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2011-08-15滕智红
滕智红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的精神,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转变为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的交互式教学。对此,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教学不适应。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教师在面对新型教学法时所遇到的三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思维定势阻碍了教师对新教学法作出积极的响应。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读写课,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讲授,呈现、讲解要掌握的要点,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再用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整堂课基本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课堂活动,学生参与机会少,大多限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很少有机会提问,不能自由表现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
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师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它能迅速地把信息、技术和概念等直接传达给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就可以实现一系列明确界定的目标[1]。还有一个心理原因是教师认为只有自己认真地讲完事先安排的教学内容,才算是讲了课,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学生看来,他们显然更希望老师能革新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横生、形式多样、启人深思的新教学法,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能动性强,个性差异明显,求知欲旺盛。与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具批评精神,更希望教师能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比赛、集体辩论、角色扮演、资源分享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营造竞争挑战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养成看待事物的独特新颖的视角和批评精神,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成,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激烈社会竞争的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用原先刻板拘谨的教学方式,用陈旧的知识和教法来教育当代大学生,那么教师的做法势必与大学生的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
体现在教学上,教、学两大主体不是形成互助合作的共赢体,而成为相互漠视的孤立群体,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对教师的做法不满,学习上消极应付,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上课老师自己讲,学生要么干自己的事,要么睡觉等等。老师应该及时意识到旧教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大学生。教师必须改变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旧教学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挥更大的优势和力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思想,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而顺应历史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焦虑心态影响了教师变革教学法。对于已经习惯传授法的教师而言,不仅思想上有对传统教法的依赖性,认为旧教学法有很多的优势,对该不该放弃旧教学法存在矛盾心理。一旦决定在行动上采用新教学法,又害怕对新教法所要求的媒体技术掌握不够,应用新教法对教师引导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学法本身又在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之中。它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取舍地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所有这些都对教师实施新教学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有时难免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和麻烦,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和纠正,对教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知识结构的丰富程度和完整性都是一个考验。一旦课堂出现什么问题,有的教师就会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反而给自己的教学自信留下了阴影,因此焦虑心理的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习惯,勤于钻研,努力克服技术问题,提高管理学生和课堂的能力,刻苦学习,坚持完善知识结构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教学自信心,才能勇敢面对任何改革,焦虑心态也会随之消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的产生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它对教师是一个心理考验。采用上述方法克服焦虑,教师的心态会更健康更积极,教师会更乐于投身到教学法改革的实践活动中,采用新的教学法又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消极情绪已成为实施新教学法的巨大心理障碍。持有这种消极情绪的教师,与上一种有焦虑心理的教师不同,他们普遍缺乏端正的教学态度,教学不认真,缺乏上进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而日益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不再能容忍这种态度。教师竞争上岗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逐渐在各个学校展开,应付教学、敷衍学生将会受到制度的惩处。明智的教师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意识到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高校才有出路,教师才有生存的可能。如果再不主动改变消极的教学态度,最终难免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在新教学法改革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教师只有把实施新教学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才能开辟一番新天地,才能干出一番新事业,最终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二、采用新型教学法对教师产生的激励作用
既然改变一种教学模式会遭到那么多的阻力,那为什么还要采用新教学法呢?它究竟有什么优势呢?让我们从它对教师的三大激励作用入手来分析。
(一)促进两大教育主体的有效沟通。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获得并不靠教师的一言堂,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遭到压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的主体的能动作用,那么教又有什么意义呢?教与学就彻底脱节了,因为毕竟决定学了多少,会了多少的人是学生。所以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调动他们的正面反应,教师必须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在上英语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要精心设计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保证讲解部分尽可能简明扼要,事先要决定采用哪种互动方式,是分组讨论、学生演讲、小组辩论还是角色扮演等等,最终目的是要确保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两点:1.对相同的学生,英语课堂活动要尽可能的多样化,每个活动最多只能重复一次。这是从学生喜欢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出发的。2.每个活动必须紧扣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或中心内容。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及时把握和引导主题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这样,在设计严密的课堂活动中,主题一致让教师与学生能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这不仅对教师是个知识结构、组织和策划能力的挑战,对众多学生则是智力、勇气和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教学主体的有效沟通最终使教育迈向成功,顺利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对所组织、策划的教学活动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发现其中的缺点,并逐步完善,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使教与学成为密不可分的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教师的个人特色,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对课堂活动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各方面得失的回顾。当教师自觉地思考课堂教学,对各项经验进行总结,剔除不切实际、难以操作的部分,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细枝末节进行修正,保留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反观比较、质疑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对教师的尊重也就自觉产生,师生融洽配合的关系自然形成,对教师而言,难道这不正是一种对自己教学的肯定和激励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复习大学英语某一单元的词汇、词组时,教师可选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教师事先将词汇、词组分类,通过用英英解释找同义词、设计问答题、造句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之后,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修改活动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把活动的设计任务分配给学生组长准备。教师课前指导,课堂中组长和组员相互交流、评价和学习,教师退出主导位置,这样学生就位于课堂活动的主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提问、听写的传统方式好得多。通过诸如此类的互动活动,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复习全面多样,印象深刻,对英语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积极性。试想这样的活动能让枯燥的单词记忆不再成为负担,那么,对于有情境的英语语篇分析的教学活动,只要安排合理,活动设计严密,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不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吗?关键是教师要有敏感的发现能力,反思、完善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新颖的教学活动方式,自觉推广新教学。
(三)教师有了这种学生给予的对教学的鼓励,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成就感。教师把精益求精上好每一堂课看作是一种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极好机会,而不仅是生存的需求。创造性教学对教师的积极性的激发作用远胜过任何物质的鼓励。
三、结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只要能够成功地克服心理障碍,开放性地接受新教学法的挑战,充分认识到新教法所带来的激励作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彻底改变过时的教学观念,一定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功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张积家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 [E].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