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虚构位移结构分析

2011-08-15李亚培

关键词:路标观察者虚构

李亚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 450015)

一、引言

一般情况下,位移动词描述的主体是动态的,可以发生位移或状态变化,而在语言实际使用中位移动词有如下用法:

例1①文中汉语例子摘自栖柏散文网http://www.vn700.com/Prose/List_4_1.html。英文例子摘自Mtlock(2005)。(a)The road runs along the coast.

(b)A trail goes through the desert.

(c)The railroad tracks follow the river from Brice berg to El Portal.

如例1所示,用位移动词run,go,follow分别描述主语为静态的物体——公路、小路和铁轨,然而主语却没有发生任何的实际移动。为什么位移动词会用来描述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移动的静态场景呢?

目前,对此种语言现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Talmy首先在文中注意到了此种语言现象,[1]并将其称为虚拟位移(virtual motion)[2],之后又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将其命名为虚构位移(fictive motion),定义为“以动态事物为基本参照点的结构来系统而广泛地描述静态场景的语言”[3]。Talmy同时指出,虚构位移是语言描写的普遍现象,并对虚构位移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Matsumoto将其命名为主观位移(subjective motion),从英日对比的角度提出英日虚构位移表达的相似点和差异。[4]Matlock从心理学的角度做了一系列的试验来探求虚构位移存在的理据。[5-7]Stosic利用所建立的有关静态处所的对比语料库来分析描述静态处所的三种动词。[8]

在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对虚构位移虽然已有系统论述,却鲜有文章探讨有关汉语中的虚构位移表达。铃木裕文利用从日语翻译过来的汉语句子对比日汉主观位移表达,发现汉语中也有不少虚构位移,由于中日语言习惯的差异,在虚构位移的表达上也不尽相同。[9]本文试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虚构位移结构。

二、语言结构分析

一般情况下,虚构位移结构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成分:做主语的名词性短语、位移动词、介词短语或宾语。射体(trajector)和路标(landmark)是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一组重要概念。[10]在一个关系语义中,最突出的角色成分称为射体,其他凸显的成分称为路标。路标通常为定位、描述射体提供参照点或背景知识。在虚构位移结构中,射体是静态实体,是这一结构中描述的对象,介词短语或宾语作为路标来定位射体,位移动词则用来描述射体和路标之间的动态关系。

1.射体

与一般的位移句不同,虚构位移句中的射体通常都是静态的,或基本是静态的,没有发生实际运动。

例2(a)The traffic runs all the way to Carmel Valley Road.(cars traveling 2 MPH)

(b)The traffic runs all the way to Carmel Valley Road.(cars going 40 MPH)

(c)情侣路从拱北粤华花园开始,途经海湾大酒店等著名风景旅游点,伴随着香炉湾迤逦而行,环绕在绿色的海岸线上。(《石景山与情侣路》)

例2(a)描述了汽车缓慢行驶或基本原地不动情况下的交通状况,句中的主语基本上是静态的,而若汽车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traffic便成了动态的射体。例2(b)描述的是静态的交通状况,而traffic是动态的,所以整个句子会让人难以理解。例2(c)中的“情侣路”是静态的,道路本身不会行进,然而人们在描述这一场景时,随着观察者或其视线的移动,好像道路在随着人移动,便出现了虚构位移。

Metlock认为,英语中虚构位移句的射体是线性或可以延展的实体,例如 road,highway,mountain range,trail,railroad track 等。[7]当射体不是线性的物体时,则需要有足够的长度,足够大,或是空间上可以得到延展,如下文的例3。在例3(a)中,我们会设想一个又长又窄的桌子从厨房墙壁一直连到滑动的玻璃门旁;而例3(b)中的主语是“小圆桌子”,是以一个完形结构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与后面的位移动词不匹配,读起来便有些拗口。

例3(a)The table goes from the kitchen wall to the sliding glass door.

(b)The small round table goes from the kitchen wall to the sliding glass door.

汉语虚构位移中的射体也以线性居多,例如“公路”、“河流”,却并非需要延展得很长或很大,射体的选择可以根据说话人所要描述的对象,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来。例4(a)中的城镇——周庄,并非是线性的,在说话人的概念里也不一定是个庞大的东西,相反,却是个抽象化了的可以移动的实体。同样,例4(b)中的“山岩土壁”也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射体的选取上,英汉都要求是静态的实体,都多是线性射体,但英语对射体的选取更为严格。

例4(a)周庄,这座古镇,宛如遗失了千年的情人,在朦朦胧胧中若即若离地悄然而来。(《夜游周庄》)

(b)我坐在靠山这一边,倒也没有什么如临深渊的感觉,只是见那山岩土壁不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地向我们扑来。(《一路向西》)

2.位移动词

虚构位移中的动词以运动的物体为基本参照来描述静态场景。英语中的常用位移动词有come,go,follow,descend,ascend,run,climb,enter,exit以及含有方式的位移动词,如crawl,stagger,zigzag,race等,如例5。含有方式的位移动词同时展现了位移的方式,包含移动速度的快慢以及位移者当时的情感状态。与英语有所不同,汉语中的位移动词大多具有趋向性,经常与表示趋向的词如“前、后、出、入、上、下、到、进”等连用,更常见的是与“来”或“去”连用,如例6。同样,汉语中也有方式类的位移动词,如例7。

例5(a)The highway crawls through the city.

(b)The footpath staggers from the bar to the outhouse.

(c)The fence zigzags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valley.

例6(a)再走,金州的景色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当沿着台阶登上大黑山的主峰,举目四望时,那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地向远方伸展而去。(《大黑山游记》)

(b)岸旁的高山似乎顷刻即向你压迫聚拢而来。(《印象桂林》)

例7 而漓江就是桂林山水的魂魄,它集聚山水之精粹,彰显着奇山秀水的本色。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峻山之间……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印象桂林》)

3.路标

路标指明或暗示射体所处的位置,正是射体与路标的这种位置关系,使所描述的射体有意义,并通过路标推测出有关射体的结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如果没有了路标,句子便会无法理解,如例8。但是在汉语中,路标并非是所有虚构位移结构都必需的。

例8(a)The road runs.

(b)A trial follows.

射体与路标的关系虽然说明了虚构位移句中名词成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但无法说明射体和路标与位移动词之间的关系。当射体与路标同时为静态场景时,是以什么为参照而使用位移动词?如果描述的射体和路标都是静态,那么使用位移动词go,come,follow,crawl等有无区别?本文利用顺序扫描的概念,试图解释虚构位移语言表达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顺序扫描

Langacker提出了“扫描”的概念,指的是视解某一场景的不同方式,可分为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和综合扫描(summary scanning)。顺序扫描被定义为由一系列状态构成的认知过程方式,这些状态按照顺序连续地由一个转换到另一个,并不累加。[10]493

对于路径表达,观察者的视线从某一点开始,沿着一定的方向连续地扫描,由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一直到扫描结束。以例1(a)为例,“公路”、“海岸”都是静态的场景,自身不会发生任何移动,这样的句子在看过后能很好地被理解并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沿着公路快速移动,若以运动的视线为参照,给人的感觉是路而非人或其视线在移动,因此,发生位移的不是公路,而是观察者或其视线在移动。在建构语义的过程中,观察者隐现在语言表达之后,而以静态的公路做主语。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使语言文学化而产生了诗意和美感;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静态的东西便产生了移动。在这一过程中,顺序扫描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顺序扫描,观察者激活的就只是各种分散的不连续的位置,在扫描结束后感知不到一个完整的内容。

例9 The river runs from the ocean to the mountain top.

众所周知,流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如果把例9中的river理解为动态的河流,便难以理解,河流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是怎么也不会从海洋流向山顶的。而观察者的视线却可以从海洋沿着河流的走向,一直追溯到山顶,因此,发生位移的不是河流,而是隐现的观察者。在语言的表现层面,虚构了river作为位移动词的实施者。从这一角度来说,虚构位移句是主观性的,观察者的主观性映现到了语言层面。同样都是静态的场景,不同的句子使用了不同的位移动词,例如come和go是因为扫描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enter则强调了扫描过程的终点,crawl突出了扫描速度的缓慢。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汉语和英语一样都存在虚构位移句,使用位移动词来描述没有发生实际位移的静态场景,是因为隐现在语言表达中的观察者或其视线发生了位移,参与了意义的构建过程。凸显静态的场景,以之作为描述的对象,在概念层面是在描述观察者的扫描过程。这种虚构位移表达方式,从认知的角度看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如果以动态的事物作为参照的基准,那么运动的便不是观察者而是静态的路径。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句子多出现在文学性的语言中,在语言现象的背后凸显了人的存在,也使这样的表达具有美感。

[1]TALMY,L.Semantics and syntax of motion[M]//JOHN P KIMBALL(ed.).Syntaxandsemant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181-238.

[2]TALMY L.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M]//PICK H,ACREDOLO L P(ed.).Spatialorientation:theory,research,and application.New York:Plenum Press,1983:225-282.

[3]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conceptual structuring systems[M].Cambridge:MIT Press,2000.

[4]MATSUMOTO Y.Subjective motion in english and japanese verb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6(7):183-226.

[5]MATLOCKT,RICHARDSONDC.2004a.Doeye movements go with fictive motion[G].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6]MATLOCK T.2004b.The conceptual motivation of fictive motion[M]//RADDEN G,PANTHER K U(eds.).Studies in linguistic motivation.Berlin:Mouton de Gruyter:221-248.

[7]MATLOCK T.Fictive motion as cognitive simulation[J].Memory & Conition,2005(8):1389-1400.

[8]STOSIC D,SARDA L.The many ways to be located:the expression of fictive motion in french and serbian[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pace and time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ijeka:Croatia,2005.

[9]〔日〕铃木裕文.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5(1):10-16.

[10]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C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猜你喜欢

路标观察者虚构
路标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路标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虚构的犹太民族?
路标中的学问
看清医改最要紧的两个路标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