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2例报告
2011-08-15刘顺香
刘顺香
(吉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吉水331600)
附子辛热、有毒,归经以入心脾肾经为主,兼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有回阳救逆、温阳补肾、散寒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很广,可用于各种急、慢性疾患的治疗以及危重病的抢救。笔者以附子为主药配伍不同方药治疗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75岁,农民,因反复咳嗽、气促5年之久,近日加重于2010年9月16日入吉水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治疗。入院时查体:患者气喘不能平卧,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口唇发绀,桶状胸,心率139次·min-1,心律不整,肝肋下3 cm触及,质软,舌苔黄腻,脉沉细弱。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率、电轴右偏、房纤、右室肥大。X线胸片检查示:右心扩大、肺气肿。西医诊断: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Ⅳ级、心房纤颤。
中医辨证为肺肾两虚,痰浊壅肺,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附子加定喘汤加减治疗,处方:熟附子(先煎)15 g、黄芩15 g、浙贝母15 g、苏子15 g、桑白皮15 g、款冬花15 g、法半夏15 g、炙麻黄12 g,1剂·d-1,水煎分2次服用。3剂后症状好转,再服7剂,气顺痰减,浮肿消失,口唇红。此方加党参15 g以补肺肾之气,继服7剂后患者精神大有改善,于2010年10月5日好转出院。
例2,女,71岁,退休教师,因反复喘息、心悸、双下肢浮肿9个月余,近来逐渐加重,伴头晕、倦怠、动则喘息,于2010年3月21日入住吉水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余年。入院时查体:脸面浮肿,口唇暗紫,双下肢浮肿,压之凹陷,舌淡胖,脉弦代,心脏叩诊向左右扩大,心率127次·min-1,心律不整,肝肋下4 cm触及。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率、心房纤颤。X线胸片检查示:心包积液,心界呈全心性扩大。西医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Ⅲ度。
中医辨证属阴水,乃心、肾阳虚,水气凌心,治当温补心肾,化气利水。方以真武汤加减,处方:熟附子(先煎)15 g、白术15 g、白芍15 g、茯苓15 g、泽泻12 g、桂枝12 g、炙甘草12 g、干姜6 g,1剂·d-1,水煎分2次服用,服用6剂后水肿、咳喘等症状消失,仍见心悸、倦怠乏力等,改炙甘草汤加附子15 g(先煎),调理月余,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于2010年5月9日好转出院。
2 讨论
附子辛热燥烈,最能峻补肾阳益火之源,亦能温补心阳、脾阳及周身阳气,走而不守,配伍何经之药,即能补何脏之阳气,如:配桂枝补心阳,配白术温脾阳。因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附子味性大热,为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补散。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相君二火皆能大有补益”。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多表现为心肾阳虚,故附子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衰症状,降低病死率[1]。附子中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川乌头碱甲、川乌头乙、去甲乌药碱等生物碱,去甲乌药碱是附子强心的有效成分,它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能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并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从而证明附子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2]。笔者认为,附子的运用关键在于重用,先煎,并分2次服用。其目的在于提高附子的有效成分,又可去除附子的毒性,而分2次服用可保持附子有效成分的血液浓度,以提高疗效。
[1] 陈艺,方祝元.附子用于心衰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12-113.
[2] 王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