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传承中国文化之“矛盾”分析

2011-08-15贾莉琴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矛盾语言

贾莉琴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太原030009)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知识、艺术、风俗、道德和人们所拥有的才能和习性都在其范围内。其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化。因为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必然是对人的本质和主体能力的证明,而证明的手段就是通过语言的传承。语言从结构看,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由音位、音素、词和词组、句子及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功能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1]。人们可以借助语言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两者间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吸收的过程。不去了解英美文化很难学好英语,反之,越深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等,就越能精准运用英语。文化的理解基于语言理解的基础之上,而语言的理解又需借助文化的帮助,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接受英汉两种文化似乎矛盾重重。

一、英语教师传承中国文化之“矛盾”

(一)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涉外活动和交流越来越多。尽管英语学习者们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精确的语法以及地道的腔调,但他们还是意识到一个问题:文化的差异必然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同一词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所指不同;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也会使另一方不知所以然;毫无恶意的言语会使对方怒不可遏。因此,文化解读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对本校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做过一组实验对比,抽出两个平时基础较好表现积极的班级,在某一单元教学过程中省略文化意识的输入,只把内容灌输给学生,一味强调语言点,结果学生越学越没兴趣,后来索性不听了,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对另几个基础较弱课堂表现一般的班级,在同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兴趣立即提高,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教学效果特别理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教学的输入对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这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扩大知识面,增加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英语的白热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忽视并贬低了中国文化,挫伤了学生学习本族语文化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语言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我们学习英语一则是保持顺畅交流,吸收外来文化;二则是为了传播本族语文化。由此可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之必要性及重要性。只有深刻掌握并理解了汉语文化,才能比较出英汉的差异,才能深入理解并适应英语文化,进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只会用英语表达英美文化,却表达不出中国文化。这体现在:学生会说美国白宫却不知如何表达中国故宫,学生知道圣诞节由来却不知道中国“年”的由来,更不知其英语表达。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复活节,却忽略了中国的七夕节重阳节。学生偏爱西方的汉堡包薯条,却不知中国的馒头和粥怎么表达。这不仅是文化的缺失,更是一个民族尊严的缺失。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连本族语文化都不会表达的人谈何去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势在必行。

二、两者“矛盾”引发的思考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英语文化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彼此矛盾。若侧重英语文化输入,则减弱了中国文化教学;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势必对英语文化教学造成排斥。然而,这种对立是表面的,其内含的事实是人们对文化的实质缺乏准确的理解。多元文化除了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欣赏,还要在平等看待不同文化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2]。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体现在教师是衔接两种文化的关键。一方面,因为教师吸收并阐述西方文化,他们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要掌握相关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等知识,以及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将此意识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为语言运用服务。因此,教师在完善业务学习的同时,也绝不能放松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笔者在进行关于颜色的教学时选取了几种典型的颜色,将其包含的西方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学习,因为各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附加意义。比如,黄色(yellow)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居五色之中,是帝王之色。黄河、黄土高原、皇帝的黄袍等都赋予它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严,在现代汉语里,诸如“黄灿灿”、“黄花大闺女”、“黄道吉日”等词语都反映出黄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尊贵地位。而在西方文化中黄色代表狡猾、阴险、病态、胆小等贬义。这出自于《圣经》记载,犹大为了30枚银币出卖耶稣,而犹大当时正好穿黄色的衣服,短语yellow dog,特指卑劣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短语比如,yellow livered(胆小的),yellow looks (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streak(胆小,卑怯)。所以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文化交际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体会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将所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最终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

(二)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差异,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化持冷漠态度,固执己见,故步自封;有的学生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然而,唯我独尊和惟洋是从都不可取。英语文化的学习侧重异同而非优劣。学生应意识到一点:学习英语文化的目的在于了解他国文化,取长补短,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三)创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氛围

要创建全国性的文化氛围,国家需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方文化教育的投入一直占绝对性优势,使本族文化显单薄受轻视。近年来,国家展开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国学,比如新国学电视栏目“国学堂”致力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著名栏目开心辞典推出大型国学文化普及节目“开心学国学”;各种各样的国学知识竞赛等,这都为中国传统文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国家更应该积极地加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研究,使英语学习者学会中国特有文化的表达,比如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以及儒道家思想等,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特有文化的语言技巧,提高学习者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水平。再者,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人们对教育功利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价值,所以像英语少儿早教、各种英语培训班特长班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只着重于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考试技能,严重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此,有必要改革外语教材,改革教学大纲。加大中国文化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教材。只有结合所教内容与学习者的语言环境,才可培养他们运用语境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北大高一虹指出,“学习目的语时,本族语也在同步提高。而且两者之间的鉴赏能力也会得以促进。更庆幸的是,可以发挥学习者的潜力[3]”。只要国家予以重视和支持,学生端正态度,教师善于引导,将中国文化教育融入到西方文化教学中,学生就能真正地掌握一种语言和文化。

[1]李顺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80-81.

[2]唐智霞.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6):84.

[3]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1):60.

猜你喜欢

跨文化矛盾语言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