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珙县蚕桑加快现代化步伐 实现高位求进

2011-08-15杨学东

四川蚕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珙县蚕农蚕业

杨学东

(珙县人民政府 四川 珙县 644500)

2011年以来,珙县继续弘扬“争抢拼”的兴珙精神,围绕宜宾市6666.7hm2循环经济蚕桑产业带建设,坚持以工业理念抢抓现代蚕业发展,全力推进蚕业生产多元化、经营集约化、质量标准化、产业现代化发展,蚕业发展再次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县春夏蚕两季发种4批次67160张,同比增发8070张,增长13.7%,收购鲜茧2708.7t,增产 350.4t,增长 15.4%;平均单产40.33kg,增加2.5kg,蚕农售茧收入9486.99万元,同比增收3741.5万元,增长65.1%;实施桑园综合开发1066.7hm2,产值4000万元。蚕业助农增收1.34亿元,蚕农户均收入超过万元。

1 始终坚持特色富民思路不动摇,加速度引领跨越

近年来,珙县加快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不知名的山区县,创造了桑园每年递增666.7hm2、产茧每年递增500t、蚕农收入每年递增1000万元、蚕业综合产值每年递增2000万元的“珙县速度”。到2010年,已经连续7年实现发种、产茧、单产、产值和蚕农收入5提高,步入了蚕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蚕业科技增产增效水平、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率、育苗栽桑面积跃居全省第一,蚕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二,珙县蚕桑基地建设项目被纳入四川省21个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1年以来,珙县狠抓宜宾市6666.7hm2循环经济蚕桑产业带建设契机,坚持把蚕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引领现代蚕业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优势产业就是培育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始终坚持“在政策上给力,在产业上扶持,在技术上帮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成立蚕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全面推行蚕业风险保证金制度,坚持“钱往产业投,力往基层使”,坚定支持龙头企业智溢茧丝绸公司走“公司+市场+基地+协会+农户”的一体化发展路子,确保2011年新栽一步成园桑440hm2,发种12.5万张,产茧0.5万t,桑园综合开发733.3hm2,全县蚕业综合产值6亿元。同时,大力推进“1525工程”即:10个500t茧乡镇,其中2000t镇1个,产茧1000t茧的乡镇2个,500t茧乡镇7个;启动蚕业产业双百万元村50个,确保实现双百万元村15个;启动50万元蚕桑专业社200个,确保实现35个;栽桑养蚕专业大户5000户,户营蚕业综合收入3~5万元以上,力争实现2500户。

2 始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改变,夯基础提升质量

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为导向、需求投入为依托、蚕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蚕房”、“共育室”建设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2011年以来,结合实际,科学创新投入机制,采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本级政府配套安排、龙头企业利前投入、县级农口部门项目倾斜、蚕农集资投土投劳、乡镇政府帮扶等六个方面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截至目前,全县以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262.1万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1677.1万元,县政府投入375万元,乡镇政府投入200余万元,蚕农筹资投劳近1000万元,争取市委、市政府产业带建设资金235万元。完成新栽桑园440hm2,完成标准化养蚕大棚建设608间,新建和改建标准的工厂化小蚕共育室250间,完成蚕区公路建设18.6km,改造美化洁化蚕农居住环境2855户,解决蚕区饮用水困难3500人,修建蚕农沼气池1151口。

3 始终坚持科技兴蚕路径不松劲,高效益推进升级

“科技前进一小步,产业发展一大步”,走“科技兴蚕”战略之路是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珙县始终坚持推进科技兴蚕路径不松劲,依托在全国率先组建的首家蚕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智溢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县、乡(镇)、村、组四级蚕业科技人员1200余人,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加大蚕业科技的创新、转化与应用力度,全面推进蚕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化、集约化和工厂化发展,全县小蚕共育到3龄达100%,重点村消毒防病达100%,省力化养蚕达100%,优质蚕茧工程覆盖面达到90%以上,栽桑养蚕关键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引进“蜀黄×川白”彩色茧、“特优二号”等蚕桑新品种,在全省率先推行8批次养蚕,平均单产由过去的25kg提高到48kg,最高达65kg,打造了“高单产、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蚕业”。截至目前,底洞镇楠桥村,养蚕403张,生产鲜茧19.6t,平均单产48.6kg,售茧收入72.5万元;孝儿镇波浪村养蚕491张,生产鲜茧19.4t,平均单产39.5kg,售茧收入69.82万元。创新蚕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推行6:2:15规格立体套种栽植,构建“桑园+黑物类作物+畜禽放养”的综合开发模式,全县共计实现综合开发利用1066.7hm2,其中,黑红苕242.8hm2、黑花生301.5hm2、黑玉米240.4hm2、黑土豆248.7hm2、传统方式饲养黑猪500头,预计产值可达4000万元。成功实现蚕业产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提高”。

4 始终坚持品牌取胜战略不懈怠,再给力铸就辉煌

珙县积极引导智溢茧丝绸公司实施品牌取胜战略,把打造特色品牌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智溢茧丝绸公司依托特色品牌实施茧丝绸深度开发。截至目前,已完成白厂生丝175t,加工干茧942t,生产丝棉被3.65万床,蚕沙枕5000对,加工生石灰 1200t,工业总产值达到2.1626亿元,实现税利1714万元,其中入库税收257万元。“智溢”牌丝制品系列品种已达22种,新开发了纯天然高级彩色蚕丝被,研制了蚕丝枕、蚕沙枕、桑椹酒等系列新产品,“智溢丝绵被”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积极实施“在国内赢取市场,在国际拓展空间”的营销战略,目前已在全国10个省市建立了营销网点43个,同时大打“绿色环保”牌进军国际市场,“智溢”系列产品现已成功打入欧美、日本、印度、韩国等国际市场,2011年以来已出口创汇157万美元,全面提升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影响力、带动力。

振翅方觉天高远,扬帆何惧海无边。在蚕桑产业下一步发展过程中,珙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西南茧都、西南蚕业发展中心、四川省蚕业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全面落实《珙县2010~2015年蚕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加快实施“1525”工程(即全力打造十大基地、50个“双百万元村”、200个“50万元社”、5000户3万元以上“专业大户”),全力支持智溢茧丝绸公司进行战略扩张,力争到2015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8000hm2,发种规模达到20万张,年产茧7500t,桑园综合开发突破3333.3hm2,工业产值突破5亿元、蚕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以上,“僰人”牌优质蚕茧和“智溢”牌系列丝制品成功创建为全国知名品牌,奋力实现珙县现代蚕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珙县蚕农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国家级“非遗”珙县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珙县355.4万元良种推广补贴惠粮农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