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2011-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课政治

李 盈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 102488)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李 盈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 102488)

以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及行为现状,全面分析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力求全面、深入地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

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所持有的或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既包括学习者对于学习所持有的观念、态度等意向性的心理,如需要、动机、能力等方面的心理;也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伴生性心理,如自控能力等。而学习行为是学习心理的客观外在表现,学习心理是内因,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学习行为是外因,是次要原因。目前,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学生学习心理及行为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曾经对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各年级共500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中发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及行为有较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机缺乏

心理学界著名的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正比关系,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描述,即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动机缺乏和学习动机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果。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更多的问题不是学习动机过强,而是学习动机的缺乏。在回答“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您还能学习更多的东西吗?”的问题时,只有33%的学生回答能;回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是否总想睡觉时,有19%的学生回答是,22%的学生回答有时会。可见部分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缺乏学习的需要,并且学习浮浅,常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有22%的学生回答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喜欢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争论,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解决的为48%,并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较小。

2.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意志品质缺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高考中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学习过程中较为缺少刻苦的精神。在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到“为了按时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业,您能放弃您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活动等)吗?”的时候,只有30%和35%的学生回答能或有时能;32%的学生在回答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时,是否需要别人的监督或督促时,回答有时会;当被问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迟到或缺课的原因时,很多学生的回答是由于课堂所安排到的节数(第一节,第三节,早上起不来,中午不爱动)。可见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行为的约束,缺乏自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弱化了学习热情,对于学习困难,常表现出惰性和偷机。

3.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力差

人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但在人口总体分布中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即水平中等的智力占全人口多数。而对于同一年龄段的人的能力而言,其差异则更多的表现为能力类型上的差异,如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的类型差异。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理解和记忆能力差,在问卷调查开放问题中,很多学生回答自己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是:记忆力差、基础差。其次学习技术操作运用能力较差,问卷调查开放式问题部分,当问到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哪些时,学生回答较多的为:学习方法不对,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知识“笨拙、机械”,“呆板、教条”,“死记硬背”,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

4.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人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较为稳固的学习行为方式,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为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当被问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听讲时,25.9%和3.3%的学生回答只是偶尔听讲和不听讲,当被问到是否记笔记时,只有10%的学生回答会记;只有11%的学生回答经常课前预习,5%的学生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后经常复习。可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听讲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发言、讨论,课后难以独立自觉地完成各种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投机取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和风气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授的内容与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良的社会现象和风气也随之出现,学生身处其中,能够真实看到和感受到社会中的问题,但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客观冷静的态度,因此,就会时常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和社会上看到的不良现象不断发生碰撞。例如,老师讲廉洁奉公,媒体中经常曝出贪污受贿问题;老师讲家庭美德,身边却时常能看到情妇二奶,家庭财产纷争;老师讲诚实守信,市场上却充斥着以假乱真、坑蒙拐骗。凡此种种社会的不良风气,导致学生不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此外,社会上那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现象往往会渗透到学校中,使学生形成懒惰、投机取巧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高职学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由于认为学校较差,前景堪忧,往往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衡量学习的意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就业来讲没有实用价值,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处于兴趣和求知欲,而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并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校原因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直接环境,学校的软硬条件如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风、校风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行为。与本科院校相比,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环境不良,设备陈旧,这将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学风、校风不良,校规、校纪不严,容易形成不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差别对待,师资水平总体不高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教育的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行为。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与学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相结合。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没有将在课堂上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所结合和体现。

3.学生自身原因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首先,高职学生多数知识基础薄弱,认知水平不高,普遍缺乏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弱。当课堂上探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问题时,多数同学都认为只有毕业就业是自己的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与社会责任不是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因而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认识。其次,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储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将无从谈及,更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再次,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总结与积累而形成的。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高职学生学习惰性较大,意志品质缺乏,特别是其目的性、自制性、坚持性的缺乏,也影响了其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改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积极关注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能力的缺乏有很多原因,但缺乏自信,过低地估价自身的学习潜能,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人的成败原因很多,然而高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学习的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重视这一点,首先要积极关注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找回自信,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主动发言,开展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并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会把成功与失败归结为努力的程度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积极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使他们能够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增强自己的成就意识。

2.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应注意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动机。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推引教学法、实训教学法、演讲与答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例如,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想信念一课中,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讨论话题为“读书就是为了娶美女和赚大钱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接受理想的重要意义。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有价值的视频资料,如《今日说法》、《丰碑》、《大国的崛起》等,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培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课堂上以恰当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思考,因为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就不会有学生思想情感的深层改变,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3.注重知识“内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属于社会规范学习,而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要求,从而建构主体的社会行为调解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一个牵引者,更多的内容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在社会规范认同的过程当中,偶像认同和价值认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一方面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方法发挥偶像认同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自身增强文明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也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模范,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园创设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规范本身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如进行校园文明调查活动,开展校园文明活动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价值认同。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的改善需要形成大德育的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教学效果的巩固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即要形成全校全员育人的大环境,尤其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包括学生工作者和其他课程教师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目前一方面某些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偏差,他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是迫于国家教育方针的压力而开设的课程。因此,他们往往看不起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老师,甚至有时候在课堂上无意识地贬低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某些学生工作者自身文明素质较低,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结合,可以建立由校级领导、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并经常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参与学校学生工作,如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行动活动等;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其实效性。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彭冉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伍尔福克,何先友等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011-01-25

2010年北京市教工委支持课题“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BJSZ2010ZC107)科研成果

李盈(1980-),女,北京经贸职业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