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
2011-08-15□文/赵龙
□文/赵 龙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初级阶段(1979~1991)。这个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计划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对体育经济的认识比较模糊;体育产业的起步,主要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为模式。同时,体育产业主要从事生产体育用品、场馆出租、兴建公司等经营创收活动。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体育用品进入商品化进程,涌现出“李宁”、“健力宝”等众多体育产品品牌。当时,体育用品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体育竞赛基本处于国家包干状态。
(二)发展阶段(1992~1996)。这一阶段,掀起了体育领域发展体育经济与产业的热潮。1993年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1995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将“体育产业”作为主要议题,明确提出今后要“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体育经济和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国家体委统一发行了体育彩票,从1994~1998年共发行了22亿元的体育彩票,获公益金18.6亿元。1994年广州市仅市属体育场馆创收达3,400万元;而深圳市现已建有保龄球、高尔夫球、网球、桌球等活动场所160多家,总投资额60亿元,年营业额5亿多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199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产值达1亿元,目前上海体育产业产值已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的15%。
(三)繁荣阶段(1997年至今)。1998年“中体产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拥有体育场地60余万个,全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达500多家。1999年第七届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数达550家,成交额为6亿元人民币。2001年我国甲A足球联赛的观众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次,涌现出了大连实德、上海申花等经营成绩优异的俱乐部。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一)体育消费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的拓展和体育人口的增加,实物型体育消费迅速增长。在物质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各类体育产品开始成为消费热点。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体育市场已具规模化。我国体育市场已基本形成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在内的目标框架。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奠定了体育竞赛市场的基础;健身娱乐市场,群众健身娱乐消费的扩张,激励了社会、私人、企业投资举办体育场所的积极性;体育用品市场,在各类体育消费的刺激下,体育用品的生产规模也随市场需求而不断扩大;体育彩票收益每年约为国家筹集250多亿元的体育公益金,体育彩票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轨”或者说“转型”时期。虽然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已脱离政府的行政体制,但许多省市自治区为了自身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的管辖范围下,束缚了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可能性。此外,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大多数体育产业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对管理细节及各运动单项的规定不缜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一致情况。比如,国家体育管理总局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管理职能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体育部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缺乏必要的政府扶持。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如:体育彩票是由政府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体育产业政策,在目前情况下也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但是体育彩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立稳定的发行政策。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三)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另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四、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对策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一)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吻合的体育经济政策,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积极抓各地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抓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在体育彩票的公益金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体育的发展基金,对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行政策倾斜与扶植,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二)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由于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转型阶段,体制需要不断创新,产业结构必须优化。除了按市场规律进行发展外,还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三)培养体育人才。一是规范体育市场。针对我国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国应加强体育人才的培育和教育,努力造就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管理型人才。首先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再次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二是要加强市场。规范运作,正确引导和刺激消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档次,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四)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姚明、刘翔的出现,其蕴涵的价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全国人民的奥运狂潮掀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体育与民族情结、国家兴衰联系到了一起的时候,它所迸发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完全可以影响国人的体育消费习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育消费市场。然而,体育市场作为一个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目标的市场,它富有弹性,不能以“民族”一词蔽之,体育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是需要经营者去了解和把握的,同时也是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去开发和挖掘的,只有这样,这个市场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向前发展。
[1]孟宪林等.试论中国体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J].平原大学报,1999.4.
[2]干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3]周映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