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1-08-15苏中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动漫初中生中学生

苏中红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浅谈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中红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日本动漫因其制作精美、题材广泛且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被初中生广泛接受。一方面,日本动漫对初中生的感知觉、思维以及意志力有着正向的引导;另一方面,观看动漫过多地占用时间、混淆虚拟与现实,以及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渗透又极大地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日本动漫;初中生;心理健康

“动漫”一词如今早已为公众所熟知,它主要指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我国20世纪50—80年代是动画的辉煌时期,产生了《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但是进入80年代后期,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使得广大青少年对动漫的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的动漫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营模式。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国产动漫的扶植力度,同时我国也产生了诸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风云决》等广受好评的动漫,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动漫作品大量涌入我国。而由于地缘文化的相似性,日本动漫更受我国初中生的喜爱。

一、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原因分析

据对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昆明的初中生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初中生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7.3%,而国产动漫作品只占到了19%[1]。另外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上初中了却还整天热衷于看动画片。那么为什么日本动漫对我国初中生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日本动漫制作精美、题材广泛

虽然日本的动漫以二维为主,制作也不如美国动画那样精细,但日本动漫普遍画面唯美,人物形象设计上或亮丽多姿或小巧可爱,极符合中学生的审美需要,例如,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画面及情景的渲染都很到位。作为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三维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图形的透视关系,虽然初中生的感知活动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但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逐步学会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所以会选择自己喜爱的动漫并且坚持看下去。另外,日本动漫的题材非常广泛,常见的有热血格斗类,即以格斗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主要讲述主角战胜敌人实现理想的故事,如《火影忍者》、《七龙珠》、《家庭教师》等;运动类,主要讲述某一项体育运动,以主人公在比赛中的成长推动情节发展,如《灌篮高手》、《网球王子》、《足球小子》、《棋魂》等;机械战斗类,以宇宙中的机械战争为主,如《机动战士高达》、《叛逆的鲁鲁修》、《超时空边塞》等;少年生活类,以描写温馨浪漫的少男少女情感为主,如《草莓100%》、《水果篮子》、《好想告诉你》等;幽默搞笑类,如《乱马》、《银魂》、《蜡笔小新》等;侦探推理类,主要描写主人公用非凡的智慧进行推理,进而将罪犯绳之于法,如《名侦探柯南》、《推理之绊》、《少年金田一事件簿》等;魔幻类,主要叙述主人公战胜魔鬼或运用魔法战胜邪恶势力进而拯救世界的故事,如《黑之契约者》、《犬夜叉》、《噬魂师》等[2]。无论是爱静还是喜动,初中生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动漫。再次,日本动漫情节紧张,故事扣人心弦。每部动漫中叙述的故事都有起因、发展、高潮以及结局,富有张力的剧情配以绚丽的画面,将初中生们的眼球牢牢吸引。

(二)动漫符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初中时期自我意识发展开始变得清晰、自觉了,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开始想到自己,开始发现自己。而正是这时,他们会发现动漫中的主人公也正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着,于是共鸣便产生了。而进入中学后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特征是把原来外部的认识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活动。这时他们对自己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外貌形象;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期望。自己以往的成败经验;自己目前的情况;现实环境的条件及其限制;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主题之下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我(主体我),现实我(客体我),也就意味着自我矛盾的产生,中学生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把“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加以比较,由于“现实的我”一般总落后于“理想的我”,二者间的矛盾和距离会使他们感到很痛苦,并产生强烈的内心情绪体验,而进入了内心的动荡不安,情绪体验错综复杂的时期。但这些变化他们却不愿意告诉别人,加之一些人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这就导致了心理上的闭锁性,从而远离同伴而选择整日待在家中以动漫中那些年龄相仿的角色为伴。中学生随着生理的急速发育,心理上的成人感也随之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要摆脱家长和他人的监督约束,要求独立自主。即在心理上割断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断乳”,但实际上这种心理上的断乳不完全,他们虽然有独立的愿望和意识,但不能真正做到。因为他们在经济上还要依赖家庭,自己又无相关的社会经验,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还要请教成人,由于客观上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而达不到要求。这时他们就会寻求动漫,在动漫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背景设定几乎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别无二致,其中的主人公同样讨厌枯燥的学习生活,同样有着异乎寻常的梦想。所不同的是动漫中的人物却能够通过神奇的能力实现那些看似不能实现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虽然作为看客却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将自己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伴随着主人公的成功,中学生们自身也得到了补偿性的满足。

(三)动漫成为同龄人交流的必需品

在中学生成长阶段,如今的动漫为他们提供模仿学习的意义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交流娱乐的重要性,而这种交流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交友问题。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科恩等人的调查发现,男女青年都喜欢与自己的同龄人成为好朋友(年龄相差1~2岁)。其中男青年希望与同龄人交朋友的占75%~85%。可见中学生们的朋友圈仍然局限在同学之间。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中学生们渴望自己被集体认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圈从而获得归属感。尤其对中学生这类习惯站在潮流前端的人群而言,动漫文化已成为其标新立异的象征。如果谁没有看过《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谁不知道黑崎一护、漩涡鸣人、乔巴,谁就会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失去了和更多伙伴交流的话题,于是在这种群体压力下,从众心理起了主导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动漫,接受动漫文化。最后,现在的中学生为90后一代的独生子女,父母忙碌,周围环境封闭,缺少玩伴,而动漫以其轻松幽默的娱乐功能和贴近生活构思严谨的写实功能满足了中学生成长中的情感陪护需要,以致很多中学生步入成年后仍对动漫有着很深的情结。

二、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们对动漫本身的吸引力关注并不大,毕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家长们较为关注的是动漫对初中生的各种影响。近年来关于动漫观赏的利弊之争也愈演愈烈。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动漫对中学生们的心理与行为到底有哪些积极影响,又有哪些消极方面。

(一)对初中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学生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观察是知觉的一种途径,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有效的观察以感知觉能力的成熟为基础。感知觉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为10~17岁。由于知觉的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人们在观察中常会聚集重点,忽视细节;重视外显特征,忽视隐蔽特征;重视感兴趣的东西,忽视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培养观察的精细性首先要与培养细致、耐心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其次要掌握合理系统的观察方法。如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地观察,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等等。而动漫中场景连续逼真,或现代气息浓厚的繁华都市,或充满原始气息的山林河泽。这些场景按顺序以动漫中特有的慢节奏一一展现于观众面前,引导学生在明快的色彩中体会空间与时间。在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方面,动漫中人物语言简洁,以便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这能够促进观察全面性的培养,夸张的表情对中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培养极为有利。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尚属于经验型了,仍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中学后由于学习活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都发生本质变化,促使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快速发展。中学阶段是辩证逻辑思维从迅速成长到初步掌握的关键期。在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三个方面,辩证推理的发展水平最低。例如中学生在说明一般道理时,虽然也说些“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类的辩证用语,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和某些社会现象,则经常会暴露出由于缺乏辩证观念造成的思想方法上的偏颇或执拗。而中学生所观看的动漫已经不是儿童期中单一主人公以及善恶分明的故事情节,例如,日本动漫《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讲述的是地球联邦政府和宇宙殖民地之间的一场征服战争,但它以复杂的情节和错综的人物关系,摆脱了单纯的善恶两元论路线。在动漫主题深化的同时也利于引导中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另一些侦探类动漫如《名侦探柯南》则通过每集的故事线索追寻,锻炼了学生们的推理能力。另外,在动漫观赏中学生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扩展。中学生的想象,大多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随着知识的增长,中学生的想象从儿童的模仿性、再现性逐渐过渡到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动漫的世界中,遨游太空、特异功能等各种不可思议之举似乎都顺理成章,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说过:“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朴素,又可让我们贯穿想象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

2.能促进初中生确立人生目标,有利于学生们战胜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生理上身体迅速发育,记忆力不断提高,心理上也逐渐成熟。同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决定向着目标迈进,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例如异地求学的孤独,中考的压力与抉择。因此学生们常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感。他们普遍挣扎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一面努力寻找长远目标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一面渴望寻求人生和理想的答案。而日本动漫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提倡坚持一个不变的梦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取得胜利,让挣扎在矛盾中的初中生获得精神的力量[4]。另外,我们知道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有坚强的意志,初中生们要想在将来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而动漫在这一过程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动漫中的主人公大多与中学生年龄相仿,有着各自的人生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而逐步实现目标。如深受中学生们喜爱的《灌篮高手》、《棋魂》、《火影忍者》等一系列励志类动漫中的主人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给初中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利于初中生培养同伴之间真挚的友谊。朋友关系是一种忠诚可靠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交往过程中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同伴关系。进入中学,学生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高,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父母、老师的话不再是唯一的行动准则了,然而学习竞争的压力,与家长老师之间的代沟,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都可以成为他们不安烦恼的因素,使学生们变得心灰意冷甚至绝望。这时朋友安慰的话语、真诚的帮助可以缓解他们内心的重负,助其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然而中学生毕竟处于青少年时期,择友不慎,朋友之间的误解、摩擦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使中学生们的友谊蒙上一层阴影。但是一些动漫作品如《海贼王》,特别强调同伴间真挚的友谊以及如何化解朋友间的矛盾,并且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们实施了正强化。

(二)对初中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1.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了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大家观看动漫的热情居高不下。虽然国家广电总局严格限制了日本动漫的播放时间以及播放内容。但是随着家用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不必在固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旁观看那每天播出一集的几部动漫。现在学生们可以快速地在相关网站上下载视频,观看各种动漫作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日本动漫大部分为每周放送一集的连载动漫。连载时间长得惊人,到今年为止,学生们熟悉的《火影忍者》已连续放送到了四百多集,故事仍在继续。而其他完结动漫也从几十集到几百集不等,且网络上资源极为丰富。而中学生的业余时间又有限,根本不可能将其一一看完。所以许多学生“争分夺秒”地在家中观看动漫,无暇顾及学业,更是无心与朋友外出散步、沟通。以致这部分人群拥有了两个专有名词:“宅男”、“宅女”,即整日待在家中看动漫打游戏的人。但是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人,只有融入社会、集体中才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那些整日沉迷于动漫的中学生们既不积极锻炼身体,又不与人交流,逐渐变得孤僻,久而久之便会身心俱疲,荒废学业而进入恶性循环。

2.过度沉迷导致脱离现实。日本动漫以少年向和少女向为主。其中少女动漫画风唯美,主人公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主题都与爱情有关且大多为校园恋情。也有一部分以古代神话为线索,故事贯穿古今,情节浪漫动人。进入中学阶段,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男女生之间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意识到了性别的问题,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接近异性,渴望纯真的爱情。但是在最初阶段,这种兴趣却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对异性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加之于学业的繁重,家庭学校的禁止,而将这种对爱情的向往隐藏于心,但学生们却可以通过动漫中那些俊男靓女的传奇爱情故事,来弥补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他们幻想有一天自己遇到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在百度贴吧中“你希望娶(嫁)哪个动漫人物的”的调查中,回帖人数大大超过了其他主题。女生们大多希望嫁“卡卡西”、“鹿丸”(《火影忍者》中角色)和“犬夜叉”(《犬夜叉》中主角),而男生们大多想娶“雏田”(《火影忍者》中角色)。这种遐想无疑会影响学业。另外,近乎完美的爱情幻想远离现实,对学生们未来的爱情之路不无影响。少年动漫有许多表现形式,如体育竞技类、热血格斗类、科学幻想类。但无论哪一种都包含有极为夸张的元素,赋予故事中人物以神奇的力量,使其成为万人崇敬的偶像,而这正与中学男生的心理不谋而合,他们虽值青少年却以成人自居,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壮举。

3.暴力、色情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模仿。由于中学生们对动漫的过度迷恋,动漫中的人物极易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这其中包括装束、言语、行为、嗜好在内的相关方面。动漫中人物造型现代感十足,衣着时尚、另类。例如风靡一时的动漫《NANA》中虽然讲述的是追寻梦想的少男少女们的故事,但其中无节制地吸烟、饮酒内容俯拾皆是,这无形中向中学生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才是享受,这种生活方式才是现代,这恰恰满足了其对成人感的需要。暴力场面在动漫中极为常见,不仅少男动漫,就连少女动漫中也充斥着战斗场面。尤其日本动漫中,一人挥刀间无数人瞬间倒地,血溅当场的情景已经司空见惯。而施暴者或外型俊朗或单纯可爱,有人称其为“暴力美学”,它是指发掘、夸饰强力美学中强力审美形式的一个美学分支,它侧重强力视听的审美趣味和形式的探索。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包括对力量的追求,人的力量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被纳入到艺术中。但如果对破坏性的力量百般推崇,就会产生通常意义的暴力作品[5]。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中学生对暴力作品的推崇与心理欲求直接相关,由于生存与竞争,人在本能上有一定的攻击倾向。中学生的这种倾向在学习的压力下被压抑起来,而通过观看动漫中的暴力场面得到一定的宣泄。但是动漫世界毕竟不同于真实生活,无论是恶人所为,还是英雄之举,卡通人物都不必承担相应的后果。然而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判断能力尚不成熟,极易由于模仿而作出犯罪行为。且长久地观看暴力场景,会变得内心麻木,毫无同情之心。前几年动漫《死亡笔记》热播后,市场上各种标有“死亡笔记”字样的笔记本随处可见。一位中学生的母亲无意中发现笔记中写下的名字竟然是女儿的好朋友。另外,动漫中女性人物形象大多为清纯可人的小女孩,同时又有着成熟女性的身材,这对于性意识还处于朦胧期的中学生来说迷惑性极大,易于形成中学生的性幻想甚至滋生性犯罪。

4.不利于中学生爱国主义及民族心理的发展。我国动漫产业虽然起步并不晚并且曾一度取得辉煌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国产动漫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虽然近年来《秦时明月》、《风云决》、《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为国产动漫增色不少,但其影响力还不足以动摇美日动漫在国内的影响力。今天的中学生们是伴着日式动漫成长起来的。提到日本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樱花、富士山、武士、和服、寿司、摇滚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词语,而这些几乎在所有日本动漫中都能找到影子,他们在动漫中接触的日本是一个有着碧水蓝天、武士道精神以及时尚男女的国家,这无一不彰显着日本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大大加强了我国中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忽视甚至排斥我国这片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6],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最基本的爱国热情。

三、对初中生观看日本动漫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以上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影响的利与弊,我们应该趋利避害,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并不是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就能够解决的。首先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国产动漫的扶植力度,开发出适合初中生观看的动漫,使国产动漫不再是幼儿的专属产品。其次,学校也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课余时间有足够的活动可以参与进去,培养初中生多方面的兴趣,而不是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电视和电脑。另外,家长也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疏代堵。在了解孩子观看原因的基础上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则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

总之,日本动漫是一把双刃剑,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的关键期,我们要运用好这把剑,让初中生们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

[1]董小苹,王丛彦.青少年动漫爱好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8,(9).

[2]牛晶晶.动漫中暴力内容及其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姚悦月.友情、努力、胜利:日本少年动漫在当代青少年成长中的影响[J].青年文化,2010,(1).

[5]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电影评介,2007,(10).

[6]张哲.关于日本动漫热的冷思考[J].科学教育,2008,(3).

The Effects of Japanese Anim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 Zhong-h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Japanese animation is widely accepted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for its nice creation,extensive themes and accord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On the one hand,the Japanese animation gives active guidance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sensation,perception,thinking and willpower.On the other hand,watching animation occupies a lot of time,creates the confusion of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and it also has inappropriate content like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all which ba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junior high student.

the Japanese animation;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B844.2

A

1001-7836(2011)10-0117-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45

2011-04-11

苏中红(1986-),女,辽宁沈阳人,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动漫初中生中学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