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课程的系统化和可视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
2011-08-15李洁琦
李洁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隐形课程是学校的一种教育资源和精神氛围,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作风和文化素养、身心和潜能培育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作用是通过承载隐性课程的各个层面媒介发挥作用的,如:物质、精神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应从物质性、行为性、制度性和精神性等方面逐步系统化和显性可视化,使隐形课程的发展与显性课程同步,齐头并进,真正地做到以教育性环境和活动为载体,促使隐形课程的作用得到更大地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一、高职院校隐形课程系统化和可视化的建设分析
1.物质性隐形课程的建设
校园的艺术生态建筑和建筑风格等都是学校物质性隐性课程的载体。布局整齐、整洁干净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心情的愉悦;管理井井有条的食堂和宿舍可以给学生带来舒适安逸感觉和有条理的生活节奏;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温馨而散发知性的提示语可以让学生时刻自我检查、自我规范等等。建筑优美高雅的学校,其校容校貌中所透露出强烈的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不仅给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被其中的环境氛围所熏陶和感染。高职院校急需加强校园主体建筑和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和环境状况,充分挖掘物质性隐性课程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2.行为性隐形课程的建设
行为性隐性课程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学校主体的行为,付诸于学校的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学校主体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的辅助人员。学校领导的执政风格、教师的品行修养与仪表风气、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教辅人员的管理协调行为、学校主体间和校际之间的交际行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际行为等都是行为性隐性课程所承载的内容。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学识、言行、品质对学生品德修养、言行举止风范等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外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学校文化实践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体现,充分发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近距离推动学生行为、认知的引导感染。
3.精神性隐性课程的建设
校园精神主要指构成校园总体的精神面貌。通过学校的教育方针、办学和教育理念、课程内涵、传统意识等方面的体现,反映在师生集体的心理倾向以及对学校各种活动习得的价值取向上,是学校教育、学习等风气的体现,是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生活信念,直接影响着主体的精神状态、事业观和价值观,制约着全部教育活动的进展。
精神性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学校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选择、提炼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性隐性课程的形成是一个累积、积淀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重视和建设。为了促使精神性隐性课程对高职学生的感染、熏陶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在学校人文精神、学术氛围、师表形象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4.制度性隐形课程的建设
制度性隐性课程的载体是基于硬性原则上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显性的,如果这些规章制度成为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校园制度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情景模式时,这些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则是隐性的和潜在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反映着学校领导者、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教育方向和培养意向。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园教育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指向约束、矫正、激励、整合与保障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贯彻、遵守并形成以现实社会为参照系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实现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高职院校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学生遵守、吸收以致最后内化成为自己意念,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按照这些制度行事的过程则不是自发的。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的引导、督促和监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多元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认同感都有所下降。同时,随着扩招和高职教育的大面积普及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一年比一年突出。由于高职院校师生及管理者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师队伍的缺乏,没有专门的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生活规则等给予教育与引导,这些均导致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制度性隐性课程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也没能通过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而调动起个人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使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能够发挥更为高效的作用,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总结和构建出一套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的规则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和遵守,使这些以后可能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规章制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真正地产生认知感和共鸣。
二、高职院校隐形课程系统化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一个显著的负面效应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普遍下降,这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都清楚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只有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授讲源泉,因此,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当务之急。
隐形课程的广泛开设和系统化发展,刺激了高职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程度的指导作用。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价值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采用“导师制”,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加大对所授课程的开发力度,教学的安排要突出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别致新颖的教材寓教于乐,定期组织举办联欢会、演讲大赛及野外拓展等课外辅助性教学,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使高职学生远离枯燥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灌输,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这所有的一切及其延伸也就构成了系统化的隐性课程平台。其实隐形课程也是在逐步的探索和试验中一步一步确立下来的,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发展创新理论,系统化的隐形课程体系就可以在这样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从而硕果累累。
总之,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需要得到学生群体的理解和主动配合,也需要广大教师队伍在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同时更需要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宽容理解和大力帮助。如果这些方面我们都能够踏实认真地付诸于实践,系统地将其结合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获得上进心、自信心等精神层面的提高。
[1]简世德.谈隐性课程及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广西高教研究,2001,(1).
[2]刘永东,吕乙林,刘江南,刘国强,王雷,徐佶,张青,董广新.身体素质“隐性课程“的研究与应用[J].体育科学,1999,(1).
[3]吴贤英.用隐性课程构筑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赵昕,文佳.树立辅导员师爱观 重视隐性教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5]闵玉娟.从“德性的口袋”到德育的渗透——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隐性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
[6]王杰,樊雪芳.重视隐性课程 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