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报、刊中常见知识性差错举例与简析

2011-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知识性扁鹊书稿

王 璐

(解放军《司务长》杂志编辑部,湖北襄阳441003)

书、报、刊中常见知识性差错举例与简析

王 璐

(解放军《司务长》杂志编辑部,湖北襄阳441003)

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在书报刊的编校过程中易出现的六种知识性差错:张冠李戴、表述欠准确、概念性差错、引用古人作品不准确、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有误、人名弄错。

书刊;知识性差错;分析

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书、报、刊的质量。近年来,知识性差错在书、报、刊中屡见不鲜。书、报、刊出现知识性差错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某些出版单位片面追求出版利润,盲目增加编辑工作量,对编辑队伍业务培训不到位,对编校工作重视不够。可以说,劣质的书、报、刊危害的是一代人的思想、一个时代的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阅读经历,对书、报、刊中常见的知识性差错大体罗列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现象。

一、张冠李戴

由于作者笔误、记忆失误、电脑录入错误,事后又未予认真核对等原因,书稿或文稿中的人名、地名和事件名等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编辑囿于知识面、责任心等原因,致使此类差错遗留在书、报、刊中,就会造成谬种流传甚至误人子弟。

(1)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穆斯林的葬礼》第86页有这样一段话:他还想象着,要是享特先生把这件宝船拿到什么万国博览会上去展览一下,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人赞赏!还不是胡思乱想。民国十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什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北京的象牙雕刻不就得3个金奖嘛!

简析:“民国十五年”,应该是1926年,这一年确实有过一次世界博览会,但举办地不在旧金山,而在费城。“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1915年(民国4年)举办的。

(2)2008年《益生康健》第7期《中老年人悲秋危害大》一文说:“古代宋玉的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诗一反常调,抒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

简析:宋玉是战国末年人,他以辞赋名世,留有《风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十三篇。就传说中的作品来看,宋玉确实是描写秋天的高手,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就是他留下的名句,但这是“悲秋”的句子,宋玉并没有赞颂秋天的诗句。更重要的是,上引诗句是典型的七言诗,而宋玉所在的时代,七言诗还没有产生。那首诗不可能是宋玉写的。

(3)相传,三国时的曹操有一次得了脑病,派人去请名医扁鹊来诊治。扁鹊看后,欲用利斧做劈脑手术,但曹操以为扁鹊要害他,一怒之下便下令处死扁鹊。

简析:该例出自某部书稿。说扁鹊被曹操杀害,不符合史实。扁鹊其人,早于三国290多年的《史记》中已有记述,说明他不是三国时代的人。事实上,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三国时确有一位医学家,名叫华佗,因不从曹操征召而于公元208年被杀。该例出现“张冠李戴”的差错,大概是将“华佗”和“扁鹊”两人混淆了。

二、表述欠准确

有时,由于书稿(或文稿)的作者书写笔误,或者写作思路不连续,理解有偏差,思考不周密,用词欠准确,因而常常造成文字表述上的失当,并导致知识性差错。

(1)彼·克·恩格迈尔(1855-1942)是俄罗斯第一个技术哲学家……他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

简析:该例出自某部哲学类书稿,其最后一句不准确。事实上,在“沙皇俄国”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之间,还存在过“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因此,应改为:“彼·克·恩格迈尔(1855-1942)是俄罗斯第一位技术哲学家……他跨越了沙俄、苏俄和苏联三个历史时期。”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本庄繁把张学良留在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财产(不是所有的财产)装上特别列车,送到了北京。

简析:该例出自某部研究张学良的著作稿,其中的“北京”称谓不准确。经查《辞海》“北京市”条目,“1928年设北平特别市,1930年改北平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为首都,改设北京市”。由此可见,该例中“北京”应改为“北平(今北京)”才对。

(3)古希腊的那位农夫与中国古代的那位东郭先生,都是极为忠厚之人……他们落了什么结果与下场呢?一死于蛇咬,一死于狼噬,死得并不其所。

简析:该例出自某社的一本书。最后一句说古希腊的那位农夫“死于蛇咬”,是对的。但说中国古代的那位东郭先生“死于狼噬”,则与事实不符,其实,东郭先生因遇一老者巧计搭救,最后幸免于难。因此,将“死于狼噬”改为“险遭狼噬”才庶几可通。

三、概念性差错

科普性文稿一般要求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表述出来,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使非专业人士容易理解、能够接受。应该说,这对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的作者虽然专业水平较高,但由于文字水平欠佳,因此写出的文稿常常词不达意,甚至存在严重的“硬伤”,造成知识性差错。

(1)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离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

简析:该例出自某报的一篇文章。它存在概念性差错:首先,“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离排列”是一件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整数有无穷多个,无法穷尽列举。其次,“从左到右”的说法表意不清,无法表述数轴的另一个要素___方向要素。应将“从左到右”改为“从小到大”。再次,正确意义上的数轴概念,数轴上并不只有整数,还有小数。

(2)任何数的平方均为正数,据此-1的平方根就根本不存在。但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

简析:出处同上,存在概念性差错。“任何数的平方均为正数”这种说法不全对。例如:零是一个数,但零的平方就不是正数,而仍然是零;任何纯虚数的平方就不是正数,而是负数。该例第一句应加上限制条件,即应改为“任何非零实数的平方均为正数”。

(3)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

简析:出处同上,也存在概念性差错。首先,“点是实数”、“点是虚数”在文字表述上不够准确。“点”不是“数”,而“数”也不是“点”。可以说数轴上的点表示数,但不能说“点是x数”。其次,虚轴上的点也并非都表示虚数。原因是,原点也在虚轴上,原点表示零,而零是实数不是虚数。综上所述,该例应改为:“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原点除外)表示虚数。

四、引用古人作品不准确

(1)唐代诗人杜甫则因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想到“天下寒士”,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

简析:该例出自某部书稿。它引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但不够准确。原诗最后两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2009年10月10日,广东《潮州日报》B1版刊登一篇专题报道,标题是:“不信东方唤不回”。报道说的是,广东省潮安县风塘镇为了提高宣传教育质量,把消防安全知道普及到千家万户,充分利用咨询台,板报挂图,火灾案例等形式进行防火安全宣传,效果良好,安全防火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简析:上述报道标题中的“东方”改成“东风”才对。“不信东风唤不回”,是宋代诗人王令《送春》诗中的名句,全诗为“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东风即春风,借指春天。后世常用“不信东风唤不回”喻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东方”是方位,是固定不动的,如何可“唤回”?

五、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有误

由于作者凭借模糊的记忆,或电脑录入时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书、报、刊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有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无仅有的。作者失误于前,编辑失察于后,谬种流传事小,误人子弟、影响一生事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认真核对史料的重要性。

(1)1921年7月1日,在上海市一幢居民小楼里,秘密地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析:该例出自某刊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时间“7月1日”有误。可能是将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日期7月23日两者混为一谈了。其实,在当今出版的史书、辞书和历史教科书中,都有关于中共一大召开日期的记述,只要查一查,这种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1943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对美国宣战……

简析:该例出自某刊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时间“1943年”有误。据史料记载,日本为夺占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偷袭珍珠港。

此外,该例中“日本对美国宣战”一句也有误。实际上,日本是不宣而战,用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向美国挑起了战争。

六、人名弄错

由于作者书写笔误,或作者电脑录入错误,或编辑校对人员工作失误,致使人名出现差错的现象,在书、报、刊中并不鲜见。例如: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错为“苏询”,给汉初大臣萧何改姓为“肖”,等等。类似的差错如果被中小学生当成正确的知识牢牢掌握,其潜在的危害可想而知。

(1)巴金(笔名李莆甘),四川成都人氏,生于1904年……

简析:这句话出自某部书稿。该例中,巴金不是其原名,李莆甘也不是其笔名。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李尧棠1929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首次使用的笔名,就像“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一样。

(2)宋提议先组织过渡政府,三个月后再改造成抗日政府。目前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敖、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

简析:这段话出自某部书稿。这是1936年12月23日周恩来同志在西安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的内容片段,“张嘉敖”的名字有误。经核对史料,应改为“张嘉”。张嘉(1889-1979),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字公权。西安事变时,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部长。

除上述常见差错外,还有的文章是编辑缺乏常识,改错原稿的现象,等等。比如,很多年以前,萧也牧先生就有过类似的遭遇。萧先生的职业是编辑,同时又是作家,小说《我们夫妇之间》便出自他的手。他说自己有一篇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里面写到战士“大背着枪”,编辑可能觉得有点不顺,大笔一挥改成了“背着大枪”。殊不知这是长途行军中一种常用的背枪姿势。所谓“大背着枪”,是指把枪的背带从头上套过,斜背在肩膀上。这种背法主要是保证枪不滑下来,和大枪、小枪无关。审稿编辑由于没有部队生活经验,他这不经意地一改,让作者出了个大洋相。

书报刊中的知识性差错远不止上述罗列的几种,不再一一赘述。作为一名编辑,一名爱读书之人,笔者深感书、报、刊中知识性差错不仅严重影响书、报、刊质量,损害出版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而且误人子弟,损害读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一个对人对己对社会负责任的出版单位,应该从建章立制着眼,从提高编校人员素质入手,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抓好书、报、刊编校质量,杜绝知识性差错,为广大读者奉献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1]沈致远.说数.文汇报,1998-09-08.

[2]任崇信.神圣的呼唤 永恒的追求[C].高起元.走向编辑灵魂的圣坛,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256.

G232

A

1003-8078(2011)03-0128-03

2011-04-27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46

王 璐,女,湖北京山人,解放军《司务长》杂志社编辑。

古人作品中的语句不够准确,这是书稿中较多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引用者转引自其他文献,引用后又未加以认真核对,以致因讹袭误、以讹传讹有关。鉴于此,编辑在审稿时,一定要根据权威的工具书认真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张所滨)

猜你喜欢

知识性扁鹊书稿
讳疾忌医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扁鹊与牛黄
讳疾忌医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