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胺脂胶囊与中药面膜联合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1-08-15贾纯金
贾纯金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7例中,男48例,女79例,年龄16~37岁,平均23.15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53年。对照组119例中,男45例,女74例,年龄17~35岁,平均22.31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64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少部分分布于胸背部。
1.2 方法 治疗组用维胺脂胶囊联合中药面膜,中药有金银花、野菊花、黄柏、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白芷、生地、苦参等量共成细末。对照组只用维胺脂胶囊口服。用药前及用药期间避免用任何化妆品及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治疗组用洗面奶洁肤,再用离子喷雾器由下至上喷雾10min,消毒痤疮针,挑破皮疹,挤出内容物,表面涂上甲硝唑粉之后用红外线灯照射2~3min,然后涂上中药面膜10g加冷膜粉10g于面部 (中药粉与冷膜粉均匀后用蒸馏水拌成糊状),30min后除去面膜,温水洗净皮肤,1次/周,4次为1个疗程,重症者8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维胺脂胶囊,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1]。
1.3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大于70%以上;好转:皮损消退40%以上;无效:皮消退3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71例,占56%;显效46例,占36.2%;好转8例,占6.3%;无效2例,占1.2%。对照组痊愈32例,占27%;显效27例,占22%;好转39例,占33%;无效21例,占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旺盛及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产生又浓又多的皮脂而又不能完全排泄出去,渐渐聚集在毛囊内,导致皮脂毛囊口的堵塞,形成粉刺。皮脂、角质物和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属在粉刺中滞留堵塞,就成为痤疮。还有很多因素与痤疮有关,如本病的家族史、紧张和使用避孕药或皮质类固醇[2]。有些病例是由对化妆品食物的过敏反应而引起;而另外一些人则与月经有关。维胺脂为第一代维A酸类衍生物,具有抑制皮脂腺导管上皮过度角化,减少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等作用。中药面膜具有消炎作用,直接作用于皮肤。本疗法见效快,疗效稳定,部分病例随访1年无复发。
维胺酯胶囊为维A酸衍生物,结构式近似全反式维A酸,作用机制与13-顺维A酸及芳香维A酸较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全反式维A酸轻。口服具有调节和控制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抑制角化,减少皮脂分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使角化异常恢复正常,抑制痤疮丙酸菌的生长,并有调节免疫及抗炎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痤疮、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对鱼鳞病、银屑病 (牛皮癣)、苔藓类皮肤病、黏膜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也有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机体阳热偏盛,加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肺胃积热,复感风邪,循经上蒸,血随热行,外壅于表,蕴阻肌肤而发病。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淤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热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皮疹日渐扩大或面部出现结节、囊肿等[3]。
面膜方中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野菊花清热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苦参清热燥湿,杀虫。诸药合用,有清肺胃热,通利脏腑,渗湿排痰散结,凉血清热祛风泻火等功能。
用药期间还应注意乐观自信,坚持积极、合理的治疗。洗脸既不能太勤也不能太少,每天2~3次即可。油性皮肤用偏碱性香皂;干性皮肤用碱性低的香皂如硼酸皂等。饮食方面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少吃甜食,少吃“发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最好不吸烟,不喝酒及浓茶等,活动性、炎症性痤疮 (如丘疹、脓疮)患者要少晒太阳,避免风沙,太冷、太热、太潮湿的场所也对痤疮不利。不宜长期服氯、溴、碘类化合物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外用药的剂型以洗剂、霜剂为妥,尽量不用软膏、糊膏类,由于稠厚性油脂类及使皮肤湿润的化妆品可加重痤疮,故不宜使用油脂类化妆品。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2 郑筱萸.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北京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3 江萍,覃兰辉,韦兰.脂溢性皮炎、痤疮患者病损中微生物涂片检测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