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

2011-08-15李贤斌

关键词:消费主义方言电视节目

李贤斌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

简论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

李贤斌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港台腔、方言、外语以及用调侃语气播报节目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类现象是节目用语的娱乐化。它的产生源于媒介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它是对新闻指导思想的误读,既与国家政策不符,又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在客观上造成了媒体语言示范功能的消解和狭隘的地域文化观。媒体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条例对广播电视行为的规范,承担起语言示范职能,树立民族文化观,坚决规范这种娱乐化的行为。

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

众所周知,节目是广播电视生产出来的产品。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语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手段,是节目传播的承载形式。语言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1]。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规范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它有利于民族的认同和社会力量的凝聚。语言作为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也是如此。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出现了一种“故事化”的趋势,其语言也在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

一、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娱乐化现象

(一)在节目中使用港台腔

近些年来,内地一些节目主持人用语一直存在港台化的倾向,而且大有泛滥之势。现在只要打开电视或收音机,观众就会发现,一些主持人经常在不经意间从嘴里蹦出“哇……耶”、“我好好感动”、“真的很不错的耶”等港台腔,甚至原本以大气儒雅自居的央视的一些节目主持人也出现了这种倾向。

(二)在节目中使用方言

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在节目中使用可以赢得本地受众的欢迎。但是,方言节目绝对不是节目本土化的表现。“本土化是指地方新闻的比例大幅上升,国际新闻地位日趋式微。地方新闻是中小媒体在超级巨型媒体挤压下能够赢得受众的唯一手段。地方新闻可以说是社区新闻,市民眼鼻子底下的日常琐事,主要是当地的治安、天气、交通、健康、时尚等等。”[2]基于此,一些媒体就认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似乎就成为媒体竞争、增强贴近性的主要手段,实现本土化的必然途径就是本土话。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就公开声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地方的,才是全国的。”他们认为,“把一天中发生的新闻以本地话的方式演绎出来,一开口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目前,很多省市的电台和电视台也存在着方言土语类新闻节目,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三)在节目中使用不必要的外语

有些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会说出几句英语;还有些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喜欢洋土结合地说英语。暂且不论他们的英语说得是否流利,至少他的这种说话方式就该引起人们的质疑。既非英语教学节目,主持人也非外国人,面对中国受众说英语,岂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四)节目中主持人调侃的播报语气

2010年4月1日,江西卫视《经典传奇》播出专题《“飞”一般的张国荣》,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主持人至少5次用“妖气冲天”、“雌雄莫辨”、“妖艳”等词形容张国荣,语气调侃,不乏讥讽。以至于引发了网民的不满。网民普遍认为:没必要这么嘲讽一个死去的人,主持人怪声怪气,对人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消费死去明星,这样搏出位的手段很过分。在江西卫视和张国荣的贴吧里,网友强烈要求江西卫视向公众道歉。其实,与此类似的节目在很多电视台都播出过。尽管它可以娱乐一下受众,但是将自己的娱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确实欠妥。

二、广播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的原因

任何现象或事件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媒体过度关注经济效益

在消费主义观念的支配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1970年,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出版了《消费社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消费社会”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西方盛行的消费主义也开始在我国传播开来,并对社会产生了一些影响。有研究者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最大特点是对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的迷恋。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主要体现为物欲至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生活的主导价值。”[3]在媒介中,这种消费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广告的大量出现,媒体报道对象也由劳动群众、生产英雄转向明星、名人、富人等;从形式上看,媒介重视自我包装,娱乐新闻和娱乐节目大量产生,新闻报道呈现出“故事化”趋势。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很多媒介在做节目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节目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于是,在娱乐化的运作下,港台腔、方言成为了手段,成为了视听率提高的法宝,很多电台和电视台希望以此能够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二)媒体对新闻指导思想的误读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是针对当前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工作方针。有些媒体以为用方言播报新闻就可以贴近群众、与生活接轨,以为模仿港台腔和夹杂外语就是对节目形式的创新,很显然,这是对新闻指导思想的误读。事实上,贴近实际,就是要求节目制作从现实需要出发,如实反映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求节目内容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致,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要求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易于被群众接受。只有在“三贴近”的指导下,我们的节目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上才会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媒体对自身承担的语言示范职能的漠视

“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第二,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订和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以促进社会机制的运转;第三,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第四,娱乐功能:摆脱工作和现实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4]显然,广播电视节目大量使用方言、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是媒介朝着娱乐功能拓展的表现,也是媒介实行本土化的策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用方言播报新闻,可以争取到本地受众的大力支持;用港台腔,可以娱乐受众;夹杂外语,中外结合,可以起到插科打诨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该更多地去实践它的信息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传播信息,与受众进行沟通,为建设和谐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四)媒体对分众化理论的误解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消费需求,乃至价值观念,都体现出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整体到分化的发展走势,并预言信息传播领域内‘非群体化传播’时代的到来。‘非群体化传播’,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视为一个无分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5]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媒介要想图生存促发展,就必须对市场和受众进行细分,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这也是促成媒体朝着本土化、地方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些人就认为,模仿港台腔和用外语作调料,可以娱人之乐;做方言节目,可以增强亲近感,既针对了本地受众,又提高了收视率,可以做到一举两得。而事实上,我们所提倡的分众并非是指节目面对本地的受众,而是指那些对节目有着共同兴趣的四面八方的受众。

(五)新闻工作者责任感缺失

“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4]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不仅要对媒体负责,更要对民众负责,要传播好的信息,更要好好地传递信息。让新闻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之公器”,而非“个人之私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主持人一心只想标新立异,把播报事业当成自己出名的工具,在节目中强调自我表现,使命感和责任感淡薄。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支配下,广播电视节目用语中的娱乐化愈演愈烈。尽管它确实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也提高了媒体的收视率和收听率。但是它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相当突出,如过度的娱乐化会引发社会浮躁风气,导致是非观念混淆,甚至会对民族文化造成损伤。

三、规范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娱乐化现象

(一)媒体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条例

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的批准。”2005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也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不模仿港台话及其表达方式。”既然法律规范对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了约束,那么主持人就应该遵守规范。更何况普通话作为推广了多年的一种规范语言,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国内外都曾掀起过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因此,通过语言的娱乐化来吸引受众,无疑是逆潮流而动,与法律法规背道而驰。

(二)媒体应承担起语言示范职能

广播电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是“社会民众的教师”,他们所传播的文化信息是全社会语言文字的典范,担负着“向导国民”的责任。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就会对社会民众产生误导。我国已经推广普通话多年,其目的就在于统一民族语言,方便国内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渗透力很强的媒介,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一个平台,理应承担起这种语言示范的职责,广泛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而不应该热衷于非普通话节目,制造一种所谓的方言优越感。

(三)媒体人树立民族文化观

许多地方都曾就保护方言的问题进行过争论,如上海、浙江等。有些人认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方言节目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一种方言的退化说明了这种地方文化正在部分缺失;还有人认为,方言节目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表现,这种平民化、低视角的新闻姿态让这些新闻成了真正的百姓新闻。这些想法和观点也不无道理。对于地方文化来说,方言确实是一个特色,方言节目也是一种创新。但是,这种特色和创新只是一个小范围内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任何信息都不可能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共享,任何一种文化也不可能只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健康生长,任何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为大众所共享的,是应该有利于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然而,方言节目却造成了交流不畅,使得方言区外的公众很难去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文化怎么可能被广泛接受?怎么可能得到进一步传承?因此,方言节目不仅没有达到保护地域文化的效果,相反还形成了狭隘的地域文化观;不仅对本地民众形成了误导,而且还对外地民众造成了一定的文化歧视,甚至还造成了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割裂。

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大量的娱乐化语言,确实会吸引一些受众的关注,给媒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社会各界应重视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责任意识,遵从职业道德,做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媒体人。

[1]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35.

[3] 徐小立.“全球化传播”笔谈——全球传播时代的传媒消费主义趋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62.

[4]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34-35.

Phenomenon of Entertainment Trend of Language Used in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LI Xianbin

(Schoo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ism,the phenomenon of using Hong Kong and Taiwan cavity,dialect,foreign languages and joking tone has shown massively on the TV and radio programs.It reflects the entertainment trend of language used in programs.It's generated from the media'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benefit,which is the misreading of the guidance to news.It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and is harmful to the promotion of Mandarin,which in fact results in the harm to the model function of the media languag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narrow local culture.The media should strictly abide by relevant national regulations to the behavior on radio and television,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odel functions of the media language,establish a national cultural outlook,and firmly regulate this entertainment trend.

radio and television;language in program;entertainment

G222.3

A

1671-7422(2011)01-0083-04

10.3969/j.ISSN.1671 -7422.2011.01.021

2010-12-20

李贤斌(1980— ),男,湖北仙桃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尹春霞)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方言电视节目
方严的方言
Film review:WALL·E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