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

2011-08-15徐爱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句法母语语篇

徐爱芳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

徐爱芳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英语写作历来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对汉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英语写作中如何减少汉语负迁移影响的方法。

英语写作;负迁移;词汇;句法;语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写作能力无论在英语学习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直接体现出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然而它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错误,例如:写出的文章句式单调、简单句堆砌,遣词造句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这便是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写作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干扰的影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语言母语负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家Stern在其著作《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中提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常常把早已熟知的 L1(First language)的知识作为参照物。据此,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教师应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新的L2(Second language)系统”。

迁移有两种: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时,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我们称之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作“干扰”(interference)。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负迁移则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发生困难。

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中,汉语的习惯会首先自动地出现在学习者的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无论是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还是篇章结构层面无一不受到汉语母语的干扰,从而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汉语负迁移的痕迹。本文着重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三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现象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二、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可体现在目标语言的各个方面,英语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几个方面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 词汇负迁移

词汇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词汇时不知不觉地把母语中的词汇和目的语中的词汇机械地等同起来,造成了目的语词汇使用和含义理解上的错误。由于中国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有限,在其写作过程中喜欢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规则,然后再译成英语。因此,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写作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造词”现象。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看书”写成“see a book”。而正确的表达应为“answer the call”;“read a book”。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词形的变化是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征。汉字是固定不变的,而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英语中的名词通过改变其词形来完成数的变化,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来表达数量的。而且英语中名词的可数与否与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像 news,coffee,bread,water物质名词在英语中是作为不可数名词来处理的。而在汉语中它们却是可数。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就容易出现a news/coffee/bread/water式英语。在写作中会出现这样的句子“Bring me a water!”;“I want to eat apple”等。

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态等的变化,动词的人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用错,尤其在写作中,时态混乱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学生在写作开始还是现在时态,中间就变成了过去时。甚至一句话中时态也不一致。如:

He thought he never give up.

正确的是:

He thought he never gave up.

还有形容词、代词、副词等词类和汉语的混用。此类知识的学习显然需要克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才能奏效。

2.2 句法负迁移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句法方面的影响更深、更广。许多成年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文表达时,总是先用汉语组织信息、形成语义,再用英语表达出来(其实就是翻译),结果写出来的英文句式明显带有母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英文句式规范。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句法功能上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在汉语中通常前置,而在英语中则后置。英文句子的基本语序是这样的:主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其他成分”中最常见的是宾语和状语,状语中最多见的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表示程度、方式的副词。而时间和地点的顺序一般都是由小到大,这一点恰恰和汉语相反。例如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如下表达:

A.The year of 1914 broke out the First World War.(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He last night came to see me.(他昨晚来看我了)

而正确表达应是:

A.The First World War broke out in 1914.

B.Last night,he came to see me.

或者He came to see me last night.

其次,英语句子里,限定性的谓语动词只能是一个,若有几个动词出现,就要通过连词、逗号或非限定形式等手段连接起来,如:

He came in and sat down. He came to see m.

而中文里接连出现的多个动词可以直接排列,不需要连词。如“他进来坐下”,“他来看我”。下面看看学生写作里出现的英文句子:

A. I just had five days stayed at home.(我只有五天呆在家里)

B.He stood there wait for me.(他站那儿等我)

显然是受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这些句子里的限定性谓语动词都不止一个,且都没有任何连接手段。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A.I just had five days to stay at home.

B.He stood there to wait for me.

再次,英语中一个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语加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这样就造成了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个小句只有从句,不能单独成句。如:

It was raining hard,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第一个例子应用逗号练成一句话,二第二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

2.3 篇章层面的负迁移

由于英汉两个不同民族的人长期受其自身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思维方式及考虑问题的角度上就容易产生差异。这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可以发现,有时学生的作文用词正确、语法使用得当,但读起来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地道、顺畅,感觉“汉语气息”太浓,原因就是中国学生作文的行文布局不是按照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来进行的。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的,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然后再进行论述;而汉语却呈“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indirect)方式,即不直接切人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才进人主题。其次,在遣词造句上,英语文章的语言要求客观,求实,简洁明了;而汉语文章的语言则带有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三、英语写作中减少母语负迁移的方法

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汉语思维的干扰不可避免。但针对上述负迁移现象,可以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减少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教学实践可采取如下策略:

3.1 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减少词汇负迁移

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写作质量的高低。大量的阅读是积累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的目的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语言本身,也让其了解相关的文化因素,形成一种英语思维的习惯。对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应当了解汉英词汇的各种不对应现象,防止学习过程中的汉英词汇的简单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词汇的使用范围、语义和语法,培养其语感,掌握英语特有的思维模式,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学会连贯统一地组织结构,准确、流畅、地道地传递信息。

3.2 英语句法练习,克服思维定势

对于句法规则方面的负迁移,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英语句法规则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英语句型造句。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渐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缺乏创新,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思维训练题,克服负迁移,发展其正迁移。

3.3 培养学生语篇意识,进行框架写作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语篇分析,让学生认识两种语言行文习惯和语篇结构以及模式的不同。掌握英语语篇在表意、信息传递上的特点,有意识避免汉语式语篇发展结构。在写作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讨论段落结构,列出结构框架,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框架模仿写作,并提供指导性的反馈。

只有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指导、训练,学生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上,从遣词造句,结构安排到主题表现上都是可以减少汉语负迁移现象干扰的,从而把这种负迁移现象转化为正迁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1]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程静英.英语写作教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

[3]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6).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5]范厚莉.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7(33).

[6]高凡.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浅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7]刘晓玲.汉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6).

[8]王冬梅.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浅析[N].教育导报,2007.

[9]张海彦.母语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J].考试周刊,2009(35).

徐爱芳(1981-),女,河南焦作市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西安翻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1-03-20

猜你喜欢

句法母语语篇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母语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