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达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de思考

2011-08-15卢继菊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产地标准化

□卢继菊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蔬菜生产因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近几年在达县得到了长足发展,时令菜、设施菜、水生菜、加工菜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50万亩,总产达到95万t。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达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近几年努力,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改观,但总的来说,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一、达县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1.高毒高残留农药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大为下降。县质检部门通过对蔬菜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抽检来看,全县近三年来的抽检蔬菜合格率分别为98.5%、98.8%和95.9%,质量安全现状有了明显改观。

2.业主和大户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蔬菜生产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达县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充分了利用一切资源,大力宣传培训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多数业主和种植大户认识到了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公害生产意识正逐步提高。

3.安全标准生产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初步建立了产地追溯、水旱轮作、嫁接防病、网膜隔离、趋性诱杀、生物农药、农残速测等等在内的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大大减少了化学杀虫除菌制剂的使用量,提高了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还制定了茄果类、十字花科类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4.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面推进 截止2009年,经过严格的环境评价和产品检测,全县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3万余亩,获得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大大促进了我县蔬菜向无公害、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达县蔬菜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

1.部分蔬菜基地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向农村不断扩散,使得部分蔬菜基地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向无公害、绿色化方向发展。

2.无公害产品不能优质优价 目前,我县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塔沱农贸市场,只是起到了产品集散和交易的作用,无公害产品在批发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市场准入、批发、零售各个环节不能有机结合,大大挫伤了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3.病虫统一防治难度大,质量追溯难 一些基地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随意性的种植制度、种植模式、管理措施以及不确定的品种因素等等,都无法形成产品质量的信誉,产地质量管理监控和质量追溯难度加大。

三、提高达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县各蔬菜基地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各级政府、各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把生产“安全、营养、卫生”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变成自觉行为。

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化管理进程 市、县级相关部门要真抓实干,尽快组织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化管理,同时加大对农药、肥料以及其它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力度,做到质量安全监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产地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不能走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先开发、后治理,我们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生活污水的治理和排放,切实从源头保护好蔬菜产地环境。

4.完善技术体系,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 针对蔬菜品种多,技术复杂多样的特点,督促农业等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标准生产技术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实施水平,实现包括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包装、储运、加工等全过程的标准化。

5.完善蔬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实现品牌销售 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实现,就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对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要给予大力宣传,并根据质量进行分级,根据不同质量实行不同标识,逐步改变蔬菜产品无标识、无包装的传统农产品形态,做到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价格有差别。

(通联:四川省达县农业局优农中心 635000)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产地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