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1-08-15王继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颈静脉五味子顽固性

王继霞,陆 俊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方法治疗后心力衰竭仍不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者。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很多,往往单用西药难以奏效,不仅疗程长,不良反应大,而且疗效不理想,临床病死率较高。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52例进行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肺水肿,甲亢性心脏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心力衰竭等疾病。将1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35~79岁,平均58.7岁,病程3~16年,平均5.9年;心功能分级:Ⅵ级56例,Ⅲ级22例;原发病:冠心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7~80岁,平均59.6岁,病程2~15年,平均5.2年;心功能分级:Ⅵ级38例,Ⅲ级14例;原发病:冠心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综合治疗:予以卧床休息、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钠饮食等常规处理,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及抗生素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地高辛0.125mg,1次/d,安体舒通20mg,2次/d,双氢克尿噻25mg,3次/d,均口服,14d为1个疗程;对水肿严重者,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1次;对心力衰竭严重者,先用西地兰0.4mg缓慢静脉推注1次;对有感染及血压高的患者做相应的处理。治疗组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利水汤剂。处方组成:人参10g,桂枝12g,丹参15g,黄芪30g,麦冬10g,五味子9g,葶苈子12g,泽泻20g,车前子10g,白术12g,赤芍15g,川芎12g,红花9g,茯苓15g,地龙15g,炙甘草10g。水煎服,1剂/d,分2次空腹温服,14d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咳喘明显者加全瓜萎30g、杏仁10g、桑白皮15g;尿少水肿甚者加猪苓15g、冬瓜皮15g;心悸者加枣仁15g、远志15g、合欢皮15g;腹胀恶心者加莱菔子10g、枳壳10g。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在治疗期间定时观察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用药7d后患者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 (60~85次/min),无咳嗽,能平卧,能下床活动,走平路无明显气急,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啰音明显减少,肝脏明显缩小,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水肿消失。有效:心功能恢复至Ⅲ级,用药7d后患者咳嗽紫绀好转,但轻微体力活动后仍有气急,颈静脉怒张减轻,双肺啰音减少,肝脏缩小,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水肿减轻。无效:用药7d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也无改变[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可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有学者认为,这种心力衰竭可能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3-4]。由于该类患者常合并呼吸道感染,缺氧,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患者对洋地黄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同时使用利尿剂也容易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往往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的反应性差。若加大药物剂量有可能引发毒性反应,诱发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中西药合用不仅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对控制心力衰竭起到了协同作用。

顽固性心力衰竭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由于病变在心,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心气不足,脾肾阳虚,水泛血瘀。因此,治疗上应以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为主,并辅以活血利水[5-6]。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可组成生脉散益气养阴;黄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五味子收敛心肺之气,并能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葶苈子、泽泻、白术、茯苓淡渗利水以消肿;丹参、红花、川芍、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癖以畅血行,血行则水利;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是一种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有扩血管、抗缺氧、强心利尿等功能;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的抗缺氧能力。同时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五味子还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丹参可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车前子、益母草、泽泻、茯苓则具有利尿的作用,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地龙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具有利尿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些表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汤剂和西药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起到了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这也表明这些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

2 李生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78-80.

3 许富康,郭航远,邢杨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320-322.

4 黄治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2884.

5 李洁,解品启.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26-1027.

6 范琼.顽固性心力衰竭33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41.

猜你喜欢

颈静脉五味子顽固性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