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藤开两样花
——论孙犁与赵树理的农村婚姻题材创作的异同

2011-08-15陈善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小二黑赵树理孙犁

陈善力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样藤开两样花
——论孙犁与赵树理的农村婚姻题材创作的异同

陈善力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孙犁与赵树理都是解放区的作家,都创作有关于婚姻题材的小说,但二人小说在结构及叙事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二人对于自我身份的体认不同、文学观念不同、作品接受对象的不同,这也造成了二人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孙犁与赵树理;婚姻题材;风格差异;身份体认

赵树理与孙犁被称为“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双璧,”[1]5二人的许多创作都曾涉及到农村男女的爱情婚姻。本文拟以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孙犁的《婚姻》为例,探讨二人相同题材小说的异质性及各自的特点。

一、相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

孙犁与赵树理许多作品都涉及到了农村青年的婚姻爱情生活,其中《小二黑结婚》和《婚姻》两篇小说在题材上具有相似性,但这两朵一根藤上开出花朵,却面貌各异。

首先,从文本层次上看,这两篇小说的内容和结构有很大差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是为了配合解放区的婚姻条例的出台而创作的。小说进述了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传统封建势力和村中的流氓恶势力的阻碍与迫害,反对包办婚姻,在新生民主政权的支持下,终于取得婚姻自由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构带有章回体话本小说的痕迹,十二节各有一个小标题,每一小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在叙述故事主要情节的同时,通过“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细节介绍了三仙姑和二诸葛,又由小芹而引出小二黑和金旺兄弟。小说以故事为经、人物为纬缀织全篇。各节之间用评书“下套子”的方法,以悬念来引起下节,情节连贯紧密而有起伏,结构完满而自足。小说以中国传统戏剧式的大团圆结束,结尾部分更多地体现了赵树理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想法。事实上也的确这样,小说发表后,产生了很大影响,农村中的落后妇女们被叫做三仙姑,再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相爱的青年人再也不怕父母的阻拦。这篇小说也为作者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孙犁的《婚姻》有着和《小二黑结婚》不同的结构方式。小说描写抗战胜利后,冀中平原大马庄的两个青年——如意和宝年为了婚姻自由同村中的落后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女主人公如意是村中妇女自卫队的指导员,宝年也是村里的民兵,但这里却没有阴阳八卦的爹和跳大神的娘。这对年青男女结合的阻力主要来自村长,一个抗日时期“颇有些功劳、有着一手好外场”的富家子弟出身的农村干部,他在抗战胜利后首先为了私利闹起了宗派,因为如意反对他的做法,他以“反淫乱”为名干涉如意、宝年的自由婚姻。小说中区干部也成为了落后势力的一部分,甚至押送宝年的民兵也成为这种势力的一部分。因而,孙犁提出了一个让人深省的问题:残存在人们心目中的封建落后意识和宗派意识并没有随着抗战的胜利而消失,反而在胜利后变得更为突出,同时,还有来自革命队伍内部的蜕变。小说提示了政权建设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与迫切性。故事的情节单纯而简单,以两个年青人的恋情为线索,主要写了如意与宝年的相恋,如意对村长打击的抗争,以及两个年青人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去争取婚姻的自由,情节没有枝蔓;就是关于如意娘婚姻不幸的叙述,也非闲笔,而是交待了农村封建意识存在的群众基础。与《小二黑结婚》有很大不同是,《婚姻》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两个相爱的年青人在一起商量:“明天,我们到县里去说理,我就不信抗战八年多,换不来个婚姻自由!”昭示着新生的力量已经在年青人心中成长起来,故事的发展也就有了让人充分想象的空间。最后,两个人分吃一个甜瓜,“用小镰把瓜分成两半,把开花的那头,递给如意,”以含蓄的方式对青年人的纯真的感情予以肯定,呈现一种蕴籍隽永的状态。

其次,小说的叙事风格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小二黑结婚》从人物到语言都带有较强的故事性,幽默而通俗。茅盾曾对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作过十分精准的评价:“把他的作品的片段混在别人的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凭他独特的文学语言。独特何在?在于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2]正如茅盾所指出的这样,这篇小说以个性化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比如,“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戴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这样的语言让人一听便知是二诸葛,把这个人物胆小怕事、封建迷信的特点风趣地表现出来了,具有戏剧化的效果。这与赵树理早年学习地方戏剧不无关系。赵树理将评书、戏剧的因素揉进了小说中,并把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小说通俗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赵树理小说的评书化、戏剧化不同,孙犁小说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诗化、散文化的风貌。譬如写宝年和如意相爱的过程:“有时在无边的高粱地里,用高粱秸和衣服支架成一个小窝棚,用豆棵做被褥,睡在里面。有时共同钻到那阴暗潮湿的地洞里,紧紧靠在一起,大气也不敢出,互相听着心头怦怦的跳动。……无论在河滩上,在高粱地里,在地洞里,都有不少的安慰,鼓励,相互仗胆和相互救护。爱情在一种特殊残酷的环境里,以一种非常热烈的状态形成了。打走鬼子做夫妻,这好像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诗意的描写为小说增添了抒情化倾向。有人称孙犁的小说是浪漫主义的“诗体小说”,从风格上看,《婚姻》具备了这种特征。如果《小二黑结婚》是一幅充满民俗风情的年画,那《婚姻》就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这两篇作品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也有作者自身的因素,我们就从时代因素和创作主体两个方面作历史的和逻辑的考察。

二、相同的身份,不同的体认

赵树理和孙犁的小说文本上呈现出不同的气象和风貌,其深层原因则是二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不同、文学观念不同及文本潜隐的阅读对象不同。

首先,孙、赵二人对自我的身份确认上存在较大不同。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赵树理说:“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3]他的创作目的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文学创作就是他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赵树理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认为“说书唱戏劝人哩!这话是对的。我们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说评书就是讲小说),都是劝人的。”,“说老实话:要不是为了劝人,我们的小说就可以不写。”[4]“老百姓看得懂,对现实起作用”就成了赵树理写作的目的。《小二黑结婚》是以“岳冬至事件”[5]146为素材写作的小说,赵树理“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他决心以岳冬至为原型进行创作,来刺激人们被传统习惯愚弄得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神经,把他们从血腥的社会偏见中解救出来。于是,一篇在现代中国的文学史上没有先例地轰动农村的小说,在赵树理的心中酝酿成熟了”[5]162,从小说发表后的影响看,赵树理达到了这个目的。宣传的目的使作者有时在作品中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于是《小二黑结婚》中充满了作者的声音,比如:“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峤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赵树理在这里立足于“讲”,而不是自然的呈示,这里虽然省去了“看官”“说书人曰”,但我们仍能分辨出许多评话的味道;《婚姻》中更多地是在娓娓地描述中来展开故事的,如意和宝年的爱情的产生,是在烽烟战火中自然地产生的,是作者指给你看的,而不是作者说给你听的,他要传达给你的情感、观念就隐藏在对事情本身叙述的流动变化里了。

孙犁把自己定位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名作家,“我是一名文士,不是一名战士。”[6]他认为作品对实际工作的助益来自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因此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始终处于孙犁创作活动的中心位置,孙犁在创作中始终表现出作家文化身份体认的自觉,这是在文学艺术服务于政治需要的时代话语下,孙犁及其创作持边缘化姿态的内在原因。《婚姻》中没有说教,而是注重从人物内心的感受去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例如,如意被民兵押着回家,“她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她的眼睛一闪一闪地起着火,有一种力量在上面浇着冷水,又有一种力量从中助长煽动。”这种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就构成了作品自身的感人力量。

其次,孙、赵二人的文学创作的价值观念也有很大差异。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是“问题小说”,他创作的价值立场是外指向的,注重作品对现实的实际作用,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要传播真理,传播事实,要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特点,就成了赵树理艺术生命里的血液,不可抗拒地左右着他的文学创作,从根本上注定了他那独特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创作原则——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5]152在这个前提下,作品的艺术性也是为现实目的服务的,“想要让读者读得下去,就得先摸一摸读者的喜好,用说书来比,也就是须先了解一下听书的人爱听哪一种说法”[7]93。于是,与读者欣赏水平和口味的结合,就形成了赵树理作品通俗化的风貌,这在相同题材的小说《登记》中也有体现。

孙犁的文学价值观念则明显不同于赵树理,虽然孙犁称自己的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强调“文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反映当前的生活和斗争。现实意义和推动现实的力量,是衡量作品的重要标准”[8]125他认为作品与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密存在的,但他又说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离政治远一些,“我这么想,……文艺不是要反映现实生活吗?自然也就要反映政治在现实生活里面的作用、所收到的效果。这样文艺就反映了政治。政治已经在生活中起了作用,使生活发生了变化,你去反映现实生活,自然就反映出政治。”[9]119文学创作的首要问题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政治倾向是深藏在艺术性背后的,因此孙犁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他在努力寻找艺术创作和适应主流话语之间的契合点,保持二者之间的张力平衡,所以孙犁小说创作的价值立场是内指向的。孙犁作品保持了浪漫主义诗美特征。“伟大的作家都是人道主义者”[9]120,人情与人性就成为孙犁小说的主题。

再次,孙、赵作品潜隐的读者也不相同。孙犁写农村的人和事,重在表现人性、人情的内涵,他作品中的功利因素是潜隐的,人情、人性因素却是显在的。作品中战争只是作为时代的背景出现的,而作品的底蕴是人道主义的;他的视角是以一个不同于农民的知识分子精英的角度来抒写农民的生活的,带有雅化的倾向,他的作品浅易好懂而耐读,潜隐的阅读对象并非全是对着农民阶层。从艺术的承继看,孙犁小说的美学风格更多地承继了自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所秉执的艺术追求。孙犁小说中如诗如画的荷花淀,其美学风格是淡远雅静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调。孙犁创作是植根于知识阶层的雅文化上的,对民俗与乡土风情的描写富有诗意。

赵树理的作品更“质实”,他的创作是立足于通俗文化上的。“我每逢写作的时候,总不会忘记我的作品是写给农民读者读的”[9]294,他的小说深受戏曲艺术的影响,无论是《小二黑结婚》还是《登记》,都更像是一出戏,“口头性、故事性、幽默感”是主要特点。因此,他的小说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种特色是赵树理以一贯之的,有时甚至达到了偏执的程度。孙犁对赵树理小说形式的评价是很中肯的:“民间形式,只是文学众多形式的一个方面。……任何形式都不具有先天的优越性,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逐步发展,要和其它吸收、互相推动。”[9]169“创作上的真正通俗化,真正为劳苦大众所喜闻乐见,并不取决于文字形式上。如果只是那样,这一问题,早已解决了。也不单单取决于文学的题材。如果只是写什么的问题,那也很早就解决了。它也不取决于对文学艺术的见解,所学习的材料。在当时有见识,有修养的人材多得很,但并没有出现赵树理型的小说。”[7]172“这一作家的陡然兴起,是应大时代的需要产生的,是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10]172孙犁的这些观点指出了赵树理小说成功地为大众接受的原因,那就是除了形式因素外,他的写作表现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三、接受与评价的不同与艺术价值的回归

对赵树理和孙犁作品的评价和接受也走过了不同历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发表后,他的创作被称作“方向”,获得了极大的轰动。彭德怀同志评价这部作品说:“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他的小说与时代的需求相契合,赢得了巨大的声誉。随着作品所承载的现实功利性的消逝,新时期对它的评价集中在审美层面,评价逐步回归艺术本位。孙犁的小说,在早期并没有赵树理的小说那样取得轰动效应,他言说的方式与主流话语之间有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的艺术价值却逐渐被人所发见,他的作品弥补了那个时代对“人”的情感关注的缺失,是“革命”取代“启蒙”以后,“启蒙”主题的隐性延续。作品的影响与流行固然有外部环境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长久的生命力在于对人生命运、人性、人情的关注,只有具有历史眼光的独特审美发现,才能使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与当代联系起来,并获得心灵上的感动和精神上的启迪。在孙犁的作品中,“他写政治生活内容是载体,表现出强烈的善恶倾向和人伦意识才是目的。因此,当后来人们的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曾经走红一时的作品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明日黄花,而孙犁植根于人道土壤上的创作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恒久的艺术魅力”[12]

孙犁小说与赵树理小说的成功与接受过程,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创作的基本层面,而且也在创作实践上回答和证明了文学创作应该也必须多元化、多样化的规律。

[1]赵建国.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2.

[2]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3]赵树理.也算经验[N].人民日报,1949-6-26.

[4]赵树理.赵树理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6]孙犁.老荒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7]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孙犁.业余创作三题[M]//孙犁.澹定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9]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M]//孙犁.秀露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10]孙犁.谈赵树理[M]//孙犁.晚华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

[1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M].山西:新华书店,1947.

[12]傅瑛.论孙犁和平时期的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3).

I206.7

A

1671-8275(2011)06-0102-03

2011-09-10

陈善力(1971-),男,山东德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之 者

猜你喜欢

小二黑赵树理孙犁
《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形象再谈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邻居家的“小二黑”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论赵树理小说的农民性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孙犁装外行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