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果叶兼用桑发展经验与关键技术
2011-08-15陈明雄
陈明雄
(德昌县人民政府,四川 德昌 615500)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安宁河大宽谷,是镶嵌在攀西黄金走廊中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德昌北接航天城西昌,南连钢城攀枝花,成昆铁路、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途经县城,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宜,距县城60km的西昌青山机场,有航班直达成都、重庆、北京等地。德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年均气温18℃,年均降水1079mm,年均相对湿度63%,无霜期300d以上,常年日照2147h。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和方便快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不仅将德昌造就成为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更孕育出发展果叶兼用桑的一方宝地。果叶兼用桑已成为德昌县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果叶兼用桑,将传统蚕业和现代蚕业有机结合,大幅度提升了蚕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高了单位面积蚕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全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1 德昌县果叶兼用桑发展概况
1990年代,果叶兼用桑在德昌就有零星发展,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7年后,为应对疲软的茧丝市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确保蚕桑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经认真调研,并结合德昌实际,德昌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稳定价格、稳定政策、稳定产量,主攻果叶兼用桑发展、主攻单产、主攻质量的“三稳定、三主攻”的蚕业生产发展方针,将果叶兼用桑作为全县蚕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全县11个蚕桑主产乡镇中大力发展,到2010年,全县有果叶兼用桑园近666.7hm2,其中133.3hm2左右已开始投产,2010年,德昌县桑葚鲜果产量122万kg,2011年桑葚鲜果产量达249.6万kg,农民售果收入1100余万元,预计2012年桑葚鲜果产量可达500万kg以上,农民售果收入有望突破2000万元。桑葚产量连年翻番的同时,蚕茧产量也逐年稳步增长,2011年蚕茧产量达300万kg以上。果叶兼用桑已成为德昌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
2 主要经验
2.1 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动力之源
发展果叶兼用桑,一改传统栽桑只有养蚕卖茧单一收入为养蚕卖茧、售果双重收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结合发展旅游业再增收,农民收入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德昌,嫁接投产2-3a的果叶兼用桑,可产桑葚鲜果1000~1500kg/667m2,3a以上的投产老树,可产桑葚鲜果1500~2500kg/667m2,高者可达3000kg/667m2以上。桑葚刚上市时,售价一般为8~10元/kg,盛果期后,售价一般为4~5元/kg,果叶兼用桑平均售果收入5000元/667m2左右,高者可达10000元/667m2以上。桑葚采摘后,全年还可产桑叶2500~3000kg/667m2,可养蚕3~4张,养蚕收入可达5000~6000元/667hm2。667m2桑综合效益可达万元以上。德昌县德州镇方家村八社就是一个发展果叶兼用桑的专业合作社,全社28户农户,124口人,共有土地8.7hm2,2007年栽植桑树,2008、2009两年全部嫁接果叶兼用桑,2010年全社养蚕售果收入63万元,2011年生产桑葚162.5t,农户售果收入78万元,全年养蚕240张,产茧11500kg,农户售茧收入达35万元,全年售果卖茧收入合计113万元。显著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成为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强大推力,我们因势利导、合理规划、全面推进,使之成为德昌的优势特色产业。
2.2 独特的地貌结构和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先天保障
德昌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区域内河谷阶地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高山、山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境内最低海拔1115m,最高海拔4359m,冬春季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7℃。果叶兼用桑主要分布于海拔1170~1600m之间。德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季节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干燥,3、4月日照百分率达67%。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德昌的冬季从12月20日至1月15日,仅有27d。2、3、4、5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3.4℃、18.1℃、21.3℃、22.9℃,2月中旬平均气温已高达13.4℃。2、3、4、5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45%、42%、47%、57%。虽然相对湿度较低,气候比较干燥,但德昌水资源十分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全县70%以上的土地都能灌溉。
独特的地貌结构,丰富的光热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德昌果叶兼用桑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宽广的立体气候空间和非常优越的生长发育环境。德昌果叶兼用桑每年2月上、中旬开始发芽生长,3月下旬桑葚就能上市销售,直至5月中旬桑葚才基本采摘结束。全县采果期长达55d左右,单户采果期也在40d以上。生长时间长,病虫害少,果叶产量高,桑葚上市早,采果期长,品质绝佳成为德昌果叶兼用桑的鲜明特色。
2.3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重要保证
开始就不断配套和完善行政、技术和市场三大服务体系,确保果叶兼用桑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行政服务体系由县蚕业生产领导小组、县蚕业管理办公室、乡镇政府和村社干部组成。主要负责全县果叶兼用桑发展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按规划组织实施,保障发展所需苗木、穗条和其他物资,开拓协调销售渠道,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申请注册商标等工作。
技术服务体系由县蚕业生产领导小组、县蚕业管理办公室、蚕茧收烘站、乡镇蚕桑技术服务站、共育户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组织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引进优良品种,筛选药物肥料等工作。
市场服务体系由县蚕业生产领导小组、县发改局、商务局、县蚕业管理办公室、乡镇人民政府组成,主要负责开拓销售市场,构建流通渠道,协调销售矛盾,负责招商引资,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作。
2.4 综合开发是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坚强后盾
随着果叶兼用桑的发展,桑葚产量连年翻番,当桑葚盛果期时,单一的市场渠道,一时间不可能将大量的鲜果全部销售出去,必须将桑葚鲜果加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为此,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开发商,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日处理鲜果200t的加工厂,对德昌桑葚进行综合开发,其产品桑葚浓缩汁和“阳光味道”桑葚汁饮料在市场上已供不应求,其它系列产品也在研发之中。桑葚加工厂成为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坚强后盾。
2.5 优异品质是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一贯追求
德昌桑葚汲大自然之精华,采螺髻山之灵气,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良好的外观、特异的口感、绝佳的品质是德昌桑葚迅速占领市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重要法宝。从发展之初我们就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制定技术规范,生产过程中,从养型、施肥、病虫害防治、桑葚采摘等各环节对农户进行全程指导,督导农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管理。经四川省绿色食品中心监测,德昌桑葚年年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德昌桑葚为现代都市追求健康一族带来极大欣喜,被人们视为食疗两宜的人间珍果。
3 德昌发展果叶兼用桑的主要技术
生产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形成了符合德昌实际的《德昌县果叶兼用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用以指导全县生产。
3.1 栽植
3.1.1 栽植苗木。杂交桑苗。
3.1.2 栽植时间。2月-3月,是杂交桑的最佳栽植时期。
3.1.3 栽植土地。选择光照充足、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好田好地作为栽植用地。
3.1.4 栽植规格。株行距0.33×1m,667m2栽2000株。
3.1.5 栽植要求。苗正根伸10cm土,踏紧透灌擦地剪。
3.2 嫁接
3.2.1 嫁接时间。2月,杂交桑树液开始流动,皮层与木质部易于分离时,及时进行嫁接。
3.2.2 嫁接品种。云桑二号。
3.2.3 嫁接方法。采用桑树简易芽接法,实行双芽对接。
3.2.4 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要勤检查,勤抹砧芽,勤防虫害,及时进行补嫁接,合理灌水,早施追肥。
3.3 摘芯
嫁接成活的新梢长到10~15cm时,摘除顶部生长点,促发侧芽,选留3~5个侧芽,培育形成枝条。
3.4 养型
3.4.1 主干。嫁接后当年冬季剪伐时,在离地面20cm高处剪去枝条上部,形成主干。
3.4.2 一级支干。嫁接后第二a冬季剪伐时,在主干上选留2~3根位置分布合理的健壮枝条,在离枝条基部15cm高处下剪,剪去枝条上部,形成一级支干。
3.4.3 二级支干。嫁接后第三a冬季剪伐时,在一级支干上选留2根分布合理的健壮枝条,在离枝条基部10cm高处下剪,剪去枝条上部,形成二级支干。
二级支干养成后,形成了主干、支干层次分明的丰产树型,为桑葚、桑叶长期优质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3.5 桑园管理
3.5.1 施肥
3.5.1.1 施肥时间。春肥2月下旬和3月上旬,夏肥5月中、下旬,秋肥7月中、下旬,冬肥12月中、下旬。
3.5.1.2 肥料种类及用量。为提高桑葚的产量和品质,肥料应以农家肥和桑树专用复合肥为主。第一次春肥亩施清粪水 (或腐熟的农家肥)2500kg和桑树专用复合肥100kg,第二次春肥亩施桑树专用复合肥100kg,夏肥667m2施桑树专用复合肥100~150kg,秋肥 667m2施桑树专用复合肥100kg,冬肥667m2施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2000~2500kg。
3.5.1.3 施肥方法。春肥、夏肥、秋肥采用沟施法,在离树干30~50cm处开20cm深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中,然后回土覆盖。冬肥采用撒施法,在冬耕炕土前,将有机肥均匀撒于桑园地面,结合冬耕炕土,将其翻入土中。
3.5.2 排灌
3.5.2.1 旱季。应进行合理灌溉。从2月初开始,根据土壤墒情,一般每隔15d左右灌溉1次。
3.5.2.2 雨季。应随时排尽桑园积水,避免桑树涝害。
3.5.3 除草。7月施用秋肥时结合进行,除尽桑园夏秋生长的杂草。12月冬耕炕土前,清除桑园内的落叶、杂草。
3.5.4 病虫害防治。以冬季药物封园为主,杀灭越冬病源、虫源,控制来年病虫害。春季桑树发芽时,可用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桑尺蠖、桑粉虱等害虫。二月底后至桑葚采摘完毕前禁止使用化学药物,可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夏伐后可按常规桑园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3.5.5 冬管
3.5.5.1 清园。晚秋养蚕结束后立即进行。将桑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全部清除干净,并集中堆捂发酵或烧毁。
3.5.5.2 冬耕炕土。清园结束后立即进行。将桑园土壤翻耕炕晒,桑树行间深耕20cm,树干周围30cm内浅耕10cm。
3.5.5.3 药物封园。12月下旬进行。清园、炕土后,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汰泯均匀喷洒于桑树树体及地表,杀灭桑树树干和桑园内的越冬病原、虫源。
3.5.5.4 剪伐。为达到果叶双丰、长期稳产高产的目的,实行冬夏轮伐。冬伐在1月中旬左右进行。夏伐的桑树,冬季修剪时不伐条,清除干桩干疤后,只剪去有效枝条顶部30cm左右的梢尖,把枝条下部和其它细弱枝全部留在树干上。冬伐的桑树,清除干桩干疤,剪除细弱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重迭枝,然后在枝条基部留足2~3个有效芽后下剪,剪去上部枝条。
3.6 收获
3.6.1 桑葚收获。桑葚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成熟,5月上、中旬采收完毕。当桑葚果实充分彭大,变为深紫红色时,已完全成熟,是采摘的最佳时期,应及时进行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不伤果肉,妥善存放,并及时装箱销售或送加工厂。
3.6.2 桑叶收获。春季养蚕时,3、4龄期采摘枝条顶部充分成熟的嫩叶养蚕,5龄期采摘枝条中下部的三眼叶和枝条上部的条叶养蚕。夏蚕采摘新梢下部的片叶和疏去过密的芽叶养蚕。正秋、晚秋按各龄蚕对桑叶质量的要求采摘片叶养蚕。
3.7 夏伐
3.7.1 夏伐时间。5月20日前,桑葚、桑叶采摘完毕后立即进行,越早越好。
3.7.2 夏伐方法。从枝条基部下剪,剪去树干上的所有枝条。剪伐时,要求剪口平滑,不伤皮层,不伤树干。
3.7.3 夏伐后的管理
3.7.3.1 夏伐后,及时重施追肥,促进桑芽尽快萌发生长。
3.7.3.2 桑芽开始萌动时,立即用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桑树害虫。
3.7.3.3 合理排灌。夏伐后,如果雨季尚未到来,桑园土壤较干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如果雨水已经下地,则应搞好桑园排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