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2011-08-15刘荣华匡萃文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淀粉酶胆总管胆道

康 飚,刘荣华,匡萃文

(泰和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西 泰和 34370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是常见的外科急诊,由于此病保守治疗易缓解,预后通常良好,重症仅占8%左右,故手术治疗常被忽视,常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若在恰当时机行胆囊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泰和县人民医院2004年12月至2009年11月为36例AGP患者作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AGP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26~85岁,平均58.5岁。腹痛36例,发热27例,黄疸8例,腹膜炎14例,白细胞升高34例,血、尿淀粉酶均升高,ALT、AKP高于正常,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证实胆囊多发结石,其中27例为胆囊多生细小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10例,4例伴胆总管结石。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活性等综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及淀粉酶等情况,本组36例均行LC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常规复查B超,均在住院期间作延期手术,全组病例手术时机均在病情平稳,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手术。

2 结果

本组36例均在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血淀粉酶及各项增高的指标降至正常后手术。4例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例经治疗后术前复查B超证实胆总管结石排除,3例术前作ERCP先行取尽胆总管结石,术中再加作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内无结石。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5d,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胆石是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急性胰腺炎因胆石引发者高达50%以上[1]。一般常以共同通道、胆石嵌顿及胆汁逆流解释其发病机制。但共同通道只是发病的解剖学基础,而胆石下行并嵌顿于壶腹部或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致壶腹部炎性痉挛,引起胰胆管梗阻,胆汁返流胰管,从而引起胰腺炎症。因此胆石存在是其发病的基本条件,这种胰胆管梗阻并不一定是长期的,正常为细小结石,当胰胆管梗阻后内压增高时,又将结石推出壶腹部,从而解除梗阻,使胰腺炎症状得以缓解。本组36例中,胆总管结石4例,而胆总管轻度扩张B超及CT疑有未端小结石梗阻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症稳定后复查B超,其中6例胆总管扩张消失,2例胆总管结石自行排出。提示胰腺炎发病初期胆囊内多发小结石滑落到胆总管并嵌顿在壶腹部,经解痉抗炎等治疗后,奥狄括约肌松驰,梗阻后的胰胆管管内压力增高,则可顺势将结石推出壶腹,而以往外科手术探查胆总管大多无结石嵌顿,又对上述推断加以佐证。由此看来,AGP的胆道梗阻大多是暂时的,术后结果证明:胆囊结石合并胰腺炎者,在胆囊切除术后不再复发亦进一步说明胆囊结石与胰腺炎的发病确有关系。

3.2 AGP诊断

AGP的诊断方法很多。B超检查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高,CT则对诊断AGP伴有出血、坏死、假性囊肿有价值。肝功能不正常是诊断AGP的重要线索,有资料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是诊断AGP较敏感的指标,血清ALT水平是临床最有用的指标,血清ALT水平越高,诊断AGP的特异性和阳性率越高,当ALT>150U·L-1,95%应考虑胆源性胰腺炎。因此,结合文献及经验,笔者认为,如患者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AGP:1)有明确的胆绞痛或胆管炎症状,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表现;2)血、尿淀粉酶升高;3)AKP>225U·L-1,ALT>75U·L-1,血胆红素>40μmol·L-1;4)B超或CT检查提示胆道结石,胆总管扩张和急性胰腺炎征象。根据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本组符合轻型急性胰腺炎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

3.3 AGP的外科处理原则

在治疗上,如无胆道梗阻及感染,即便是重症,也可先保守治疗,当炎症消退后行胆囊切除术,有胆道梗阻者,可行ERCP和EST,无条件内镜手术者应行开腹手术。

3.4 AGP行LC术的可行性

在临床上绝大部分的AGP患者均可经1~2周的保守治疗待胰腺炎治愈后择期行LC术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否则,将有20%~60%的患者在6~8周内再发[3]。本组36例经LC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AGP患者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笔者认为按常规选择病例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对具有上腹部及胆道手术扎实基础的医生来讲,其难度和风险并不突出,一般均可顺利完成LC术的治疗,不增加手术中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怀疑或B超证实伴有胆总管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患者术中应行胆道造影术以防遗漏,本组2例术中经胆囊管造影,证实结石已排出,从而避免了遗漏及中转开腹。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AGP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延期行LC术,但手术时机最好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作消退,淀粉酶降至正常后的首次住院期内。另外,加强术前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其能有效控制胰腺分泌,改善生理功能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可为延期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1] 刘建龙,蔺锡侯.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0,8(2):8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3] 陈训如,田伏渊,黄大榕.微创胆造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66.

猜你喜欢

淀粉酶胆总管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