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研培道路 做好我省中学生物教研工作
2011-08-15周东美
周东美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走研培道路 做好我省中学生物教研工作
周东美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当前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在中学生物教研中以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为载体,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提高生物教师使用教材的有效性是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校际互动;校本教研;使用教材的有效性
一、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
课改的深入推进,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冲动,更多的是带给教师们一种新的思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茫然与困惑。按照省教育学院的改革精神,在走研培一体的教研道路上,如何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改的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尤其是如何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予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当前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以及省教育学院倡导的研培一体的教研模式,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的课改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并内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新课改倡导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要实现由课堂控制者和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转变,必须迅速掌握运用崭新的课改理念去指导教学。
第二,青年教师群体越来越大,他们对《课标》和教材编写意图和知识框架的理解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而能否有效使用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创设有效的研究氛围,以便提高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第三,一些学校只有一名生物教师,或者是兼职教师,无法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活动,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基于上述因素,提出“以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为载体,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项目,着重探索“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作用、运作、方法和评价,研究教材的有效使用问题,同时研究骨干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与规律。在这一工作框架内,每一个互动合作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帮助、交流是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基础;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宗旨。这种教研方式本着为教师做引领,为教师提供帮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样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协作,群策群力、共同研讨,组织多种形式的校际互动活动。
二、以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教师使用教材有效性的探索系列活动
以哈尔滨市香坊区为例,全区以划片分组为主要形式的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模式,使香坊区生物学科校本教研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香坊区的生物教师成立了“红烛基因”生物社群,组建了十个校际互动小组,由骨干教师牵头,不同层次教师合理搭配,目的是促进各个层次教师共同发展,开展了系列的侧重教材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转变角色,教研员成为校本教研的参与者
新课程呼唤新教研,新教研呼唤新机制。在新的理念、新的环境下,教研工作只有根植于教学实践,才能绽放出生命一样的光彩与活力。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的指导往往是指令性的,教师不易接受、甚至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是不是就不再需要教研员的指导,可以把教研员完全撇开呢?我们认为这也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转变教研员的角色,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引导教师学会学习,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
在教材研究的系列活动中,一方面,每一次活动教研员都参加,但不再是开头作指示、结尾作总结,而是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加到教师们的讨论中去,再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拿出来进行交流。在为授课教师提供反馈意见时,教研员的意见也不再作为结论出现,而是作为群体意见中的一个部分。这样,把硬性的灌输改变为平等的交流,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并没有被削弱,而是更容易被接受。同时,这也非常有利于教研员更具体、准确地把握教师们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也可以及时在交流中引导和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惑。这既有利于营造一种平等的、积极的研究氛围,也使教研员更准确地把握实践中的问题、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教研员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也注重对教师进行隐性的指导、注重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往往参考教师用书,将教学目标定得比较宏观,达成度比较高,不符合学生的学情,操作性不强,有的教师抓不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研员可以和教师共同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标和教材,启发、帮助教师确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在研讨中,教研员经常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常从教师是否真正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角度分析,引导教师关注学情,关注备课的有效性,这都对教师起到了隐性的指导作用,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精髓。
(二)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卓有实效地开展教材板块研究
围绕“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这一主题,香坊区教师进修校生物教研员王春燕确定了“如何有效使用并拓展教材”这一教学研究问题,以校际互助小组组成的专业社群为单位,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从优化利用教材内容——筛选有用的教材中的资料内容、适当补充拓展最新的生物科技、生物最新发现、贴近生活的有效资料;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深入研究了“如何有效使用教材,恰当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个教学实际问题,这些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活动,为实现用教材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以课例为载体,落实教材使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例研究是新课改实践的主要研究方式,课例研究也是香坊区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重点研究内容。互动小组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程设计等准备工作做充分,活动时连同授课过程一起展示给大家。研讨时,教师们分组讨论,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组内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并当场提供经过整理的反馈信息,提出对授课教师的改进建议。
例如:校际互动的第一组郝宏娟老师展示的课例《植物种子的萌发》,就很好地说明了互动的实效性。第一组教师在上课前给全体教师展示了他们组的集体备课过程,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的分析等,细致到实验报告上的每个问题的提出。即使在上课前教师们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但是上课过程中学生的状况还是与教师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课后,由郝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听课的所有教师与郝老师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情况提出了宝贵意见。又如,第三组王宝柱老师展示了课例《植物根的生长》,课后,听课教师对王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比喻手法给予了肯定,但对于备课过程中只关注教材的拓展,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过多的、烦琐的比喻给学生的理解带来的障碍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这样的交流过程,使上课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给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四)加强专业引领和交流,突出骨干在教材研究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骨干教师是课改研究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一同在课改的道路上成长,在每个校际互动小组内都配有学科的市区骨干教师,素质较好的年轻教师;有师资力量较强的、生物组教师较多的中学,也有郊区的、只有一位教师的学校。在校际互动小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骨干教师引领教师解读《课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作教材分析,提高整组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课展示,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如,互动小组第二组的郭斌老师的一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就充分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成熟魅力,课堂上的成熟稳重,语言的精练幽默,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准确,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突显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香坊区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模式,从形式上看,整合了学科资源,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从功效上看,它贴近实际,有效地解决了使用教材方面的实际问题。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教材研究的需求,从而形成教师提高的内在动力,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走研培道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今后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改革的师资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下一步国家要求的课改精神的学习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实验经验,吸收外省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省课程改革。强化督查和指导,集中时间对全省课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从长远来说,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才是改革动力的基础。我们要创造、鼓励和支持知识分享的文化环境。因此,在不同层面今后要多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包括研讨会、经验分享、改善评估及各类优质教育的培训课程。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改革并不难,关键是落实,关键是教学质量是否真正得到提高。随着课改实践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我省教育教学腾飞的平台。
G633.91
A
1001-7836(201.)09-009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9.040
2010-12-17
周东美 (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理科教育研培部生物教研室教研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