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1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1-08-15曹征豫
曹征豫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腹腔镜经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进食早、肺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并且国外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肿瘤的根治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生存预后等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2-4],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手术方式的改变,使得护理工作既有共性亦有一定的差异。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行1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现就其围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34~68岁,平均49.5岁。其中升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5例,肛管癌1例。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均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其中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左肝外叶转移癌,1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16例肿块距肛门5cm以上者行Dixon术,其中1例同时行左肝外叶切除术;2例肿块距肛门5cm以内者行Miles术。手术时间在2.5~5h,平均3h。术中出血200~300mL,其中1例术中骶前出血量约800mL。术后平均3d排气、排便,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8h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平均12d出院。术后无肺炎、切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有1例肠漏,经通畅引流局部冲洗后愈合,无肠梗阻及复发转移病例,术后均能配合化、放疗。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和对腹腔镜手术的不了解,患者及家属往往有焦虑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根治性,并且手术费用较高,不愿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录像、交谈等方式介绍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点,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4],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程度,从而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减轻思想负担,使患者心情处于较稳定舒畅下接受手术。手术方式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如需行人工肛门,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方式的必要性。本组患者通过耐心的解释、心理指导,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2.2 术前护理评估及控制伴发疾病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手术对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的浸润转移情况要求较高。入院后,护士应了解患者营养健康状况,了解患者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炎及肺功能情况,有无腹部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等[5],如腹腔有重大手术史一般很难行此术式。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进一步了解有无以上伴发病。如有严重贫血予输红细胞纠正(HGB>90g·L-1),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或偏高[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血糖<8.5mmol·mL-1];如有肺炎及肺功能不全,予抗炎、平喘等治疗;如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严重伴发症请心内科医生协助治疗及术前评估,必要时术前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或术中请心内科医生跟随;如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术前予尽快适当补充(白蛋白>30g·L-1)。另外行腹部CT排外肝脏等器官的转移,了解肿瘤局部浸润情况,如有多器官转移或单器官多处转移或局部浸润固定则无法手术根治。本组患者有1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史,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请内分泌科及心内科医生协助控制,并排外多处转移及局部严重浸润固定,均能顺利行手术治疗。
2.3 胃肠道及皮肤处理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胃肠道准备,以便术中肠道能顺利一期吻合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顺利。入院至术前2d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术前2d开始进流质少渣饮食,如蒸鸡蛋糕及鱼汤肉汤(不吃鱼肉、猪肉等),为了减少胃肠道胀气预防穿刺过程中有穿破肠腔的危险,应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术前1d上午予“20%甘露醇250mL+5%GS 500mL+3L温开水”顿服,至解出清水样便。13:00开始口服肠道抗生素庆大霉素0.5g,每2h1次,共4次;14:00开始口服替硝唑0.4g,每2h1次,共4次;于20:00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沽灌肠1次。于术前1d22:00开始禁水、禁食(强调术晨亦禁止),并于术晨再行清洁灌肠1次,并予留置胃肠减压管及尿管等。本组患者通过以上处理,肠道准备均较满意,无一例术中发现肠道残留大便。术前皮肤准备,主要准备肛周皮肤,将肛周毛发剔除,如腹部有毛发者亦应一并剔除干净。脐部会阴部皮肤清洗干净,以免藏污纳垢,可减少腹部切口及肛门切口(如行Miles术)的感染机会。如术野皮肤有感染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一般时间较长,术中气腹CO2气体吸收,易造成高碳酸血症,术后短时间内患者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过多的CO2气体排除,防止高碳酸血症形成;应同时给予吸氧。术后长时间的呼吸加深、加快要注意排外肺部感染可能。术后3d内中、低度发热,不超过38.5℃,一般考虑术野的炎症吸收反应,但术后术野出血亦可能持续发热,但不合并肠漏、切口及腹腔感染一般不会超过38.5℃,应予鉴别。手术后血压,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短暂的血压升高,可能与全身麻醉苏醒有关,一般予尼群地平片10mg舌下含服即可,如血压过高可予硝酸甘油等降压。血压降低及脉搏加快要注意术野大出血可能,应及时予排除或处理。
3.2 术后体位及疼痛、呕吐的护理
全身麻醉手术清醒后,患者返回病房,予去枕平卧位8h,如有恶心、呕吐则头偏向一侧,防治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窒息,鼓励患者将痰吐出。术后护士应和患者家属一起协助患者在床上平卧翻身,以防褥疮发生,四肢可以在床上活动,并可嘱家属予下肢按摩,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8h后,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可让患者取半卧位,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鼓励患者床边缓慢活动,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炎发生,并可以促进肠蠕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术后次日即应要求患者逐渐加强活动,可在床边及病区内行走,应由患者家属陪同、搀扶,以患者体力为准,每天至少活动4~5次,每次5~15min不等,如患者实在衰竭,亦可让家属用轮椅推其下床活动(Miles术除外)。术后患者可用坐式马桶解大便等,Miles术患者早期应少取蹲位及坐位,以免会阴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疼痛可予哌替啶或强痛定止痛,如3~5d后阵发性腹胀、腹痛则为胃肠功能恢复,等排便、排气后可自行缓解,如术后早期呕吐予胃复安止呕,术后3d后应排外肠粘连性肠梗阻。
3.3 术后腹部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Trocar孔较小,一般5~10mm,左下腹辅助小切口长约4cm,因结直肠手术为可能感染切口,一般不宜皮内缝合,予间断缝合即可。由于患者术后起床、咳嗽等腹壁运动加剧可导致腹壁切口的少量渗血,因此患者在床上及下地活动、咳嗽时应注意防止用力过猛而增加腹内压力,并且因Trocar穿孔可能损伤皮下浅静脉出血,如有少量出血,嘱患者卧床休息,不要惊慌,及时换药,予敷料压迫止血,如出血较多甚至可予缝合止血。另外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如术后2~3d以后切口疼痛、发红、发热,则予乙醇纱布湿敷或紫外线照射;如已经化脓则予拆除部分缝线,予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并通畅引流。一般无感染切口者术后9d左右拆线。本组患者无腹部切口出血及感染。术后患者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尿管及骶前引流管等,术后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以免脱落,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骶前引流液应为淡红色或暗红色,引流量应逐渐减少,如引出鲜红色血液,每小时超过100mL,应考虑术野活动性出血,另外如有粪便样物则应考虑吻合口漏,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无菌操作,以免逆行感染。术后1~2d开始训练膀胱排尿功能24~48h,如排尿功能良好则予拔除尿管,但如为Miles术式可考虑适当延长到术后1周拔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可以拔除胃管。术后3~5d后如骶前引流管引流量少于20mL可以拔除,如低位保肛术后或吻合口张力大或患者营养极差则应延长至1周后。
3.4 术后营养支持及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因消耗大且禁食等原因,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等,影响术后恢复,尤其术后切口及肠道吻合口的愈合,因此本组患者均在术前3~5d予输注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及高葡萄糖等治疗,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流质、半流质及普食,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结及便秘,加快伤口愈合。
3.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CO2气腹后并发症、术野出血、肠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漏及人工肛门坏死内陷等。CO2气腹后并发症主要有皮下气肿和背部酸痛等,少量皮下气肿可以自行吸收,大量皮下气肿可做皮下小切口驱除,腰背部酸痛可以适量予止痛药物。术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1~2d,注意观察引流量及形状,如引流量大于100mL·h-1或24h大于400mL则应考虑持续性出血,应及时处理。术后或多或少存在肠粘连,术后主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患者体力可承受,每天下床行走4~5次,每次10~15min,以预防形成粘连性肠梗阻;另外早期下床活动亦可以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配合使用排痰药物还可以减少术后肺炎的发生等。吻合口漏多发生在术后7~8d,如有吻合口漏则有腹痛、肛门坠胀感及骶前引流管引出粪便样物,予禁食、营养支持、通畅引流及肠壁漏口填塞处理多可愈合。Miles手术还应观察人工肛门血运情况及是否内陷等,如有轻度坏死及内陷应注意避免行肛诊及扩肛等,严重者甚至需再次手术。
3.6 排便及肛门护理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对于低位保肛患者,由于吻合口距离肛门很近,直肠、肛管容量减少,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不良,表现为便频、便急、大便失禁及便秘等[6]。肛周皮肤黏膜较薄,多次排便易引起皮肤糜烂、感染,因此,患者每次便后应用柔软的湿巾抹洗肛周,以温开水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培养患者每天定时排便习惯。术后l周开始指导患者缩肛锻炼,尽快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每次做20个,每日进行3~4次,此方法简单、有效。术后1周开始进行吻合口扩张,每次1~2min.每天1次。护士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扩肛方法,出院后仍需坚持扩肛3~6个月。经上诉方法,本组患者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对于Miles手术,注意骶尾部切口愈合情况,注意勤换药,不宜过早下蹲,如有渗出、裂开,可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人工肛门注意清洁,及时清除大便,保持周围皮肤干燥,可予氧化锌软膏外涂保护皮肤。本组2例患者行Miles手术,术后无骶前切口裂开,愈合良好,人工肛门周围皮肤均稍有发红,经处理后无明显溃烂。
3.7 出院健康指导及随访
患者出院后,主要指导其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进食蔬菜,注意饮食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肛周(或人工肛门周围)清洁等,如有腹痛、排便困难等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术后回院化疗及放疗,一般术后半个月至1个月后进行第1次化疗,以后每个月1次,共4~6次。低位保肛手术后还应到放疗科进行局部放疗。术后定期随诊,2年内每3个月至半年复诊1次,2年后每年复诊1次,复查项目包括肛诊、腹盆腔及肝脏B超(或CT)、CEA及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如考虑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还可行全身核素扫描等。
[1] Law W L,Lee Y M,Choi H K,et al.Laparoscopic and open anterior resection for upper and mid rectal cancer:an evaluation of outcomes[J].Dis Colon Rectum,2006,4918:1108-1115.
[2] Guillou P J,Quirke P,Thorpe H,et al.Short-term endpoints of conventional versus laparoscopirassisted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MRC CLASICC trial):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5,365(9472):1718-1726.
[3] Kaiser A M,Kang J C,Chan L S,et al.Laparoscopic-assisted vsopen 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a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4,14(6):329-334.
[4] 陈平康,孙春雷,史俊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33例临床及随访总结[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6):488-490.
[5] 毛小英,张莉,周红斌,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6(30):202-204,207.
[6] 谢玲女,金建霞,陈玲娟.提肛运动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