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民营出口企业的发展对策探析*
2011-08-15崔鸽
崔 鸽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世界经济遭受了数十年来最大的下降,由此导致全球需求大减。如今已进入后危机时代,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我国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想要焕发活力,重新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势在必行。
1 民营中小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1 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民营企业出口总量的70%左右。这主要是受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行业分布的影响。据全国工商联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行业,其中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机械五金、轻工、食品和建材等领域,又以轻纺工业和机电行业居多。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行业上的分布决定了企业出口的商品必然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以物美价廉吸引客户,其竞争力依靠成本优势获得,主要体现在低廉的价格上。这种现状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
1.2 出口市场开拓能力分析
由于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市场定位普遍针对于中低端市场,身处市场空白,且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物美价廉,因而在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上的初期,“价格战略”切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与跨国公司或大中型国有出口企业相比,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具有难以比拟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市场敏感性。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因其敏感而具有快速接受市场信息的能力,因其灵活而具有快速决策的能力,又因其适应性强而具有很强的困难承受能力[1]。这些特性使得企业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不断适应经营发展新的需要,并迅速抓住机遇,找到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市场开拓方面的成功,时刻昭示着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强大生命力。
1.3 出口贸易方式和交易方式分析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采用的出口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边境小额贸易、租赁贸易、传统仓库进出境货物等。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同时,加工贸易方式比重也有所增加。据统计,2008年民营企业一般贸易出口3061.1亿美元,占民营企业总出口的80.41%;加工贸易出口425.8亿美元,占民营企业总出口的11.2%,同比增长18.1%[2]。总体来看,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贸易方式仍然存在着形式单一、加工贸易比例不足的特点。
在交易方式上以传统的信用证贸易、易货贸易、代理贸易方式为主。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这些交易方式尚且能够满足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的需求。
2 民营中小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根据对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新形势的分析,并借鉴国际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虽然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提升国际竞争力还是有较多对策的。
2.1 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开拓市场能力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涉足对外贸易的时间不长,难免会出现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开拓市场能力的关键。因此,首先是要培养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营销能力。企业要转变自身的营销观念,培养或引进营销人才,在有限的实力基础上,逐步建立营销组织,由小而大,构建企业的国际营销网络,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系统,以科学便捷的先进管理系统弥补人力的不足。其次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3]。企业应积极创建自主品牌,通过自主研发等形式获得自主专利,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将使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进而扩大企业的利润;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或改变产品的功能与外观,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避免同种类似产品相互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产品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使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2.2 政府应加强出口结构导向,实现企业战略转变
随着企业成本越来越趋向于正常化,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比较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随着企业成本的逐渐增加,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始出现亏损乃至倒闭的现象。对此政府应通过出台偏向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等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政策,引导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高新产业,为发展高新产业提供政策支持[4]。同时,通过政策导向,逐渐减少出口退税比例,加快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成本正常化,促使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在逐渐失去成本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主动转变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创新和效率的提高,转变企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开拓融资渠道,实施产业升级
由于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规模小,存在着信用上的缺失,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然而民间资本的成本又高居不下,因此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并由此导致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很难实现规模上的扩张。为对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政府应在加强对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完善风投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管理机构和针对性的政策性银行,专门负责发掘和考核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并向其提供直接贷款或贷款担保,为实施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产业升级最可行的方式是实现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群[5]。产业集聚不仅可以实现共同规划、共同建设、产业共树、资源共享,还可以获得集群优势。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重要的是要积极创建区域品牌,通过区域品牌的升级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在专业化经营中自觉地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最终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拥有区域的共性技术,形成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核心,有效地提高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4 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要改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关键在于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打破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管理上的“家族管理”的局限,破除排斥外来人才的陋习,切实提高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效率,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要转变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避免走重复建设的老路。再次,在实现产品升级时,由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升级设备向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转变,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研发能力[6]。当企业通过创新和效率的提高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时,才有能力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新的地位。最后,政府通过与各大高校和培训中心合作,提供人力支持,解决当前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同时,政府要引导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接轨,为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高新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1]田家欣,贾生华.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分工地位[J].浙江经济,2007,(6):13-16.
[2]萧琛.后危机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新机遇[J].中国经济,2010,(10).
[3]宁晓艳.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18):76 -79.
[4]傅弋蓉.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企业经济,2009,(2):128 -130.
[5]张宏东.中小出口商如何防范保理的风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44 -46.
[6]戒梅.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财经界,2010,(3):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