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2011-08-15夏彩云
□文/刘 静 夏彩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各部门,共同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指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国家规定一些职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则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灵活采用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主体等各种有效渠道,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0年我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此外,据西安几所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资料汇总统计,连续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均呈下滑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本科差距缩小,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职业技能对大学就业力的影响。
二、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的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前培训的需求,我们以西市作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一)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调查
1、见习培训。符合相关条件并自愿提出申请的大学生,经审核毕业后可在见习基地进行3~6个月的培训,且可以享受免费人事代理和就业推荐,而对于那些在基层履行完服务年限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给予倾斜。
2、免费就业培训。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都可以在享受包括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择业指导及其他适应性在内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3、技能培训班。西安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培训—鉴定—职介—就业“四位一体”的模式,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积极搭建大学生培训、就业平台。
(二)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我们对西安市5所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了陕西科技大学50名本科毕业生和西安工业大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各40名高职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问卷收回率为95.9%,问卷有效率为98.8%。
1、大学生普遍感觉实践能力缺乏。调查研究表明:36.03%的学生感觉学校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30.88%的学生觉得对企业的用人及运作完全不了解,学和用完全脱节。目前大学生感觉最欠缺实践经验,虽然已具备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符合企业用工的需要。这才出现了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受欢迎,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现象。
2、大学生出于就业目的对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旺盛。通过对“大学毕业生需不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发现,有91%的毕业生认为“十分需要”或“需要”,认为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可有可无的只占7%,认为不需要的为2%。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有62.7%的被调查者是出于“帮助今后更好地就业”的原因,36.02%的被调查者是出于“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15.5%的被调查者只是“考了再说,以备不时之需”,14.2%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很多人都考证,自己若不考会没有竞争优势”;通过对“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的调查,选择“提高就业能力”的占41.7%,选择“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占52.8%。这说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有必要的,而且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与素质。
3、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及方式需求多样。大学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比较广泛,相对而言,在实践能力、应聘技巧、人文修养等方面表现比较集中,分别占63.35%、27.9%、20.8%。另外,45.24%的学生愿意选择参加通过求职活动实践,43%的学生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这说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可,已成为拓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新视角:一条主线三个结合
(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开辟大学生就业新出路。就业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成为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调查成果显示:98%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只能是“半成品”。在国外,不管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要参加职业学院的培训。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出现本科生不如职业培训生畅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本科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素质教育,而对于职业培训来说,更注重对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实际操作,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高等教育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并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将高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为应届毕业生开辟出一条就业的新出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赋予学生一种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大学生不仅有素质、有理论,更有职业技能,那么庞大的大学生就业人群也就不会被冷落。
(二)高校教育与企业需要相结合
1、借助桥梁连接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国家卓越计划要求必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应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种连接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毕业生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它是以弥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为目的,立足点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职业技能培训所连接的两方面,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技能培训。
2、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学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把就业指导课列为正式课程,但是基本上还只局限于告诉学生如何写求职申请、简历,面试应对技巧、着装要求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所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高校必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运用自身雄厚的师资、设备、经费和无形资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利用自身学科众多、专业门类齐全的特点,进行学科整合,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再次,发掘普通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的潜力和国际交流广泛的办学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开发出职业适应性更强的继续教育项目,提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高校可以依托自身教育资源和特色学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运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在社会化和实践性上的不足。
(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学历证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双证(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成了表明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并且国家各权威部委已经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所以它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从业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就业有帮助,且社会各单位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合格证书认可度较高,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既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又能得到职业资格的认可。这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外经验与国内实情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应以我国实际国情为依据,并学习国外政府成功参与职业能力开发的经验。首先,依靠政府建立和健全整个国家职业能力开发与培训的法规、机制,把涉及职业能力开发的组织、经费、基地、实施程序等重大问题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规定。其次,通过政府的介入,让学生有接受职业能力提高的机会,在高等院校中设立职业能力开发专业。培养职业能力开发指导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再次,通过各种政策,建立一个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减免企业税收、表彰奖励高技能人才及所属企业等政策,鼓励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协调职能。对于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以及职业培训机构资质的考核要严格把关,确实做好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1]周景斌,李军科,赵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就业与创业,2009.3.
[2]辛渐.大学生热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N].大河报,2006.12.
[3]姚晓红,吕红雁等.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