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2011-08-15刘萍
刘 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哈尔滨150080)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刘 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哈尔滨150080)
现代化的发展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只有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方式,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才能实现由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
1.传递方式单一
图书馆传统的向读者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外借、阅览和咨询等,缺少较灵活的、方便读者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手工查找文献线索,再查找原始文献。可想而知,这是一个缓慢的检索过程,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现在,高校的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强调快和准,信息需求量大,而且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所以,图书馆改变单一的传递方式,将成为图书馆服务模式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
2.文献资源保证率低
传统图书馆只能向读者提供印刷性文献资源,并且主要是本馆的资源,而不能向读者提供其他类型或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购买图书的品种、数量有限,远未达到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文献资源保证率低。为了解决读者看书难的问题,图书馆想了很多办法,如编制专题目录、发放借阅证、开展馆际互借、张贴新书目录、新书专架等,但效果不甚理想。文献资料少致使读者的信息需求根本得不到保障,读者普遍反映图书馆书籍陈旧、过时,再加上传统图书馆的“大而全”思想依然存在,不顾及办学方向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无论图书馆规模大小,藏书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馆藏特色。
3.操作手段的落后
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大都是依靠手工操作来完成的,如定题服务、二次文献的开发、文献检索服务等都是通过人工查找目录,然后经过加工、整理、传递等来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流通书库的借阅,也是利用手工操作来完成一系列图书的借还手续。这种方式效率低、准确度差,难以满足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
4.文献服务的低层次
历来图书馆都以文献的收集、存储、著录、检索、流通阅览为基本服务模式,这实际上是把文献服务工作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不可能对各种文献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揭示,也就不能深入灵活地利用文献的丰富内容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以文献为工作对象到以信息为工作对象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以馆藏文献进行流通、阅览的服务方式,将服务的主要力量,放在为满足读者需求进行深层次的选择、开发上。
5.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
图书馆汇集了各专业、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不同人员,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文献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也存在不适应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图书馆中的投入使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管理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也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精通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
二、变革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及方式
1.借阅管理现代化
计算机网络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后,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借阅方式。在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相通的图书馆,读者在办公室或网内任一检索终端上,即可通过网络输入读者借阅证号、书名、索书号、登录号、条形码等多种检索点,进行图书的预约、续借、查询、读者建议购书目录,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上催还图书,进行新书通报等服务,从而减少了读者借阅时间。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图书馆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丰富的馆藏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而有针对性、系统性、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保证。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本院校的教学、教研、科研等特点,对本馆的采购方针进行准确的定位,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利于文献征集的咨询活动,如经常对读者进行图书需求问卷调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聘请各部门、各学科的带头人及专家学者,作为图书馆的采购顾问,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为图书馆采购文献提供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地制订采购计划,以保证藏书质量;补充读者所需的文献,保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针对性、使用性、时效性、特色性等特点。
3.现代化及多媒体资源建设
图书资料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载体,但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资源,使图书馆突破了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发展成为馆藏资源和网上及多媒体资源三部分。
由于高校图书馆为教学、教研服务的特殊性,使馆藏资源带有鲜明的专业性。在网络环境下,虽然读者的数量和范围不断变化,但检索需求仍以主业为主。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需求,在数量庞大、高速分散的网上信息中筛选出对教学有参考价值的网址和信息,建立网上资源分类索引,使分散的网上资源集中使用,构建虚拟的馆藏,最终成为具有本馆特色的网络导航系统,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建立多媒体阅览室,储存一定数量和品种的以磁盘、光盘、录像带为信息载体的电子文献,建设资源丰富的信息库,为读者提供各类电子信息出版物的阅读浏览、馆藏资源检索以及因特网在线浏览等信息服务。只有加快变革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努力适应电子文献的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文献需求。
4.网络信息咨询服务
网上咨询服务形式很多:可建立网络信息资源主页,向读者展现丰富的网络资源,介绍服务项目及内容;读者进行网上咨询,设专门的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地在网上给予读者答复;还可以利用网上专家咨询系统,解答用户咨询的问题,这种咨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能进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而且针对各种国内数据可还可以提供课题咨询、最新的教学科研动态等信息服务。另外,可利用校园网或局域网创建信息专栏,通报新馆藏信息及学院各部门教学、科研热点、方向等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的需求[2]。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关键在人,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工队伍,这是现代化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未来的图书馆员应是信息馆员、知识馆员、网络馆员[3]。
1.加强馆员的培养
图书馆要真正把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对图书馆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特别是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知识的学习。
2.提高文化修养
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科技含量,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人。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和多项技能,要有信息分析综合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化设备,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能够做好读者的参谋和知识向导,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拓宽视野、捕捉新信息,以适应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
3.掌握现代化服务技能
现代化管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服务功能了解掌握不够,知识结构出现严重老化趋势。因此,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极其丰富的文献知识与检索技能,而且要掌握和提高现代化信息服务能力,应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一专多能、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信息领航员,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及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世纪,随着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的发展,更多的电子文献将藏书结构由数量转向多维形态,网络的发展会使图书馆发挥整体效应,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也正在发生着变革。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挥专业人员优势,搞好现代化管理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满足读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由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
[1]韩海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3,(3).
[2]张意柳.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刍议[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于清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究[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2,(2).
G258.6
A
1001-7836(201.)10-019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076
201.-02-26
刘萍(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馆员,从事图书馆现代化应用及读者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