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2011-08-15张兆琴
张兆琴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论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张兆琴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阐述了模糊语产生的根源,介绍其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探讨了模糊语在新闻语篇中贴近客观事实、留下回旋余地、增强情感意义等语用功能,进而指出其对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模糊语;新闻报道;语用功能
一、引言
模糊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196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数学家Lofit.A.Zadeh发表了名为《模糊集》的论文,首次把 “模糊”的概念引入数学领域。随后,这一理论又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理论研究领域。我国在语言学中探讨模糊问题,始于1979年,由伍铁平教授在《模糊语言初探》中提出,随后许多语言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对模糊限制语的界定﹑类型及功能的研究等。本文将重点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语用功能。准确、简洁是新闻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正如著名语言学学家吕叔湘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1]新闻报道中要求信息报道的精确性,使人们误以为使用新闻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没有一丝一毫的模糊”[2]。事实上,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俯拾皆是,它提高了理解新闻语篇的难度。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新闻中的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引导他们分析相关新闻内容,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
二、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
美国哲学家Black曾在《语言与哲学》中写道:“词语的模糊性就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3]Zadeh也认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由此可见,模糊事物之所以模糊,就在于缺乏明确的边界。例如,Zadeh曾在《定量模糊语义学》一文中举例道:“纽约城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美国首都华盛顿却多半是比较矮的建筑。因此,在纽约,要到30~40层以上才称得上‘高的楼房’,但在华盛顿10层就算得上高的建筑了。”[4]
三、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界本身的概念界限模糊不清
客观世界的事物往往缺乏清晰的界限。这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的矛盾所造成的。以时间和空间的划分为例,霍克斯说:“空间和时间事实上是一个连续体,没有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界限或划分,每种语言都根据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去划分时间和空间。”[5]如“春”﹑“夏”﹑“秋”﹑“冬”这四个词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表达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它们之间很难找到一条分明的界限。以上谈到的模糊性皆为客观事物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最大的特点是无论人的认识如何深化,其模糊性是永远存在的。
(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限
客观世界无穷无尽、不断发展变化,而人类认识了解大千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某一时期内,人类的认识只能限于某一层面、某一深度。即便是同时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因其职业﹑性格﹑教育程度﹑经历等因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与浩瀚无际的客观世界相比,人的认识能力是极其渺小而有限的。人类不得不采用概括的方法,运用同一语言单位描述不同的客观物,或表达不同的交际含义,造成了语言内部的模糊性。张乔教授就指出“模糊语言蕴含于语言内部,并涉及语言使用者的判断”[6]。陈林华﹑李福印曾举例:“He has done the sitting room。”[7]55-59由于“do”一词的模糊性,这句可理解为“他已经清扫了房间,粉刷了房间,或者弄脏了房间”,等等。简言之,语言打破客观事物或概念界限,用同一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感觉,就可以大大节省语言单位。这是语言模糊性存在的内在原因。
四、模糊语言在新闻语篇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语篇中使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很多,俯拾皆是。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
Joanna Channell在她的Vague Language中介绍了模糊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模糊语,另一种是隐性模糊语[8]。显性模糊语是在信息表达时,运用表达模糊意义的词或词组。其中一类是模糊附加词,附加在一个确切信息前(通常有准确的数字)的表示约数的介词或数量词,如around,about,loads of,lots of等,使得该信息产生模糊意义。
隐性模糊词是在信息表达时,运用一个明确意义的词或句子表达一个模糊的概念。新闻报道中常使用此类词娱乐大众,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五、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模糊,留下回旋余地
依照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中的数量准则,说话者应尽可能提供听者所需要的信息(“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9])但在日常交际中,说话者往往违背此准则,从而使言语表达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如下例所示:
[一位警察正就绑架问题发言]
I can tell you that approximately eleven people are helping us with our enquiries。
(BBC Radio 4news)
上例中,作为该案的知情人,警察本人必定确认11人正协助调查。但是,作为一名官方发言人,讲话时必定要斟词酌句,谨慎细心,所以他在确切人数之前加上模糊语“approximately”,以免出错。此种模糊表达,留下回旋余地,有助于避免公众指责,因而多见于公众发言中。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Former Massachusetts governor Mitt Romney collected more than$10million for his presidential primary bid on Monday,a show of financial force meant to remind his opponents that knocking off the frontrunner won’t be an easy task.
(Mitt Romney Sends a Money Message,Washington Post,May 17th,2011)
此例中,显而易见,作为2012的总统参选人之一,Romney自己当然对募集的数目了然于心。此处,他故意采用迷糊表达“more than$10million”,目的是为了隐藏个人实力,不想被竞争对手探取机密信息。
(二)贴近客观事实,模糊说服功能
新闻要求真实,表达的概念要求准确。但在自然类、科技类新闻报道中,由于人类现阶段的认识水平有限,难以提供精确的信息,使用模糊语言显得更加准确。
US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tropical atmospheric belt has expanded south between 140and 330miles,moving towards the poles.This could mean more arid weather for some already dry subtropical regions.This change of climate has come a lot earlier than scientists had expected.
(21st Century,November 5,2010)
此报道中使用a lot,some,more等模糊语言真实客观描述现阶段科学家对热带气候的研究,运用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加准确真实。这样的例子在新闻报道中俯拾皆是,如:
A technology for capturing carbon dioxide in oil fields could have the sam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s removing millions of cars from roads,according to US energy officials.
(Reuters,November 15,2010)
此类科技新闻报道中使用according to US energy officials,指出新闻的来源,从而既增强了新闻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新闻报道者留有余地,便于推卸报道的责任。
(三)模糊表达,增强情感意义
Leech在礼貌原则的评价原则(Approbation Maxim)中指出:“人们在交际中,要尊重对方;言语表达时,最大化的表扬对方”。[10]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恰能达到这一功效。例如,一则BBC新闻是这样报道的:
United States says China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curbing exports of nuclear technology to non-nuclear states.
上例子中模糊语“substantial”意为“重大的”,这一表达显示出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尊重与礼貌。在国际新闻中使用这种模糊表达方式,能使该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得体。
同样的功效亦体现在下面的例子中:
In my opinion,we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everyone’s contribution.
本例中,“in my opinion”暗示作者只是提出建议而不是直接发布命令,显示了讲话者对听者的尊重,易于被听者采纳。
六、结语
模糊语言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能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及时、准确、得体。学习者在理解新闻过程中,如果重视分析模糊语的使用特征及功能,就可以理解报道的弦外之音,综合全面地把握新闻内容,从而提高英语新闻听力理解的效率。
[1]彭菊华.时代的艺术——新闻作品研究[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2]杨鸿儒.当代中国修辞学[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7.
[3]Black,M.Language & Philosophy [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49.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Hawks,T.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M].California: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77.
[6]张乔.模糊—含糊—概括—歧义[M]//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7]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
[8]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1.
[9]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0.
[10]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A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News Discourse
ZHANG Zhao-qi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in forms and basic features of fuzzy language,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and analyzes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in English news discourse,and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al of fuzzy language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fuzzy language;news discourse;pragmatic functions
H315.9
A
1671-8275(2011)04-0050-03
2011-07-02
张兆琴(1984-),女,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石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