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之初探

2011-08-15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造园中西园林设计

毕 胭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之初探

毕 胭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中国古典园林是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艺术形态,不管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还是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都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趣。这个自然情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恰恰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研究中西园林中指导造园设计的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并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和应用,肯定能对我们现在的园林设计有所启迪。

中国古典园林;西方景观设计;融合

当代园林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运用新思想来指导园林设计,如何使中国的园林建设活动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然而走向现代并不意味我们应当舍弃中国古典园林自身所具有的那种集山水、植物、建筑为一体,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的自然精神,并不意味着应当舍弃造园形式中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的造园手法,并不意味着应当割裂本民族的历史,而照搬西方园林的先进成果。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21世纪的中国园林应选择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建设路径。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密切联系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这种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园林创作中表现为“追求自然的本质”,具体表现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山水诗中的画境、意境经过提炼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要素,诸如山石、水、建筑等要素,经过艺术加工后营建而成的是“流动的诗,立体的画”。如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可见,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在园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还体现在楹联匾额或石刻上,书法艺术同山水诗、山水画一样,是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追求自然的本质”还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是指导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表达上,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如江南私家园林从布局上看并不强调对称性的轴线关系,因为这种形式在造园家眼里明显是“不自然的”。但事实上,古典园林对形式美感的表现更为含蓄且更为精巧,这种精巧意识表现为整体上的平衡感。也就是说,它的布局手法依然遵循的是客观存在的美学原理,只是在形式表达上更为“自然”,更加“宛若天开”一些,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艺术追求,在一个个仿自然的山形水抱,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造型,多彩多姿树木花草的园林中,古代的造园家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这种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深刻也是最真实的理解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它同一种所谓“道”和“规律”的契合。这表现为中国古典造园与宗教思想如禅宗思想的结合。如修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它追求的并是不“一峰则太华千寻”的富于象征意义的意境,因为那些峰回路转的假山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如孩子们玩耍般的浅俗,而是在扑朔迷离的布局中,暗藏着佛家玄机[1]50。

二、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之共性与个性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之共性

虽然中西园林在相距甚远的时空中,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形成了艺术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实际上在设计理念的表达、设计风格的追求、造园素材、历史起源等方面有不少相互融合、相互一致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手法上的共性:纵观中西著名的园林作品,撇开艺术形态上的差别,它们在设计手法上追求的都是与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不管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还是以体现理性、秩序、规则和控制的西方古典园林,都追求设计要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交融。这种强调设计要素应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理念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致的,并且,纵观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不管是在讲究规则式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还是注入生态设计思想以后的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强调设计形式应融入周围环境这一特点,则是中西造园设计师们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的表达方式。

2.设计理念上的共性: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因地制宜”,而融入生态学理念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也强调乡土化设计,如在设计中强调要运用乡土植物群落展现地方景观特色,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和其他条件,这些理念与中国古代造园中所强调的因地制宜是同出一辙的。

3.从造园历史上看,中西园林在起源上有相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或乐园。灵囿和圣林是用于通神灵的,从功能上来看,是用于祭祀或宗教活动,表明不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中,古时的人类在接近神灵、与神沟通上共同的精神诉求。

4.从造园历史上看,中西园林在发展过程上的同一性:中西园林都是沿着从实用功能到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发展而来,中西园林最早出现的园林形式中都有园圃和药圃,两者都是遵循从最初采集食用为主的实用目的发展到以休闲观赏为主的娱乐目的的演化路线,中西园林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出相似性。

5.从造园素材上看,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建筑、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虽然艺术形态上有区别,但物质要素大同小异。

6.从服务对象上看,它们最初都是服务于特权阶级,而后才出现为普通群众服务的寺观园林和体育公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之个性比较

虽然中西造园家们从形式上看,共同追求的都是努力实现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但由于思维习惯,文化观,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又导致二者在主题表达及设计手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1.因审美文化的差异导致造园风格的区别

我们辨析中西园林设计理念方面的差异,可以从意境入手。都说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很讲究内涵、很讲究意境创作的园林建设活动,那这样说是否意味着西方景园的创作中就不存在意境呢?并非如此。西方景园设计中并不是没有意境的表达,只是由于哲学及美学思想的差异,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意境这种表述虽为中国美学的独创,但西方也存在与这个概念相通或者说对等的表达。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1]43。在西方景观艺术中特别是关于雕塑和建筑景观方面的创作中有很多都是充满了具有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的,如希腊大建筑索以极简单质朴的形体线条构造典雅殿堂,使人千载之下瞻赏之犹有无穷高远圣美的意境。令人不能忘怀[1]43。只是由于审美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景园表达意境的方式是含蓄的、非直观的,其表达的主题和所表现的范围也常与造园家本人的人身经历有很大关系,多表达造园家本人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及他们的人生理想、愿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要真正理解中国的古典园林,确实需要积累与中国的文学,中国的历史乃至于造园家本人的人生经历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拙政园的园主因官场失意归隐苏州,其主题就是要表明自己要做个种花养草又孝悌恩义的拙者的决心,故名为“拙政园”[2]57。中国古代的很多名园都有这个共性。与此相反,西方景园设计中意境的表达如同他们的文学作品一样,表达方式抒情而优美,但更为直接。她采用比例、尺度、韵律等精确的几何关系来传递直观的,易于让人理解的意境,这在雕塑或建筑作品中比较常见,如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帕特农神庙。本质上,由于这种审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园林设计风格上的区别。2.因不同的哲学观而导致造园手法上的差异中西方沿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不用的思维观及对宇宙,对大自然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也是导致中西造园手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十分强调:道法自然,十分强调设计应体现自然,应保证对周围环境的协调与适应,在这种思想观指导下所衍生出来的相地说,也同样是中国古代造园的设计手法。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相地方面主要依据的是风水学理论,即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设计手法是在立意的基础上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包括组织空间序列及细节的细致推敲,最终以达到表现主题为目的。此时造园师要处理好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形状与大小,桥、堤、岛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其与群体造型的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及种植布局的形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不单单依靠图纸,更多的是依靠造园家本人的艺术直觉,在图纸设计与即兴创作相结合条件下,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与执行。

西方景园的设计手法与他们所接受的哲学观也有紧密的联系,这从欧洲园林的设计手法中可见一斑。由于文化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他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表现为更多的受到逻辑学的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具有理性和“层次感”,在这种强烈的逻辑感及理性思维的指导下,他们的设计手法则自然而然的表现为以追求理性、秩序(规则几何形)和控制力(明确的轴线关系)的方式为主,典型的代表如凡尔赛园林,从表达方式也就是设计手法上看,西方园林对美学的表达更为形式化和直观,表现为完全遵循形式美法则而设计的花坛、水池及沿明确的轴线关系而布置的雕塑,栽种的树木等等,这是一种以重视比例、以讲究比例协调为主导美学思想的设计方式,而中国古典园林的表达方式或者说设计手法从总体上讲则更为讲究含蓄和隐藏,这从造园手法上常使用障景、强调曲径通幽,以及花木与建筑、花木与山石之间若隐若现的处理手法中可见一斑。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可以说是很“感性”的,因为他们在文学、诗歌、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以追求自然精神为主的“宛自天开”的境界,这就需要他们将自身的艺术直觉这种感性的成分与更多的智慧和巧妙也就是理性因素糅合在一起才能实现。

而西方景园,也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在强调理性,注重逻辑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他们所成就的是一种壮观的美、理性的美,并且他们也有他们自己对意境的表达。这进一步说明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个道理。

三、中西园林设计相结合的六点建议

(一)秉持以生态学思想指导景观设计的理念。这是由于在城市建设中,有些生态要素仍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特定地域的气候要素这种相对不变的因素就会对城市的景观建设产生密切的影响,设计中要考虑的风向因素、光照因素、空间整体结构及布局都与气候因素息息相关,只有认真分析研究这种相互关系,遵循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设计出“因地制宜”的景观[3]109。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吸收西方理性的思维方式,应吸收融入生态学原理的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理论。这种指导思想较之于我们自己过去的传统理论风水学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应当借鉴。

(二)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与西方现代生态设计思想相结合。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造园家,都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都凭借本能与直觉感知到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都领会到人应该学会与自然达到和谐。在生态学思想指导下所衍生出的西方现代生态设计思想对当代的中国园林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其中强调的重点在于设计中应注重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思想似乎与中国古代的造园思想之间有契合,因为从形式上它强调应表现自然,强调对现有地形的尊重,强调通过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而这种理念,用中国古典造园思想来表达,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设计方案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在形式上表现自然,二是吸收西方现代生态设计的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乡土化设计的概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反映出当地的景观特色。这里的景观特色不仅仅是指自然景观特色,更包括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特色,也就是使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景观体现出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使当地居民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获得一种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注重与景观周围地段环境的融合。景观设计一定要注重考虑地段周围的环境。这就意味着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作品并不仅仅体现在它自身,也体现在它能与周围地段的环境相协调和统一。景观设计的道理与建筑设计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个孤立的物质要素,而必须要考虑到使设计的要素与周围的环境形成连续性或者说达到完整和统一[4]269。

(四)将中国古典园林对空间的处理手段与西方有关建筑空间组织方面的理论相结合。园林是三维空间艺术,它创造的是一个个生动而多变的空间,不管是西方通过比例来营建空间,还是中国那种需要高层次的智慧和灵感才能创造出来的空间形式(其特点是不易看出各部分是怎样糅合在一起的),都是对空间开与合、大与小及形态上的一种变化与创造。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不仅会使新设计出的空间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美学效果,也会对改善城市气候,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五)弘扬文化与精神,使园林和景观成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符号[5]3。中国古典园林中强调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是注重文化内涵、注重精神层面的园林设计,如沧浪亭通过“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反映造园家诗人般的心境及通过借景使园内与园外自然景色溶为一体的点题技巧。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强调景观设计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如设计中强调应体现场所精神就是这种理念的证明。这都说明不论是园林还是景观都应该是反映时代精神,有深度且蕴藏文化内涵的借由物质来表达精神的作品。园林或景观的终极关怀应体现在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遨游、体验、感受、领悟及放松的特定空间。

(六)园林或景观的设计主题的表达应与体现人文精神相结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强调体现地域特色或者说场所精神,这是一种乡土化设计思想的表达,往往通过体现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出当地的景观特色,这样的设计形式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熟悉感、认同感。然而,耐人寻味的作品往往是有深度的,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与人文精神的表达相结合,这样才能耐人寻味。在这方面,可以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寻找灵感。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关主题的确定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情操、品德、哲理、生活、理想、愿望、憧憬等[6]13,故此,游人在园林中所领略的已不仅是眼睛看到的景观,而且还有不断在头脑中闪现的情思联想。这样的设计作品有深度,所以耐看。

四、结 语

小到园林设计,大到城市建设,我们的主旨都应围绕如何解决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新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指应当通过借鉴新的理念,使用新的技术来满足新时代对环境建设方面所提出的新需求。中国古典园林中那些蕴含中国文化精髓的部分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继承西方景园特别是当代生态设计思想指导下的西方景园建设理论则为我们赋予园林创造以新内涵、新灵魂提供了契机或者说新的建设途径。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致力于融合二者优势的并存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途径。

[1]陈鹭.继承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0(1).

[2]龚莉.园林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刘福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郭风平,方建斌.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with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BI Yan
(Art Department of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which taken the pursuit of natural spirit as the highest goal,is characteristic with its imitationof the natural scenery such as waters and mountains.No matter whether it used the method of presenting the spatial sequence which adopts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or by sees the big in the small,it ultimate purpose is to build gardens which are made by human beings but look like a divine creation.This natural appeal,also contains the concept of emphasizing the harmony and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human and natural surroundings for which is the very concept of ecological design adopted by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in recent years.Studies on the philosophy and design ideas which Chinese gardens and Western gardens contain,we can definitely benefit by the inspiration in it and thus helps to our present landscape desig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western landscape design;integration

J525

A

1673-8861(2011)03-0040-04

2011-05-20

毕胭(1982-),女,湖北宜昌人,贺州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贺州学院基金项目(200KYZC07)。

猜你喜欢

造园中西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