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心教育理论在大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2011-08-15黄丽衡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关心关怀家庭

黄丽衡

(怀化学院教育系,湖南怀化418008)

关心教育理论在大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黄丽衡

(怀化学院教育系,湖南怀化418008)

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关心教育理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怀之间的关联性,并阐述如何建立起关心型学校、家庭与社会,从而在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家庭、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共同培养具有关心品质的人。

内尔·诺丁斯; 关心; 学校; 家庭; 社会

在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提出在女性的道德思绪中存在着“关心”的道德取向,进而提出了关怀伦理学。关怀伦理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内尔·诺丁斯教授为首的关怀伦理学家,把关怀伦理学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关心教育理论,对美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内尔·诺丁斯在关心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很深的成就。她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关怀伦理学和关心教育思想的著作,系统地论述了她的关怀伦理学和关心教育思想。她提出了基于关心教育思想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她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自我,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等。同时她认为这一教育模式和发展学生智力是没有冲突的,相反这一教育模式是向教育者们提出这样一个挑战:在引导学生探讨最重要问题 (爱)的时候,如何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任何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体质的活动,它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涵盖了所有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个人的发展受其三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关心教育理论在这三大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促其共同培养具有关心品质的人。

一、关心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体格的健康、美感的增进、社会道德的成长等。学校是孩子入学以后,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如何让孩子在学校过得快乐,学习关心自我与他人,应该成为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创建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

创建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首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价值观,营造一种轻松、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乐于呆在学校,把学校真正看成一个充满关心氛围的,温馨的大家庭。

其次需要关心型教师。关心型教师要致力于培养有能力有爱心的人,而不是致力于培养知识的容器;要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个体,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之处;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性,重视人而不是重视教学与知识的传输。

再次,学校要与家庭紧密联系,因为创建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要求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也要成为像家一样的地方。这需要像父母一样的老师,但也需要父母的努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付出与努力,创造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取得成功 (Boykin 1994),学校所在社区的家庭、学生、教师和每一个人必须要发展重要的伙伴关系并相互交流,当父母、教师、学生和其他人都把对方看成是教育的伙伴时,一个围绕学生的“关爱团体”也就建立起来并开始工作了[1](P422-449)。

(二)培养关心型教师与学生

在社会矛盾日益严重、校园人际关系淡薄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成为教育的核心内涵。今日的教师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能带动关心生活的老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学会关心的榜样,并设计关心的机会,让学生以一种关心之心作为学习的动力。因此,要让教师成为一位在教育上有关心能力的人,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关心能力的人。

卢梭在论述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时指出一个教师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孩子般的人,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2](P33-40)。因此,关心型教师要在师生关系上,尽可能的理解、尊重、包容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美,动作美,要在优美的教学言语导引下,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

所谓关心型学生,就是具有关心品质,懂得如何去关心自己、他人以及社会与自然等。在人与人的人际关系中,在平等关系中关心同学,朋友,兄弟姐妹。在不平等关系中做一个积极的被关心者,关心父母长辈,懂得亲情友情的重要性。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求关心型教师,关心型父母与关心型亲友的出现。因为体罚、羞辱、忽视或在孩子身上花很少的时间等等,会使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什么是合作。没有得到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孩子,很难同情或者温柔地对待他人,因为他们连自己都不喜欢[3](P102-121)。再进一步说,如果父母或者是照顾他的人,养育他的人经常说他们没有用,非常差的话,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他人去爱和关心,在孩子自己的交往中,也会采用忽视、嘲笑和虐待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他人也以这种方式来对抗他或者他人,这种坏的影响就会不断持续下去。

二、关心教育与家庭教育

(一)运用关心型家庭教养方式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国外有三种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一是鲍姆琳德提出的养育三型说,即权威型、专断型和宽容-放纵型;二是斯特内伯格等提出的权威、专制、放任和溺爱四型说;三是由麦考比和马丁提出的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四型说[4]。国内则有研究者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专断型、纵容型和民主型。从理论上来讲,值得提倡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应该在情感态度方面,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心,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在要求与控制方面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在平等地位上互相沟通与对话,从而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二)孩子身边应该有关心型父母与亲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以情感为先。美国心理学家坎普斯 (J1Campos,1981)的“视崖”实验证明婴儿对外部的态度以母亲的表情为中介,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探索外部世界,发展社交行为和探索行为,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5](P7-9)。因此孩子身边应该有关心型父母,从小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被关心,从小学会关心,关心伴随着儿童的成长。

教育学者刘铁芳曾写到: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正是文盲的母亲用她满怀的爱逐步滋润了我的充满爱意的人生,开启我对人世间爱的关切的门扉。心灵偎依着那所叫做母亲的学校,温暖而亲切,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孤独,都不会丢失心中的爱意,都会心怀感激。作家赵鑫珊也曾写到“在我一生中,我羡慕过有人会写诗,有人成为政治家,有人成为文学家……羡慕过美国男演员派克的英俊潇洒,但我从未羡慕过人家的母亲,我从未想过要重新选择母亲!若有来世,我祈求我的母亲还是那个爱我、关心我的忠厚、淳朴、一字不识的文盲母亲。”

为人父母的人看了这二段文字,应该都心有感动吧,我想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想得到儿女对自己这样的评价,怎么样才能做到像教育学者刘铁芳与作家赵鑫珊的父母一样呢?除了一定的养儿育女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与关心,一颗真正关心牵挂儿女的心,最终会被儿女接受与理解。

所谓关心型亲友,即关心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叔伯阿姨,朋友同伴等,也可以说是社会需要每一个人有一颗关心身边人的心,做到相互关心与关爱。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儿童与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父母的关心与关爱,需要身边的人给他们更加多的关心、理解、支持、爱护、帮助等,因此时代急需关心型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叔伯阿姨,朋友同伴等。

三、关心教育与社会关怀

(一)建立教育关怀的制度保障

教育关怀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从教育的途径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改变人生存状况的不平等。一个人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家庭的遗传素质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地域性文化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短时内难以改变的,因此人只有自己创造条件,改变这些不平等的因素。大多数人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教育首要解决的是起点的公平问题,教育关怀的核心是关注并致力于改变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各种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由于各种差异带来的歧视,教育关怀的对象是全社会,主体也是全社会,它的主体尤其是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政府作为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整合者和管理者,乃是教育关怀最大的责任主体和义务主体。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保证人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国也一直致力于这一举措,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为我国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提倡关爱,营造关心社会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今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与发展,这几年我国一直提倡平安中国,和谐社会,正努力构建一个充满关心氛围的关心型社会。

关心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情,社会也有责任和义务。社会应该经常举办体现关心孩子的教育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贫困儿童助学活动,完善儿童活动的公益场所文化宫,少年宫等。目前儿童教育的责任几乎完全压在了学校和家庭方面,“学习”几乎成了儿童教育的惟一方式。社会为儿童提供的设施和活动极其贫乏。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儿童更需要在“社会”这个更广阔的天地里活动。儿童教育方式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运动、游戏、社会实践等不可缺失的方面。社会应当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设施,尤其是活动内容。

运用关心教育理论,建构以学校为中心的关心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具有关心情感与关心品德,培养学生具有关爱自我、他人的意识。同时必须明确,培养具有关心品质的人,仅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在孩子关心品质培养方面的合作。

[1][美]奥恩斯坦等著.余强主译.当代课程问题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美]普劳特 (Prout H.T.),布朗 (Brown.D.T.)著.林丹华等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针对学校,家庭和心理咨询机构的理论及应用指南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J].教育评论,1998,(2):41-43.

[5][美]诺丁斯著.侯晶晶译.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l Noddingsπs Caring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UANGLi-he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This paper from a new perspectiv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l Noddingsπs caring theory,and emphasizes the rel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Society and Nel Noddingsπs caring theory.Resulting in a caring atmosphere of the school,family,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co-culture with people who can care self and others.

Nel Noddings; Caring; school; family; society

G620

A

1671-9743(2011)12-0112-03

2011-10-22

黄丽衡 (1981-),女,湖南永州人,怀化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关心关怀家庭
家庭“煮”夫
开心与关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恋练有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