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周故里考证*
——从相关县志收录咏庄诗歌的多寡说开去

2011-08-15王运思萧若然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钓台庄周南华

王运思,萧若然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 274030)

庄周故里考证*
——从相关县志收录咏庄诗歌的多寡说开去

王运思,萧若然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 274030)

目前对庄周故里的研究,多是引经据典的推论和古代遗迹典实的直接结论,有的甚至是耄耋鲐背老者的口传。文章从山东东明、曹县、鄄城县,安徽蒙城县,河南商丘、民权县六县县志中辑录咏庄诗歌多寡的角度,来分析对比庄周在当地影响的深广度,以之确定庄周故里之所在的概率。

庄周故里;咏庄诗歌;县志;庄子;漆园

庄周是我国先秦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故里问题,因为司马迁只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而没有说明蒙属何国,所以一直众说纷纭。从隋唐间有不同意见开始,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争议更趋白热化状态。弄清庄周故里之所在,对于研究庄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表现人的心灵的窗户。所以比较相关县县志收录咏庄诗歌的多寡,研究庄周在当地影响的深度(纵的方面,涉及年代的久远)和广度(横的方面,关联到的诗人、官员的多少),也应是判定庄周故里之所在的一个路径和指标。故此,我们从目前庄周故里问题几种主要说法之“山东东明、曹县、鄄城,安徽蒙城,河南民权、商丘”(因山东冠县境内古代有蒙县,故有学者认为庄子故里在冠县;因冠县说影响很小,此处不计)县志中摘录出所辑的咏庄诗歌,加以分析比较,希望能把庄周故里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对咏庄诗歌的认定,本文主要根据四个标准:一是为避开“名人故里之争”热潮期,力争以民国以前(包括民国)的县志为蓝本,找不到旧志可查时,才以1990年代的县志为准。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唐会要》“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和《庄子》故事中的记载,把含“南华”、“漆园”、“蒙”、“庄”、“傲吏”、“梦蝶”、“渔父”等等字样的诗歌纳入视线。三是主张庄周故里在本县理由中的其他因素,如“庄子祠”、“庄子观”、“庄子墓”、“漆水”、“钓台”、“钓鱼台”等等。四是只限于志书,一县多志者同一首诗歌不作重复统计。

一、山东省庄子故里东明说

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北宋初所编《太平寰宇记》说:“冤句县本汉旧县也……漆园城在县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旧置监,今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一统志》谓庄子墓在今东明县东北之漆园城。庄子故里东明说认为,既然庄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以及子孙繁衍之地均在东明,做官在东明的古漆园(今陆圈镇裕州屯村,“漆园”以东明的古漆水而得名),退隐、著述、授徒、终老在东明的南华山,墓葬在今东明县菜园集乡的庄寨村,所以庄子故里在东明。

清代康熙、乾隆、宣统年间三部《东明县志》和民国《东明县新志》,共收入唐代以来29人34首咏庄诗歌。具体是:

唐代3人3首:

1.裴迪《游庄子观》:“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

2.胡曾《游庄子观》:“青春行役去悠悠,一曲汀蒲漆水流。正见途中龟曳尾,今人特地感庄周。”

3.王维《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明代11人12首:

1.“三部尚书”石星《二贤胜境题咏》:“文章华国孝宜家,遗迹犹存漆水涯。古木森森摇玉佩,崇冈隐隐滚芦花。”

2.袁葵《福兴寺和穆先辈韵》:“万千歧路日为分,钟声夜沉晓更闻。谁向空中寻罔象,我来石上见遗文。庄生蝴蝶同蒙国,孺子老人总白云。一为低回一惆怅,萧萧古寺夕阳曛。”

3.靳星焕《贞淑咏挽杨母吴氏》:“……漆滨冉梅风,上横一轮月。皓色映柏松,千秋常不灭。……”

4.杨绍震《挽刘太孺人郭氏诗》:“漆园孤月启清辉,夜照龙光灭翠微。戴雪含频霜作袖,迎风洒泪血沾衣。”

5.区大相《漆园吏隐题咏》:“傲吏战国士,著书漆园里。遭时厌有为,乘运观无始。礼乐嘲鲁儒,垂钓谢楚使。托迹方外民,希心柱下史。”

6.李腾骥《漆园吏隐题咏》:“曾寄逍遥物外情,蘧然化蝶有余清。风尘不到庄生梦,浪得人间傲吏名。”

7.张尚友(1)《漆园吏隐题咏》:“观宇萧条半已颓,人传傲吏庄周台。台前蝴蝶翩翩舞,疑向当年梦里来。”(2)《高阁凌空题》:“飞阁崚嶒冲斗牛,五云缥缈赛瀛洲。漆园自是家弦诵,不数昭明文选楼。”

8.陈其猷《漆园吏隐题咏》:“南华逍遥叟,寄傲漆园居。不知簿书苦,一梦总蘧蘧。”

9.杨素蕴《重游漆园》:“重过漆园岁月残,逢人马上问平安。莫嫌囊底无长物,赢得儿童夹道看。”

10.叶延秀《漆园城诗》:“隐吏何人能息机,漆园漠漠草菲菲。只今梦隔三千载,惟见春来蝴蝶飞。”

11.穆光胤《长堤烟柳题》:“翠阴拥飞涛,绝似广陵秋。谁能同渔父,烟雨傍孤舟。”

清代14人18首:

1.魏宪《喜庄子观新成寄杨明府》:“……共传庄子观,无复道人栖。……漆园欣后起,东邑勇先提。……逍遥如昔在,拇指得今稽。”

2.常时泰《挽景节妇刘氏歌行》:“漆园称大椿,不及贞松姿。椿期应有尽,松涛无穷时。……”

3.袁佑(1)《鱼窝垂纶题咏》:“无心自投竿,岂有后车约?鱼能忘我机,我亦知鱼乐。”(2)《漆园吏隐题咏》:“不识庄周宅,空飞雁鹜群。草深碑盖井,塔短树干云。官路盛秋水,神堂阁夕曛。行人经过处,犹诵马蹄文。”

4.吴鹏程(1)《谒二贤祠》:“溶溶漆水水西涯,曾谒灵祠静不哗。久立恍闻摇玉佩,乍看真见滚芦花。重冈叠嶂砌芳草,古木踈藤宿晚鸦。览胜未终行止意,树笼隐隐两贤家。”(2)《石司马墓》:“溶溶漆水绕佳城,千载高勋表盛名。疏劾权阉不计死,志清塞绝敢谋生。一传天道留今恨,三代民心自苦情。指点襄碑说羊祜,西风凭吊欲沾缨。”

5.赵国麟《纪戴母贞烈》:“我任天雄好探奇,每逢节烈必志之。京畿浩荡千余里,圣化南洽漆水涯。漆水戴母真苦节,皎如瑶池古冰雪。坚如苍松经岁寒,贞如青筠刚如铁。……”

6.李宾起《石司马墓》:“漆水北门外,隔涯荒墓存。是非凭野老,俎豆愧儿孙。凛冽杖头血,忧思狱下魂。当年心自苦,事后更何论。”

7.卢毓粹(1)《漆园吏隐题咏》:“梦蝶观鱼物外身,微官偶寄漆河滨。无为莫谓非儒化,汉代盖公治自醇。”(2)《长堤烟柳题》:“万柳参差两岸阴,朝烟暮霭自沉沉。游人倚徙看渔父,解缆堤边一放吟。”

8.戴元《漆园吏隐题咏》:“庄子吏漆园,无为称不扰。至今千百年,清风尚表表。”

9.梁秀《漆园吏隐题咏》:“民社虽勉应,栩蝶本自然。飘飘仙子意,但看南华篇。”

10.刘照《庄子垂钓处》:“垂纶人去几千秋,此地空余碧水流。两岸清风还似线,一溪明月曲如钩。鱼吹细浪摇堤柳,鹭蹴萍翻漾渡舟。待觅天池知近远,烟波疑是逍遥游。”

11.范通《漆园吏隐》:“吏隐风流致可嘉,漆园傲啸足烟霞。只今遗迹空千古,始信当年蝶梦赊。”

12李浣(1)《漆园怀古》:“漆园吏隐此仙游,忽化尻轮作转周。浮世功名天海阔,淡情富贵水云流。鹏搏龟曳随吾分,佛苦儒酸讵等俦。自在文章新境界,南华一卷妙全收。”(2)《和庄荫斋离狐城北小猎五古》:“读诗欲起舞,心喜如见猎。倚马万言成,才高兼足捷。漆园来庄叟,领队贯踥蹀。我往古葵丘,荒村傍原隰。……”

13.逯蓉《漆园吏隐》:“爱读南华数十篇,漆园遗迹想依然。委形天地身将隐,寄傲林泉吏是仙。幻化通灵醒蝶梦,逍遥得意忘鱼筌。马蹄秋水寻何处?古观荒凉夕照边。”

14.李曾裕《漆园吏隐》:“烦犹苦民生,漆园怀傲吏。何当起九原,与论无为治。”

民国1人1首:

任传藻《东明杂诗》:“漆河旧迹早茫茫,那有桥虹卧水长?欲溯庄周吏隐处,故城树色正苍苍。”

二、山东省庄子故里曹县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故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唐代李吉甫所编《元和郡县图志》说:“宋州小蒙故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六国时楚有蒙县,俗为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清《山东通志》曹州府曹县条下云:“蒙泽县故城在县西十里古贯国。隋开皇六年置黄县于此,十八年改为蒙泽。”据考,小蒙城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古贯国故址亦在曹县境内。清代徐继孺《徐悔斋集》云:“庄子为蒙漆园吏,则古蒙地,南至商丘,北至菏泽,南北几二百里,而曹县适当其中矣。”故认为曹县是庄周之故里。

清光绪十年《曹县志》中的咏庄诗5人5首。具体是:

唐代3人3首:

1.王维《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

2.张迪《前题》:“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夙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注:“张迪”应是“裴迪”之误)

3.胡曾《庄子庙》:“晚春行役去悠悠,一曲汀浦濮水流。正见途中车曳尾,今人特地感庄周。”

可见《曹县志》与《东明县志》所录唐代咏庄诗是一致的,只是个别字词有别。

清代2人2首:

1.杨颜华《庄子台》:“豪气纵横放不拘,要将天地视穹庐。游鱼梦蝶谁为我,蝼蚁饥鸢总付渠。数尺台基几风雨,万年陵谷半邱墟。直教误世清谈弊,四海狂澜尚有余。”

2.萧九湘《南华台怀古》:“平生未解南华趣,今日来游南华台。南华钓叟常已矣,南华钓台曰悠哉。观鱼濠上寄兴豪,外内二篇多牢骚。汪洋恣肆才无羁,词成珠玉任挥毫。我登此台时惆怅,漆园高风空想像。周化蝶兮蝶化周,人物变幻难穷象。同游郑生亦疏狂,每遇胜地必徜徉。姚杨二公称忠义,祠堂瞻拜仰英光。时当叔季谁堪侣,惟羡庄周翩翩举。不为牺牛不为禄,啸傲云霞无滞阻。齐物养生看仔细,应知穷达有定数。”

三、山东省庄子故里鄄城说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清代刘藻《曹州府志》载:“庄子台在县(菏泽)西北四十里,亦曰钓台。”其址在今鄄城县临濮乡庄子庙村北里许。后人在此地建庙以祀庄子。加上“南华山,东西走向,长达15公里,存在于先秦至唐代,西起今东明县菜园集,东至今鄄城县临濮集”,故亦有人说鄄城是庄周故里。

《濮州志》(明万历九年)选录咏庄诗歌9人9首:

唐代1人1首:

胡曾《钓台》:“青春行役去悠悠,一曲汀蒲漆水流。正见途中龟曳尾,今人特地感庄周。”

宋代1人1首:

孙渐《过南华留题》:“挟策自弱龄,周览南华书。茫然访道志,欲驾将焉如。来南华游,始识其故墟。尘迹寄委蜕,往事同蘧庐。想其为吏时,傲世乐有余。天地等毫末,轩冕同锱铢。三公礼荜户,万乘尊褐夫。去古邈已远,浇风日沦胥。得丧吓腐鼠,怒悦纷众狙。材否笑木雁,断续伤鹤凫。钓台已湮没,漆城复荒芜。恨不见斯人,逍遥与之俱。还淳以及朴,抚俗归黄虞。神交付恍惚,日暮犹踌躇。”

明代7人7首:

1.张安甫《过南华次前韵》:“驱车入卫疆,拂苔读残书。达哉南华心,旷古孰与如。万像真士苴,入垠一丘墟。作端者谁氏,胡为别樊庐。顿令天地量,包容有遗余。不知道在初,何物能钧铢。自开功利源,营营纷鄙夫。毫末竟何得,廉耻忘溺胥。鼎吕伏馋虎,朝暮勤诈徂。燔牺乐文绣,幽闲岂鸥凫。至人去已远,邃理今成芜。唯有钓台石,清风时与俱。安得起斯世,偕坐谈羲虞。作诗吊千古,抚景增踌躇。”

2.刘忠《咏古迹五首·钓台》:“束帛戈戈谢楚王,逍遥偏自爱沧浪。江山依旧钓台在,烟雨微茫草树荒。蝴蝶岂应通梦寐,白鸥元不管兴亡。书生吊亡寻遗迹,一卷《南华》一瓣香。”

3.张寰《古迹韵·钓台》:“高蹈平生耻事王,何年来钓此沧浪。遗编尚袭南华号,尘世空惊蝶梦荒。胜国断碑犹可读,宋人佳句故难亡。停骖为复词前刻,再拜心悬一瓣香。”

4.桑溥《钓台》:“我爱庄生达,来寻旧钓台。荒祠余瓦砾,断碣长莓苔。梦蝶穿花去,涂龟曳尾来。斯人不可见,汀水自潆洄。”

5.杨千庭《濮上歌·钓台》:“读罢南华意渺茫,钓台台下即沧浪。春来浦溆依然在,人去渔矶半已荒。泼泼不知鱼自乐,蘧蘧真与蝶相忘。前身亦是逍遥吏,曳尾何时谢楚王。”

6.陈忠翰《古迹五首·钓台》:“周道方解纽,先生称达生。有道而陆沉,垂钓濮水汀。翩翩一梦蝶,踪迹任浮萍。此人难再得,钓台犹可凭。烟雨微茫日,忘筌今古并。”

7.李先芳《庄子钓台》:“漆园为吏早知归,濮上垂纶愿不违。浦树千秋依断岸,汀蒲一曲带斜晖。掉头往事随流水,龟曳何人问钓矶。独倚南华台上望,逍遥天外大鹏飞。”

四、安徽省庄子故里蒙城说

安徽蒙城说的主要依据,是《水经注·淮水篇》记载的“濮水即沙水之兼称”(沙水曾流经今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宋代元丰元年蒙城县知府王竟在县内建筑的庄子祠及苏轼为其作的《庄子祠堂记》和王安石题写的《蒙城清燕堂》诗,以及现今占有的“蒙城”二字是其他县所没有的。

民国4年(1915年)《蒙城县志》共录咏庄诗歌8人8首。具体是:

宋代1人1首:

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明代5人5首:

1.张登云《游庄台》:“高台耸翠岁华侵,目断濠梁思不尽。已向庄周释了悟,还因蛱蝶动微吟;堂虚风月偏来客,径转松篁半是阴。最爱涡湄多秀色,晴轩芳草梦中深。”

3.刘教《过漆园怀古》:“尝怀漆园吏,今日过蒙城。蝶化非真境,鱼游有至情。岁月风烟老,郊原草树平。前贤已尘迹,况是逐浮名。”

4.顾龙裳《谒庄子》:“横笔命天地,雄谭浑吾害。掀翻羲皇窟,解下周孔带。瑞世岂四灵,龟龙凤麟外。六经含血胎,因叫出顶盖。柱下老鼻祖,五千言作蒂。子与真阿兄,能夺南华蜕。咄咄韩与苏,儿孙力相兑。纵横者谁子,毋乃盗珠贝。况复申韩家,形名取狼狈。肃然吏漆园,不服牺牲绘。俯仰人世间,茫茫谁来会。”

5.余大中《庄楼梦蝶》:“栩栩梦中景,蘧蘧物外身。孤踪无处著,断碣已成尘。”

清代2人2首:

1.田本沛《庄楼梦蝶》:“梦回蝶已去,庄去梦难回。大梦无今古,我将问此台。”

2.李国章《庄楼梦蝶》:“蝶周祗费名,梦觉亦聚讼。台上吏为仙,物我逍遥共。”

五、河南省庄子故里民权说

民权县始置于民国17年(1928年),系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取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之“民权”,划睢县北三区、杞县北五区而成,属商丘市。1954年兰封、考城并为兰考县。1956年7月,又将原考城的顺河、老颜集等乡划归民权县。至此,清乾隆以前考城属地绝大部分划入了民权县版图。

民权县说的主要依据是,南宋罗泌的《路史》:“蒙即考城,为庄子生处,庄周故里必有所据。”南宋祝穆的《方舆胜揽》:“考城东名蒙泽,乃庄周故里也。”清人张良珂《怀古诗》注说:“庄子胡同、庄子井、庄子墓在考城顺流方。”民国13年《考城县志》:“东汉始名考城。乡有蒙泽庄周故里。”现今,民权县城东北30公里顺河乡东3里的清莲寺村有一宅区,称庄子胡同;其南隅有古井,名庄子井;村南6公里唐庄有庄周墓冢。

《民权县志》录咏庄诗歌2人3首。具体是:

南朝1人1首:

江总《庄周颂》:“玉洁蒙县,兰薰漆园。丹素可久,雅道斯存。梦中化蝶,水外翔鲲。出俗灵府,师心妙门。垂竿自若,垂聘忘言。悠哉天地,共是笼樊。”

清代1人2首:

张良珂(1)《庄周井怀古》:“一抹林园带夕阳,名贤故里井泉香。居民莫作沧桑感,此水于今尚姓庄。”(2)《庄周墓怀古》:“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

如上述,民权建县很晚,它的一大部分曾经属于考城。所以,《考城县志》中的咏庄诗歌应当归入民权。乾隆三十七年《考城县志》把庄周列入“流寓”条下,一首咏庄诗歌没有辑录。民国13年《考城县志》记载了清代3人3首:(1)唐代高适《宋中》:“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游云外,闲居大道边。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2)张雄图《庄周故里》:“旧读南华篇,天人同一籁。言访蒙城居,古树谢雕绘。何处蝶飞来,栩栩花影外。”(3)郭藻《赠诗》:“迹似征鸿去也忙,当筵惜别黯神伤。万家饥溺萦怀抱,四载光阴付渺茫。化俗那能追渤海,著书未易拟蒙庄。门前种得新桃李,可作他年召伯棠。”民权的咏庄诗歌增加为5人6首。

六、河南省庄子故里商丘说

《春秋释地》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是也。”《汉书·地理志》记:“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张衡在《髑髅赋》中、刘向在《别录》中、高诱在《吕氏春秋·必己》和《淮南子·修务训》中均说:庄子“宋之蒙人”或“庄子,名周,宋蒙县人”。唐代成玄英《庄子序》说庄子“生宋国睢阳蒙县”,商丘曾是宋国都城,故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归德府城西南隅。故认为庄周故里在商丘东北或西北说不在少数。

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共记载4人4首咏庄诗。

唐代1人1首:

高适《宋中》:“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闻居大道边。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明代1人1首:吴国伦《至归德时以给谏左迁》(其四):“所经席未暖,朝野自孤踪。多病微名误,无能帝德容。梦中谁是蝶,尘外客犹龙。此事如堪作,我将曳履从。”

清代2人2首:

1.刘德昌《漆园》:“我怀漆园名,漆园今安在?旁人指其处,望之惟草莱。我怀漆园吏,高名终不晦。吏非蒙庄意,肯同名利辈。况当分争时,岂其不知退。吾为推其微,借以当秉耒。著书深且高,如渊亦始岱。洒酒十万言,似与经史背。阐之有余思,卓然超百代。吏者如积薪,谁能与之配。漆园赖以名,名亦标千载。悠悠系我怀,高风良足佩。”

2.郑廉《漆园吏》:“噫噫漆园吏,身世视蜉蝣。微笑谢楚人,不肯为牺牛。以兹全其真,得与造物游。譬彼鸿冥冥,矰缴焉所求。庄生乎庄生,荦荦大人流。我今读其书,犹可医穷愁。”

七、结论

(一)就河南、安徽、山东而言,庄周故里在山东菏泽

河南省《民权县志》和民国《考城县志》中共录咏庄诗5人6首,主张庄周故里在民权的研究文章中引用诗歌亦仅此而已。《商丘县志》中共记载咏庄诗歌4人4首。《蒙城县志》共录咏庄诗歌8人8首。三县合计17人18首(有重复)。而菏泽所属曹县、东明、鄄城三县历代咏庄诗歌总数达43人48首(有重复),而且三县县志共录唐代诗歌7首(有重复)。这样,结论自然就出来了,庄子在山东菏泽的影响最大,而且波及的年代也更久远,还是庄周故里在山东菏泽的可能性大。

(二)就菏泽曹县、东明、鄄城而言,庄周故里在东明

鄄城《濮州志》(明万历九年)选录咏庄诗歌9人9首、曹县旧志选录5人5首、东明清代和民国县志选录29人34首,鄄城县与曹县之和也没有东明多,《曹县志》与《东明县志》所辑录的唐代咏庄诗歌虽然一致,但《东明县志》所录咏庄诗歌的数量占了较大优势,鄄城与曹县皆不能比。至此,结论亦明朗了:庄周故里在东明的几率高。

当然,不能仅仅以史籍留存诗歌的多寡来论定庄周故里之所在。山东省的东明县还有庄子著述处——南华山遗址,庄子为吏处——漆园遗址,历代官民祭祀庄子处——庄子观(南、北)遗址,庄子死葬之处——庄子墓,以及记载庄子世系的庄氏族谱,传达庄子在东明生活、工作、写作信息的12通碑刻(其中3通明代碑刻、8通清代碑刻、1通民国间碑刻),特别是其他主张庄周故里在本地的县所没有的庄子的后裔5000余人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古黄河、古濮水也从东明流过。县志所录咏庄诗歌的数量多少不是问题的全部,而是从另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去说明这个问题而已。

[1]蒙城县地方志办公室.蒙城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4.

[2]民权县地方志办公室.民权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叶沄.商丘县志[M].清康熙四十四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4]陈嗣良.曹县志[M].清光绪十年.曹县档案局、曹县档案馆1981年重印本.

[5]东明县地方志办公室.东明县志[M].清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一年、宣统三年.2005年重印本.

[6]任传藻.东明县新志[M].民国三十三年.东明县政协2002年重印本.

[7]李先芳.濮州志[M].明万历九年.鄄城县地方志编撰办公室2005年再版.

[8]杨惠民,张久德,王春德.庄子故里在民权[J].学习论坛,1994,(9).

[9]考城县志[M].民国十三年.兰考县志总编室,1981.

[10]萧若然.“南华真人”在南华[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9.

[11]潘建荣.庄子故里考辨[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12]杜长印.庄周故里新探[J].中国历史文物,2006,(2).

Abstract:The studies of Zhuangzhou’s native place were all results from citing the classics or direct conclusion from the ancient records.Even some were passed on from the old people.The writer of the papermade an analysis of numbers of the poems chanting Zhuangzhou collected in some annals of six coun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oems on the local area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Zhuangzhou’s native place.

Key words:Zhuangzhou’s native place;poems chanting Zhuangzhou;county annals;Zhuangzi;Qiyuan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Zhuangzhou’s Native Place——Starting from the Number of Recordsof the Poems Chanting Zhuangzhou Collected in Some County Annals

WANG Yun-si,XIAO Ruo-ran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Heze City,Heze Shandong 274030,China)

K 825.1

A

1673-2103(2011)01-0090-05*

2010-10-21

王运思(1955-),女,山东东明人,菏泽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菏泽市诗词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诗词。

萧若然 (1954-),男,山东东明人,菏泽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地方史志、地方经济文化。

猜你喜欢

钓台庄周南华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围观庄周
盘点使用并继竿时与“坐”相关的装备
南华新书架
庄周梦碟
浙江严子陵钓台文化景观变迁探析
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
峰巅枯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