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阚军常
王 飞,阚军常
(哈尔滨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哈尔滨150008)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与理解既需要掌握体育实践方面的知识也需要产业相关理论予以指导。因此,体育产业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知识。现实中,社会对体育产业相关人才的需求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参与实践或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发展也在指引着现行体育相关人才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课程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处在摸索阶段,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是探索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主要观点认为:第一,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第二,高校体育因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性,使教材建设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目前的教材主要在指导思想、教材定位、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创新和系列化等建设上存在问题[2];第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国外体育院校比较注重项目的拓展,个人行为能力培养,注重体验和参与的教学形式,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3~5]。总的来看,近年来关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讨论和研究已有很多文章发表,为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创造了条件,但直接讨论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议题尚未见于文献。实际上,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开展时间还较短,存在着很多不成熟和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因此,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现状
体育产业类适合做教材的书籍目前有十余本,多数被本科教学所使用,适合用作研究生教育的大概有三四本,而书中明确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适用的只有丛湖平主编的《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6]。可见,硕士研究生可选择的体育产业类相关书籍很少。从目前硕士研究生可以使用的体育产业类教材特点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教材定位不明确,直接产业理论引用过多。目前研究生适用的体育产业教材建设还处于摸索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生教材定位和体育产业课程培养目标。换言之,在研究生体育产业教学中,大家也只是在摸索着前进,所以现有可用教材较多地直接引用了产业理论,并且理论比例较大,相关实践内容较少,缺乏对研究生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引导。第二,选编视角不清晰,结构体系不突出。现有可选择的相关教材编著角度都不相同,各有侧重,当然这并不排除体育产业在我国也仅是起步阶段,其发展重点和途径还未完全被充分研究与揭示。所以学者们多各显神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解释。不过因为这种选编视角的不清晰直接决定了目前可用教材整体结构体系不突出,即没能清晰地突出体育产业应具有的骨架,这给研究生明确体育产业的结构体系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三,教材中部分内容时间滞后,不能与时俱进。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进程正在进行,因此现实体育产业的变化较快,一些具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与进程都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对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就形成了挑战。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中看,部分内容已经不能代表现实的具体情况,一些发展思路及具体数字也已经滞后,因此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出版或再版,在时间上与我国现实的体育产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对研究生的学习起到切合实际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改进思路
教学内容改进是整体课程改革的关键,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以及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相应引导,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知识结构的系统逻辑性
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必须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系统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状态及具体知识构成,它是整体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后的相应成果体现,也是综合运用这一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透彻理解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熟练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进中,必须使体育产业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得到强化,但是这种强化并不仅是在教学任务开始和整体教学任务完成时突出,它需要教师熟练把握知识体系和相关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在每次教学过程中逐渐完善体系,并相机渗透,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真正强化这门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逻辑性。
(二)以现实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
现实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是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充实与更新,即把体育产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的操作。实际上,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展现中,现实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突出并不容易,例如,当用到案例进行讲解时,由于现有教材的限制,很多关于体育产业的案例需要教师亲自搜集并整理,因此在把握讲解案例和理论知识的关联度与代表性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努力。但是不能否认,在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整体内容讲解时需要把握的关键。
(三)突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又需要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体育产业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该抓住体育产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外,还应该培养和鼓励硕士研究生在这一领域的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并不是很多,因此相关课程的讲授就向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渠道,同时授课内容的选择也要尽量抓住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积极吸引学生的科研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只有让研究生主动地去思考体育产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索,才能实现课程讲授的最终目标。
(四)强化学生在课程开发和改革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都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内容整体并不是很成熟,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进。但是对于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必须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或总结学生对不同知识学习后的反映,使整个改革过程围绕学生而展开,强化学生的感受,真正以学生为指引,突出其在整体授课和不断改革中的作用。只有强化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才能使课程最终的改革结果有意义,有效果。具体可以通过课堂上下与学生的沟通,启发学生的开拓思维和创新精神等途径实现。应该明确的是,强化研究生在体育产业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注重的是教师的启发、沟通和学生理解的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五)采取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是最好的知识讲解过程。体育产业课程中尤其需要对硕士研究生增加实践环节。理论上我们需要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现实中,以实践为依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操作上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虽然地方环境不同,学校教学条件也不同,但教师应该努力寻求实现实践的教学机会。但需要强调,这种实践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勉强和马马虎虎的实践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削弱硕士研究生的理解效果,甚至会削弱对体育产业整体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实际上,实践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可以是直接到相关部门走访调查,也可以是通过各种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发表观点,或直接进行体育产业相关环节的模拟等等。总体上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性强的实践环节有难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创新使用的结合
(一)进行“说课”准备,为每次授课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准备所需时间和精力要多于本科教学,特别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对于相关知识的扩展和教学结构的设计需要充分安排。以“说课”方式进行准备,对课程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并设计合理的展开环节,对增强整体授课效果有重要作用。虽然“说课”中所设计的各个内容都属于备课范围和课前应该做的准备,但如果能够采取“说课”方式和其他教师共同准备,将更容易发现自己备课中难以发现的错误,将提高体育产业课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提供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案例教学的使用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换言之,案例教学应该是在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自我主动地把需要学的或已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在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灵活设计案例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具体操作上重点是设计好案例学习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案例的引入与分析,引导学生找到进入案例情境的切入点,培养他们的积极思维习惯,从而发现问题,能动性地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的探究和反思过程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效果就是学生能够自觉地探究和反思相关问题。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的授课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对知识的机械式记忆,缺乏探究和反思的过程,因此针对学生的探究和反思行为进行分析是引导学生更扎实地完成体育产业课程内容学习的重点。其中,对于探究,可以通过形象式教学方法引导,即通过形象的图片或图像唤起学生的探究好奇心,但实际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形象式素材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课前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积累。对于反思,可以采取写作的方式进行,这种写作可以课上完成,也可以课下完成,对于完成效果的评价,不应只注重要点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目标,使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反思过程中自然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丰富教学形式,以讲座、研讨和文献阅读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形式的丰富是吸引研究生学习体育产业课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具体教学方法的补充和延展。针对体育产业的重点内容,开展有关的讲座及研讨,是拓宽研究生视野,提高科研水平的有效平台。而文献阅读方式是研究生掌握体育产业当前研究动态,发现具体研究问题和培养研究思路的有效手段。通过讲座、研讨和文献阅读方式与课堂教学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不断地向研究生注入新知识,从而为培养研究生今后的自觉科研能力奠定基础。需要指出的是,讲座的采用最好能走出校门,邀请其他的学者或实践人员完成;而研讨也应扩大参与人员,不仅仅局限在课题的授课对象;阅读方式的使用要安排恰当,不能任务式地布置,在思想上增加研究生的负担。
四、结语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不断进行与创新的,在时间上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抓住重点。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教材上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定位、培养目标和结构体系设计与时效问题应该着重解决;对于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从知识结构的系统逻辑性、现实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能动性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上入手;而教学方法创新使用的结合需要更注重说课准备、案例教学、探究和反思以及其他教学形式的丰富。总之,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我国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非常重要,因此需要相关一线教师、有关学者和领导不断思考与总结,这是不断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也是培养体育产业方面人才迫切需要的过程。
[1]李欣,高书格.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108-110.
[2]孙晔.普通高校体育教材建设改革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2010,(11):110 -112.
[3]孙全洪.德国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80 -482.
[4]徐今雅.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变革的经验及启示——从基于课程到基于标准[J].比较教育研究,2008,(5):57-61.
[5]李静.20世纪80年代英、美两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运作程序[J].科技文汇,2010,(5):24-25.
[6]丛湖平.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