3]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并将创意性思维与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创新、审美和思想,通过立体裁剪在人体模型上展现出来。“立体裁剪设计制作的过程也是创意思维借用服装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立裁创意要求新、求异、求变,否则将不能称之为创意设计。”[3]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保守、因循守旧,要打破习惯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与常规教学方式相悖的教学方式,即思维发散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想象、敏锐的观察、汇融知识的积累,从常规中求变、求创意元素、求新,才能创造极具创意性的服装造型款式。
四、结束语
立体裁剪是直接表现服装造型的一种结构方法,它可以制作出新颖的、时尚的、富于人体表现力的时装,受到服装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学生掌握了立体裁剪的基本要领和操作技法,就能充分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款式设计和造型制作。
[1] 张文斌,王朝晖,张宏.服装立体裁剪[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 邓鹏举,项目与课堂交互式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09(11).
[3] 崔静.立体裁剪中创意思维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G712
A
1671-8275(2011)05-0071-02
2011-08-07
王莹莹(1980-),女,安徽省萧县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讲师、工程师,江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结构及加工。
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