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2011-08-15于刃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

于刃刚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于刃刚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河北省来说,破解这一难题的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要同时做好“减法”和“加法”。“减法”是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加法”是指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使低碳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做好“加法”是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当前做好“加法”的最佳选择是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低碳经济;河北省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涵义

多数气候专家已取得这样的共识:地球气候现已出现异常暖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引发的,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碳浓度上升,而引起碳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人类的行为。客观地说,要精确测算出人类的行为究竟造成多少碳进入了大气层,又使多少碳离开了大气层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全球100多个地面观测站以及对石油、煤和天然气销售报告的推断,而这些推断的基础是假设这些化石燃料被燃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少数气候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关系不大,且变暖趋势已经停止,开始冷化的天气可能会持续20~30年。但不管怎样,近年来地球气候持续变暖并开始威胁人类的正常生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会因为少数专家的看法而放弃减少碳排放的努力。因为这毕竟关乎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输不起,也不可能为此去打赌。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浓度,进而减弱温室效应,最终达到减缓气候变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中的“碳”,狭义上指的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CO2),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 6 种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和六氟化硫(SF6)。

自然科学认为,地球温室效应是由地球上的温室气体作用形成的效应。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由于自然界本身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既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也对人类有好处(如果自然界本身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合生物生长的15℃,而是较低的-18℃),但加入人类的碳排放之后,打破了自然界温室效应与人类发展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定义的,即温室效应是指“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在这一定义下,显然二氧化碳所占的比重很大。据IPCC的第3次气候变化评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比例:二氧化碳为60%、甲烷为20%、氧化亚氮为6%、其他合计为14%。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最长可达200年,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今天完全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此前排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还有可能持续200年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而且人类采用了无节制使用化石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结果导致人为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迅猛增长;今天与200年前相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约增加了30%,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促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了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2000年,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的77%。中国在历史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很低的,从1904—2004年的100年间,排放量只占世界的8%;从1950—2002年,排放量也仅占全球的9%。按人均来说,从1850—2005年,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940吨,是中国88.1吨的10倍多。根据2004年的国际统计资料,中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3.6吨,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7%,仅接近于美国的1/5。

发达国家在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同时也为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而且这种隐患正在变为现实的威胁。具体地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碳排放已为今天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恶化埋下了足够的“炸药”,如果人类继续毫无节制地消耗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那就不用很久,整个人类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依赖碳排放的欠账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享受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物质文明,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刚刚起步就面临着气候变暖的压力。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迫在眉睫,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是由谁来承担碳排放的历史责任,换句话说,由谁来买单。

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伦理原则,主要包括历史基数原则、历史责任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平等主义原则、正义原则等。不同利益集团坚持的原则也不同。关于碳排放责任的承担问题,有关国家经过多年协商已取得明显进展。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要把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即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尼古拉斯·斯特恩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提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如果各国今后不改变现行的能源政策,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09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警告,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402亿吨,几乎是1990年的2倍,届时全球气温将上升6℃,并导致寒潮、热浪、暴雨、龙卷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制定了相应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强制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不承担具体减排义务的情况下,主动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表态,受到西方媒体的普遍好评。但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却风云突变,某些发达国家力图将中国自愿减排行动与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目标挂钩,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挂钩,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风波。引发这次风云突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低碳时代”尚未到来,中国已成为“低碳外交”的焦点。好在经过中国及有关各方的艰苦努力,最终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重要基本原则。哥本哈根会议无疑给全人类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低碳时代”即将到来。每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内陆国家还是岛屿国家,都要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这一伟大目标承担起各自相应的责任。为此,人类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去探索一种在新生产力水平下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长远看,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低碳社会。但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各国应根据各自的国情,为减少碳排放做出相应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具体地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恰好相反,即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这也说明,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是中国近期内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从产业发展状况来说,目前河北省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虽然河北省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现有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且层次偏低。第一,农业人口比重偏大,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密集型农业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第二,河北省工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但基本上还没有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钢铁等传统行业至今仍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资源偏重型结构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有些市县近几年上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但总体上看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制造业整体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企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第三,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比较滞后,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同时第三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从发达国家来看,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而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两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正因为如此,河北省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经济的冲击却来得快、势头猛。

(二)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来说,河北省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河北省不仅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钢铁、石化、建筑、建材、物流等主导产业均为高能耗或高污染产业,且技术含量不高。据统计,在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例为90%,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河北省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左右,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河北省六大高碳排放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六大产业碳排放接近工业排放总量的90%。而2007年河北省主要工业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42%,六大高耗能行业所占比例高达工业总产值的56.14%。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中国既然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就必然会予以兑现,减排指标也将分配到各省。对河北省来说,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无论是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即降低单位GDP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重大课题。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

(三)从发展环境来看,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京津冀虽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河北省在与京津的竞合发展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支撑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的区域竞争。据武汉科技大学董登新在《经济学消息报》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产能过剩超过3成;2009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又完成投资达1 405.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 8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变化不大,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2008年中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如果将目前在建项目以及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计算在内,中国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而实际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2008年中国平板玻璃产能6.5亿重箱,产量5.74亿重箱,目前各地还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产能将超过8亿重箱,产能也明显过剩。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目前煤制油示范工程正处在试生产阶段,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尚处于建设或前期工作阶段,但一些地区仍在盲目规划煤化工项目。2008年中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 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市场前景也不容乐观。目前中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8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2010年中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 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 000万千瓦左右,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压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各种手段,综合地进行调控。

河北省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属于上述产业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由于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河北省在产业门类构成方面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河北省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河北省调整结构的最佳选择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一是通过对存量进行调整,使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二是通过增量调节,主要是通过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要同时做好“减法”和“加法”。“减法”是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加法”是指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使低碳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做好“加法”是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当前做好“加法”的最佳选择是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求其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而且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综合效益。正因为如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借助区位优势,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对通过增量快速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京津冀实现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具备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必要条件

1.河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河北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例如,在新能源产业中,光伏和风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保定、邢台、廊坊、张家口等市的相关产业聚集区和基地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新材料方面,河北省在硅材料、钒钛材料、碳纤维、高速钢、液晶材料等若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某些材料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集了中电科集团54所、13所,河北德海科技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从研发生产到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的卫星导航产业链。

近几年来,石家庄市半导体照明、保定市可再生能源、承德市钒钛新材料等8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廊坊市电子信息、承德市仪器仪表等10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唐车、乐凯、华药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河北钢铁邯钢、长城汽车、以岭药业、先河科技、硅谷化工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09年,河北省有676个科研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在国家实施的11个重大科技专项中,河北省在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油气田、水体污染控制、重大新药创制、转基因育种等7个专项中承担课题研究。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实施了“最高试验速度400km/h的高速列车动车组研制”、“高速列车车体技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医药产业方面,石药集团、华药集团、以岭药业等企业实施了“抗生素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丁苯酞高端制剂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所有这些都为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河北省与京津合作的深化为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带来了新机遇。2010年5月27日,河北省与北京市的主要领导在京召开了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签署会谈纪要;5月28日河北省与天津市的主要领导为深化冀津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又在天津签署了进一步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会谈纪要。河北省与京津分别就进一步深化9个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其中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能源合作、产业规划衔接、金融商贸对接、人力资源协作等众多领域。京津冀合作的深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对河北省来说,这一转折意义尤为重大。河北省应抓住这次机遇,主动对接京津,积极接收京津的辐射,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3.《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为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供了新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但最近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规划,该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设区市。在历经了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之后,京津冀都市圈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年任北京市市长时,在《财富》全球论坛省市长座谈会上曾说过,如果没有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其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北京发展的后劲在于京津冀合作。这一远见卓识正在被实践所印证。京津冀原本属于一体,目前在行政分离的条件下推进经济一体化不仅是河北省的发展机遇,也是北京市和天津市提高层次、实现更高目标的机遇。协调京津冀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寻求共赢。《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实施必将为这一区域、特别是为河北省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河北省具有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基本要素条件。第一,河北省具有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土地优势。支撑河北省区位优势的载体是土地。河北省土地面积187 69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57 223平方公里,占30.49%;盆地22 709平方公里,占12.10%。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看,全省耕地面积631.6万公顷(9 474万亩),人均耕地0.093公顷(1.4亩)。河北省沿海地区不仅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港口资源,还有大面积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适合进行重点开发。比如,河北省依托黄骅港建立了渤海新区,渤海新区的最大优势就是黄骅港沿岸拥有3 000多平方公里可用于发展制造业的土地资源;这一地区多属盐碱地,不适合发展农业;而且临港地区主要是大型国有农场和盐场,农民搬迁的压力很小,因此黄骅港及其临港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京东、京南的廊坊、保定地区通过城乡统筹,也能为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供土地支撑。第二,河北省具有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交通优势。河北省境内有15条主要干线铁路通过,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前列;有1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3 300公里;海运条件也十分便利,487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及黄骅港等较大出海口岸,2009年港口吞吐量已超过5亿吨;此外,石家庄民航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现已通达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石家庄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也开辟了15条航线,通达全国近20个城市。第三,河北省具有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河北省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人口已接近7 000万,劳动力资源总数约5 00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河北省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京津,这也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从建设生产基地入手,通过技术引进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几年来,河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有了明显提升,但与京津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河北省应从省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土地、交通和人力资源优势,把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作为切入点,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廊坊新奥集团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集团下属的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依托海外博士团队生产新型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使其技术层次直接提升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新奥的经验告诉我们,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关键在于跨越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引导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即使是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也需要不断探讨新的引进方式,在这方面,唐山市引进日本住友集团的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河北省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应立足现有基础,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通过建设宁晋晶龙和廊坊新奥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张家口大型风光储示范工程、保定英利光伏电站等项目,加快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产业强省。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廊坊、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四大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逐步形成由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组成的环京津电子信息产业带。在生物产业方面,要借助京津的技术力量,以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培育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加快建设唐山高速动车组和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秦皇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重大装备的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

3.要按照李长春同志的要求下大功夫打造好四个梯度差。体制上的梯度差,即市场化程度要高于京津;政策上的梯度差,即在政策上要比京津更活,更优惠;服务上的梯度差,即服务比京津更优,更周到,效率更高;综合环境的梯度差,努力引进央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京津人才,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梯度差,主要靠政府;用好梯度差,关键在企业。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难点不是硬条件,而是软要素,即要通过打造四个梯度差切实把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1]杨通进.通向哥本哈根的伦理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9-12-14.

[2]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N].光明日报,2010-02-15.

[3]陈银法,等.跨区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为互动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6).

[4]秦玄.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N].经济日报,2010-03-29.

[5]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N].河北日报,2009-12-09.

[6]贾红星.部省会商的新亮点[N].河北日报,2010-05-10.

[7]张魁兴.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关键是河北崛起[N].燕赵都市报,2010-05-21.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Hebei Province

Yu Ren'gang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jor subject for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For Hebei Province,it is even more urgent to fulfill this task.Meanwhile,the province need to eliminate the backward production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discharge,and to develop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to enhance th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structure,so that low-carbon industry will become the pilla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atter i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in Hebei,constructing the strategic industrial base surrounding Beijing and Tianjin.

low-carbon economy;Hebei industrial structure;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F205;F121.3

A

1007-2101(2011)03-0074-06

2011-02-08

于刃刚(194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焦世玲

责任校对:武玲玲

猜你喜欢

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京津贫困带背景下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实践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乘势而上勇闯“五关”跨越发展——环京津市、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让张承保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萧玉田坚持十年关注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