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速记溯源

2011-08-15王红升赵信尧张路安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速记音速草书

王红升,赵信尧,张路安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工具,为提高记录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记录时间,人们不断采用、创新快速记录的方法和技术,这就是汉语速记。汉语速记自古有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今天出现了现代机器代替手工的快速记录,即速录。但是,考察汉语速记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从汉语速记的技术、应用范围、适用对象等方面来看,这种古老的速记技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被普遍应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速录机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速记。

一、序言

仓颉造字、禹夏彩陶、殷墟甲骨、易经八卦、竹简书等记录的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的古老符号,使历史得以记载,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记录汉语言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分化演变、废异出新、删繁就简,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简洁形象、奥妙无穷、独具特色的文字形式,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记录语言的文字。

今天,现代汉语有三种书面形式,即汉字、汉语拼音和汉语速记。三者功用不同,汉字是精确记录汉语言的书面符号,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而汉语速记是快速记录汉语言的符号,它能弥补汉字在书写速度上的不足,是记录汉语言的辅助工具。

那么,什么是速记呢?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速记就是快速记录语言的手段或技术,汉语速记就是快速记录汉语言的方法或技能。速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速记,从记录内容来看,包括有声语言速记、无声语言速记、各类事件的速记、场景背景行为等的速记、科学实验的速记等;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代速记和现代速记;从所用符号来看,有造型速记、记形速记、记音速记;从技术应用手段来看,有手写速记、机械速记、电脑速记、音像速记等。狭义的速记,专指运用某种速记技术,将讲话或演说的内容详细快速记录下来,再译成书面语言的一种技能。

本文将从造型速记、记形速记和记音速记三种类型,追溯汉语速记的历史渊源。

二、造型速记

(一)结绳记事。上古时代人们用绳挽成结表示某种事情或思想,以免忘记或传达信息。用不同的结表达不同的事物,比如,第一结表示大鱼,第二结表示砍柴,第三结表示储存或做饭。再比如,用大结表示大事,用小结表示小事。这种用绳上打结的方法改变了单纯大脑记忆传统模式,提高了记忆的时间和速度,相应的节省了脑力,所以,相对于单纯大脑记忆,这就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原始、最朴素的造型记忆。

(二)“符节”记事。商末周初时期,姜太公吕望创造发明了“阴符”,主要用于战争。吕望创造的“阴符”分为八级,每一级用曲直长短表示一定的军事行为。但是,“阴符”所规定和表示的军事行为不公开,所以谓之“阴符”。它所表示的军事行为只有主帅和指挥战争的将领知道,主帅或将领依照此符指挥遥远的将士开展各种战斗。传递阴符的人或者敌人,从阴符不会了解其真实含义。春秋战国时期,阴符发展为“兵符”、“虎符”。“兵符”、“虎符”在造型上提高了一步,把原来规定的符形雕刻成某种动物,主帅与被指挥的将领手中所持符型相同,或者是一分为二,用时合二为一。汉朝又演变为“令箭”、“符节”。唐宋时期又演变发展为“金牌”、“银牌”。

(三)印玺记事。中国古代印玺也属于一种速记。中国古代印玺起源于印(模),最早的印(模)是陶器,是人们社会生活、生产、商业交流、交往的工具。简单的盖印(模)减少了刀刻、手写的时间,省工、省时,无论识字不识字都可以通过它交流。后来印(模)被统治者发展成为石刻玉玺。

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河南渑池郑窖第二期文化遗存所出土的“田”字边款圆窝纹陶印已成为古印玺的雏形,是我国印玺滥觞的代表作,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了。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统称,它的起始期应在夏商周三代。山东潍坊“龙文化遗址”出土的“草字双印红陶罍”,颈部压印两个同文印迹。证明夏代已有文玺使用。三代后,“印者,信也。”印玺已成为权力的象征与凭信。《后汉书·祭杞志》记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代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古印玺是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当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人与人往来交往的凭证和经济交往的信物,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后来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力的法物,作为代表政权的标志和统治的工具。20世纪30年代中期,北京尊古斋黄浚先生所得的三方青铜商玺,经专家考证后,认为它们属于商代武丁到祖庚期间诸侯权力的信物。

(四)印刷发行。公元 5世纪,人们把字符刻在石碑上进行拓印,到唐代已经盛行,并先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和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拓印的前身就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公元11世纪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他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为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印刷术是速度最快、批量最大的速记,是源自于石碑拓印的又一种速记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400余年,公元1450年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铅字印刷。19世纪末人们又发明了打字机,20世纪 60年代兴起电子计算机技术,加快了印刷术的改造和发展,出现了数字处理、激光扫描,还可以通过卫星实现远程传输,在相距遥远的地方,可以同时印刷成文,完成人们持续劳动和观察精度所达不到的工作。20世纪末王永民发明了电脑打字五笔字型输入法,唐亚伟、唐可尚父子共同研制发明了亚伟中文速录机,双键并击每分钟可打200多字,使造型速记进入了现代化。

总之,造型速记是一种最古老的速记方法,几经发展与演变,今天,一方面这种速记方法朝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尖端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造型速记技术在某些行业中还被普遍应用着。比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章,干部任免或提薪、升降级等审核表中加盖的“同意升级”等印章,金融、财政部门使用的“现金收讫”、“转账付讫”、“结转下年”、“递延资产”等印章,都是古代造型速记的延续和发展。

三、记形速记

(一)卦象符号。我国史料记载有仓颉造字。古人分析造字之法有六,称为六书,象形造字之法为首。古人依照鸟兽足迹、山水事物象形造字,把造出来的字刻在动物的甲骨上、竹简上、龟板上和木头上。但用刀在甲骨、龟板、木头、竹简上刻字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得到这些原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为解决原料少、刀刻困难,创造发明了用简单符号代替笔画繁多的文字,有的简单符号表示一个字,有的可以表示几个文字,甚至是一句话、一段话。这些简单的代表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就属于记形速记。当时创造的这种记形速记符号可能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比如水、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战争、朝代更替、政治干涉等社会原因而失传,现在能看到的有代表性的早期记形速记符号,只有《易经》中的八卦符号和六十四卦符号了。

从八卦的汉字名称(读音)与八卦符号的笔画对比分析可知,八卦符号的编制就是早期的记形速记技术,由两仪生四象,由四象生八卦,由八卦演绎出六十四卦。通过组合互变演绎生成的符号,内涵博大精深,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孔子晚年读易,三绝其绳,穷不尽其奥。另有《象》、《系辞》、《说卦》、《卦序》等解释和探索的书籍,古今中外学者、名家深感其奥妙深远。这些具有速记特征的符号除了书写简便外,还有规律化、明快化的特点,便于学记。

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时间大约在夏朝。据《玉海》引《山海经》有“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郑玄的《易赞》有:夏曰《连山》,启曰《归藏》,周曰《周易》。”事实上安阳出土的殷代末期的青铜器上有八卦符号;济南出土的商代卜骨,背有明显烧凿痕迹;洛阳出土的西周卜骨,也有卦象符号的记载。总之,根据各类文献记载,我国记形速记技术在5000、甚至8000年前就出现了。

(二)草书。草书是我国古代的又一种记形速记,它是用流畅的笔画快速记录汉字的“梗概”,可“快速”,能“急就”。

草书始于汉初。汉代蔡邕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随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唐代张怀瓘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快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他还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

我国草书萌发于汉初,当时文字经秦始皇统一后,使用的是小篆和隶书,书写缓慢,费力费时。为了书写方便快速,人们创造了草隶,社会通用。后来发展为章草。汉朝末期的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改造发展为今草(后人称其为草圣),唐朝张旭和怀素,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也叫大草)。现在我国推行的简化汉字大多是草书楷化而来。

草书在书写上流畅连绵,常常能一笔写就一字、一词,甚至一句话。它不仅书写速度快,而且讲究布局、气势和意境。所以,现代速记技术从草书析取了多方面的营养,甚至有的笔画符号是直接从草书继承而来的。范立荣主编的《手写速记教程》在介绍汉字速记时说:“(汉字速记)采用了汉字草书的快写法”,“其整体效应不亚于其他速记方法”。

(三)汉字简化。汉字简化即汉字快写法,目前有汉字简写式、汉字缩略式、汉字拼音式等。其主要方法是利用草书法和各种符合语言规律的略写法、连写法、合并法等,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对字、词、句、段进行简写、略写或缩写,提高书写速度,快速记录汉字。如简化汉字就是一种汉字速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公布了四批简化汉字,共2238个汉字,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速度。为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可临时采用既好写、又表意明确的不规范简化汉字,如“菜”可写成草字头下加“才”、“餐”字只写左上角部分,“器”字写成“口”中加一竖,等等。可以将常用的双音节词写成单音节词,如,民(人民)、虽(虽然)、师(老师)、但(但是)、父(父亲)。可以将联绵词写成单音节词,如,灿(灿烂)、蝴(蝴蝶)、蝌(蝌蚪)、伶(伶俐)等。可以将带有前缀或后缀的词,略去其前缀或后缀,如,桃(桃子)、花(花儿)、虎(老虎)等。可以把三音节词只写一个字,该字的右上方写上词尾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如,革h(革命化)、积j(积极性)、科j(科学家)。可以把四音节词先只写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而且第四个字小一号,写在第一个字的右下方,如,社义(社会主义)、共义(共产主义)。可以把四音节以上的词写为简称,如,劳模(劳动模范)、科技(科学技术)、四化(四个现代化)等。还有合体字替代法,即,选择一个词中有代表性的两个部首,组成一合体字代替这个词,如,方十(方针)、文勿(文物)、土市(城市)等。

记形速记发展到汉字速记,为现代速记办公设备创造了条件,比如,复印机、照相机、电脑扫描、录像机、电脑打字、速录机等,都是在汉字速记技术的基础上发明的。

四、记音速记

记音速记又叫拼音速记,它是利用拼音和简单符号通过记音而表意的速记,记音速记发源于西方国家。传说记音速记起源于古代埃及,后传到地中海国家,16世纪以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创造了符合本民族语言特点的记音速记符号。19世纪末记音速记传入我国。

蔡锡勇受清廷派遣驻美国华盛顿期间,发现一种“快字”能详尽记录讲话稿,回国后他参照美国速记方式,结合汉字特点创制了一套记音速记符号,编写了《传音快字》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拼音速记专著。

中国记音速记有正圆式(叶子式)、椭圆式、草书式、综合式等几种形式,大体上经历了6个时期。

(1)启蒙期(1896—1911),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记音速记是从蔡锡勇为救亡图存、广开民智而提出的汉字改革方案——传音快字开始的,他的儿子蔡璋把传音快字用于资政院记录,使快字成为速记,这是记音速记史上的一次飞跃。

(2)初创期(1912—1937),从民国成立到抗战爆发。这一时期正圆式和椭圆式速记符号初露头角。蔡璋和张才都留有正圆式或椭圆式速记符号所作的回忆记录文献。速记教学也由蔡氏一统天下,转变为王怡、张才、张帮永、杨炳勋“四马齐驱”,由官办变为民办。

(3)推广期(1938—1949)从抗日战争国民政府西迁至重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亚伟速记在重庆诞生;张霁把王怡速记带到延安,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速记人才;自亚伟开始,涌现出了范资深、郭立华、金长风等一批在速记研究与推广上卓有建树的人才,使速记得到广泛应用。

(4)发展期(1949—1955)建国初期出现速记应用高潮。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等全国各地速记教育发展迅速。

(5)低潮期(1956—1978)速记应用停滞,速记教学人员被迫改行,许多有志学速记的青年求学无门。

(6)革新期(1979—今)速记复兴,速记教育普及,各级速记学会、研究会相继成立,速记书刊出版,速记方式革新,电脑速记开发,中外速记交流,国际活动增多,我国速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汉语记音速记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利用最简单的直线、曲线、点、圆等符号快速记录汉语的一种技术。一般用直线、曲线表示辅音,用点、半圆、圆表示元音。有的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有的声符与韵符相拼表示一个音节,书写时以词、句、段为单位酌情连写、缩写或略写,同音同符、异音异符,不分四声,共 432个音节,能够记录所有的汉字,大大提高了记录的速度,每分钟可记录 20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达到与一般讲话语速同步,还可以记录无声语言或所思所想。

随着速录机的问世和普及,手写速记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但是,记录实践证明,速录机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写速记。一方面,速录机受到设备的限制,需要相当的经费投入,而且还有环境的局限,有的场合即使有了速录设备,也无法使用速录机进行记录,比如特定的外交场合不允许携带速录设备,没有电源的场合无法使用速录机等等。另一方面速录机只能是速录员操作的设备,是一种机械的记录,无声语言或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通过速录员来记录。所以,速录机和手写速记属于两种不同的速记技术,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和环境,就像火车与汽车适合不同的道路,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猜你喜欢

速记音速草书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灵感速记
30小时速记3000个单词 抗遗忘®英语单词速记
30小时速记3000个单词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基于凝结实验平台的音速喷嘴凝结现象研究
书法欣赏(草书)
游戏二速记牌
图-22起音速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