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句子的理解过程与记忆

2011-08-15黄路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组块命题语境

黄路路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哈尔滨150081)

浅谈句子的理解过程与记忆

黄路路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哈尔滨150081)

句子理解作为语言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认为这一过程主要由符号获取、信息加工和意义建立这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在理解的过程中语境要素和记忆要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着重分析句子的理解过程,以期把理解和记忆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去。

句子理解;语境;记忆

一、引言

句子是语言交际中的基本单位,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句子理解是发生在人脑内部抽象的心智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本文试图对句子的理解过程及该过程中体现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说明。此外,句子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和记忆,笔者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下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句子的定位

以句子为理解对象的过程就是句子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句子是重要角色,必须恰当定位。首先,句子的意义是相对完整的。如果我们仅仅把句子看做沿着时间的顺序用语言符号排列而成的一种句法形式序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句子而言,它还附带着特定的节律、语气、语调、口气等因素[1]。例如,“好人”这个词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品德高尚,思想境界高的人”,意义完整自足,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补足说明。而句义是具有具体性的。例如,当你做了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这时别人会带着讽刺口气对你说“你可真是个好人啊!”这里的“好人”显然是表达对某人讽刺和批评。这就体现了句子的具体性,任何对句子机械或片面的理解都会导致句子理解过程不能顺利完成。其次,与句子的具体性相关,句子是语用单位,我们以往认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依次具有结构成分与结构体的关系,认为它们是四级单位。在这里为了研究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把句子作为最小的或最基本的单位,而句群、多句段落和多句语篇都是大于句子的语用单位。总之,只有整体地把句子看做语用单位才能比较顺利地描写或解释句子理解过程。最后,句子是认知的对象。

三、句子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

句子理解过程是以句子为对象的有多种因素参与的通过认知建立意义的语用过程。这个过程由符号获取环节、信息加工环节和意义建立环节构成。对理解的过程,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式去试图解释它。一种是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理解就是从表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而至深层结构,因此转换的次数越多,句子就越复杂,理解的难度就会增加。

而语境是句子理解过程中引进的有助于句子理解的临时信息,语境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它的制约性和解释性。它对意义有多方面的作用:语境使意义单一化,使意义具体化,使词语获得修辞意义,使词语和句子获得临时意义,最后,语境使词语获得社会文化意义[2]。所以说,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才能理解一个句子的真实含义。

另一种解释句子理解过程的模式,可称为对策模式。这种模式也认为理解牵涉到发现话语的底层结构,但不需要通过转换规则去认识表层结构与底层结构的关系[3]。它认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词典,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词项都与词典的某些信息相连,利用它们就可建立底层结构。例如,外语学习者都知道及物动词后接宾语,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而有的及物动词只能有直接宾语不能有宾语从句等等。

此外,就句子理解过程而言,它还显示出一些基本特点:首先,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理解对象的单一性与理解要素的广泛性是统一的。其次,在理解过程中,社会约定性与个人差异性并存。如果没有对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进行共同的社会规范,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难以正常沟通了;差异性体现在语用能力以及在个人生活背景。总之,社会约定的共同性使理解成为可能,个人差异性使共同性的存在成为必要。最后,面对有悖于语用规范的句子,理解过程会启动两个相辅相成的机制:容忍与修正。当句子的错误无碍句子理解,容忍机制就会将错误搁置起来或忽略编辑,最终要捕捉句子的意义;而当句子的错误理解句子理解时,修正机制开始启动,将错误内容引入正确的规范之中,最后捕捉句子的意义。

四、句子的记忆

在外语学习进行句子记忆过程中,学习者应努力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表层形式,掌握一些常用的典型句子。这些句型通过大量替换练习牢固保持在记忆中可以作为组块在言语中使用,同时又与其他语言材料共同形成语义网络认知图式在各种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

句义有两类表征,即逐步逐句表征(表层形式)和命题表征(意义)。人们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建立起底层的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是指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判断,记忆保持的就是这些命题。大多数命题都可从一个组成成分构出,每个组成成分包含一个至多个命题[4]。例如:“I hit you”可表征为“Hit(I,you)”。句子的被动形式:“you was hit by I“或“it was I who hit you”以及“The one who hit you was I”等这些句子虽然表层形式很不相同却全都传递同一命题。可见,对句子的记忆,如果着重在表层形式上,这只是将句子作为一个词,一个组块来记忆,对初学者积累语言材料确属必要。但单靠背熟的句子既不能迅速理解连贯的言语,也不能自由地准确表达思想。因此真要掌握语言达到进行言语交际的目的,对句子的记忆只能是着重由命题表征的意义。

五、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谈一下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境在一些语言教学法,如功能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积极影响着英语教学。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语法结构的讲解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这必然导致教学脱离实际的状况。由于语境有助于确定所指、排除歧义,有助于理解文化差异,也有助于语体的选择。因此,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和基本语法规则的同时,还要讲授在特定语境中如何使用英语这个交际工具,注重语境这个重要因素。

接下来谈一下组块记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组块(chunk)的概念是Miller(1956)就信息如何在短时间记忆中编码而提出的。所谓组块就是指人们把过去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独立体,如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一个图示、一个事件等等。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使记忆材料中孤立的项目(较小的组块)加以组合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过程”(chunk procession)。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组块分析和组块记忆对词汇、句子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境要素和运用组块记忆策略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胡华.句子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2002,(4):98.

[2]陈梅.语境决定语句意义[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3):31.

[3]肖辉,陈芙蓉,史志祥.认知心理学背景下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3,(3).

[4]桂诗春.记忆和英语学习[J].外语界,2003,(3).

On the Process of Sentence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HUANG Lu-lu
(English Department,Harb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rbin 150081,China)

Sentence comprehension,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has been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linguists.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process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basic links:the symbol acquisition,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and also in this process element of context and mem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apply some relevant theories of sentence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context;memory

H043

A

1001-7836(2011)08-014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8.060

2011-01-10

黄路路(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组块命题语境
横浪作用下大型上部组块双船浮托安装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英语词汇组块学习路径研究——组块法
词汇组块层次网络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