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企业治理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2011-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科技成果资产

岳 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加强高校企业治理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岳 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高校企业作为大学功能的拓展,在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参与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通过对我国高校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高校企业在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定位提供一些启示。

高校科技企业;企业治理;产学研结合

我国高校科技企业是一类很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主要指高等院校以独资或控股、参股形式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也有人称其为“具有高校背景、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初衷的科技企业”。高校企业在成立之初多数由学校独资创建,因此,我们也习惯称其为“校办企业”。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高校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很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并且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壮大,其中大部分都是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企业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企业对于学校明确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水平,优化专业结构,稳定科研、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经费不足等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从2004年至2008年五年中,全国高校企业收入总额达到5 814.88亿元,创造利润总额354.84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293.18亿元[1]。

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企业在资产和经营经验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以及日益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企业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其中既有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又有民营企业思维模式的局限。突出表现为产权关系不顺、观念落后、事企不分、管理机制落后、资金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校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企业不断改革发展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产权不够清晰

一方面,许多高校的科技企业是在大学院系所办企业的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些公司在成立之初都以学校作为法人,而学校一般对其投资很少或根本没有投资,主要靠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和不断积累逐步发展起来,最后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资产积累;另一方面,学校确实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企业也利用了高校各种的条件和资源,包括学校的校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还有人员、设备、场地等有形资产。此外,校办企业创办时多为学校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个人不能持股,教师和创办人员对企业的贡献没能在企业资产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综上,校办企业的产权不易界定。

(二)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对科技产业的管理主要采用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一般由校产办(处)直接管理,有的高校领导甚至直接参与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由于高校本身与企业在利益目标、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用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方式来要求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由此形成了事企不分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产权不明晰的状况,高校企业作为学校的全资企业,学校要对其负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全国高校改制进程已近尾声,绝大多数高校企业已经完成了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都已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多数企业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会不完善、不规范,董事会职权不明确,监事会监督不力等几个方面,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安排高校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成为了高校企业转换机制、深化改革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四)产学研结合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动力

目前,高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重基础研究、轻产业转化的观念,很多人更看重申请课题的级别、数量、经费,而往往忽视了所研究的课题成果在实际产业中的应用,从而形成了一种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的潜在浪费。而绝大部分高校科技企业都是借助本校优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会而创立的。当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后,由于逐利心理和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高校企业往往对本校后续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致使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缺乏动力。

二、规范管理机制,促进高校企业良性发展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科技企业应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与国家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企业不断规范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加强认识

规范高校企业管理体制,首先应从观念摒除对高校企业的传统认识,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充分认识高校企业对于促进学校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权利,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控。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强化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关系,从体制、机制、管理手段、项目开发和人员激励的方面寻求突破,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高校还应该积极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履行投资者职责,切实赋予企业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运行权利,并监督其履行义务,做到当管则管,不当管则不管,既达到不放任自流,又不滥用职权的目的,从而培养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能动地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清产核资,明晰产权

规范的管理体制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而建立规范管理体制的前提是产权明晰。为此,高校企业首先应进行清产核资,把学校投资时形成的股权资产全部从学校剥离出来,无偿划转给企业;把企业资产中属于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归还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对原来的校办企业进行改制,使高校和科技企业的关系由上下级关系变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之后,学校所有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投资都通过“资产公司”进行管理。在职能上,资产公司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原则上不从事实体业务的经营,有效避免了因经营实体所产生的无限责任和风险。这样,就在学校和企业间设立一道“防火墙”。通过企业资产和事业资产的独立运转,使校企之间只有股权相关联,即学校对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投资和企业对学校投资收益的回报[2]。

(三)理顺体制,健全机构,实行校企管理分开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学校应成立经营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校办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权利,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资产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学校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投资管理、资本运作和资产运营负担学校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任务。资产公司对各下属公司进行整合、归并,运用参股或控股的形式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公司逐渐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并根据《公司法》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四)建立撤出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高校投资的撤出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常的股权交易,将孵化出来的企业发展成熟后,对其进行估价,并把所占的股权进行部分或全部出让以获得利润;二是把公司股权向个人或校内外转移。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考虑将部分公司股权转让给公司的管理团队、技术骨干,以激励其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在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既应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以公平、合法、有效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五)扬长避短,“科技”为先

强大的科研力量和研发能力是高校的优势所在。多年来,高校获得了全国大部分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份额,很多重大科技成果经转化、产业化,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将高校众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高校科技企业的强项,应该成为其主攻方向。如果高校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一般性的经营与资金运作方面,则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同时极易招致风险,这样就完全失去了高校办科技企业的意义。

(六)创新形式,推动产学研发展

高校要想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就要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学校要将产学研结合的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为宗旨,通过科技园、孵化器、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合作研究、实习代训等形式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围绕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大学的研究优势开展长期合作研究,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同时又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锻炼科研队伍提供了平台。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成果的转化,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时期的高校科技产业,应进一步摆脱传统经济形态中形成的固有的束缚,多借鉴国内外同类企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经济规律把高校企业办成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企业应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为经营目标,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建设。

[1]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M].北京: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5-16.

[2]吴绍芬.高校企业改制:重在理顺关系规范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G522.8

A

1001-7836(2011)10-0203-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79

2011-09-19

岳鹏(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科技成果资产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