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语听力理解困难者的认知

2011-08-15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听者二语听力

危 冠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0)

论二语听力理解困难者的认知

危 冠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0)

为了促进二语听力教学,从二语听力学习者出发,对二语学习者听力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分辨语音的能力低,构建语义的能力都不强。要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教学必须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鼓励学习者抓大意、主要内容和关键词等;扩展词汇;启发学生对词、内容和背景知识进行联想,在大脑里构成意义网络,内化语言知识,形成语言习得能力。同时,设计听力各个环节,提供背景知识、关键词,鼓励学习者运用预测、联想和推理等策略,促进记忆转化。此外,大量增加可理解输入的比例,进行听力训练,加大记忆深度,增强信息加工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语; 听力理解; 认知心理学

Abstract:In order to facilitate listening teaching,the cause of difficulties is analy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y are not good at recognizing pronunciation and constructing meaning of English.According to cognitive psychology,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grasp the general idea,main idea and key words as well,enlarge the vocabulary,lead the students to associate words and contents wit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o that they can construct a meaningful net,internalize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develop the linguistic acquiring abilities.At the same time,teachers should design every listening step,provid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key words, and encourage the learners to adopt strategies such as predicting,associating and inferring so that they can transform short-term memory into long-term memory.In addition,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input,doing more practice, deepening the memory and promo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s well.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辨别并检索音和义的过程。根据K lein的观点,言语的理解过程是“从实际语音到意念表达和交际意图的转换过程”,经过从音位、词汇、语法到意念表现等的转换,从而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1](P134-136)本文基于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点,探讨第二语言学习者听力理解产生困难时语言处理、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诸多方面的原因,提出在二语教学时,应根据听力认知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创造条件,教会学生认知策略,设计听力各个环节,开展多层次的教学,进行听力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一、二语听力困难者的特点

1.分辨语音的能力低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听者根据语境辨别词义。语言心理研究表明,听者要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必须在意义连贯的语句中加工并积累语流里的音节。但二语学习者往往目的语积累较少,语音知觉性较差,辨别能力较低,在碰到困难时容易中断理解过程。比如,学生一碰到生词就会查词典,一碰上长句难句就一无所措。英语语音在语流中产生音变,如同化、连读、爆破等现象,升降语调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果学生不熟悉,也会缺乏根据音节辨音和排除语言障碍的能力。

词汇的音节和语音是关键。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具有不同的特点,学习者内部词汇少,并会将自己的本族语特点负迁移到英语,影响检索速度和效率,从而影响对语音的辨别能力。

2.构建语义的能力不强

听力过程就是根据语音进行词汇检索和语义构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本族语学习者重在注意实词,重视信息的意义;而二语学习者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已知信息,过分依赖字面线索,造成信息丢失和误解等现象。[2]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经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知识面过窄或者过浅,在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时就会出现差错。

信息理解过程也是意义构建的过程。构建能力不强,往往对课堂提问、归纳段落和文章大意等练习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有研究显示,听力考试中要求组织文字的项目如听力填空和回答问题等常常扣分最多。

二、了解听力困难者的认知特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1.内化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的是二语学习者的目的语知识和运用该知识加工语言的能力。在听辨这个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中,[3](P56-58)学习者可以利用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迅速检索听到的内容,通过分析,确定意义,并存入大脑记忆库。同时,听者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对方,表达自己理解了的内容,整合和重建信息。可以看出,在听力这个动态的解码编码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是信息加工的基础。学习者在自己的世界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语义功能和语篇功能,实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转化,深入理解真正意图。

听力学习困难者在词汇和语法知识往往匮乏。以英语学习为例,二语学习者要根据词汇来推测句子的意义。听者听到“T om used to spend half an hour in reading every day.”问题为“What does the speaker imply?”这个句子理解的关键在于“used to”,该词意为“过去常常”,表示动作过去发生的频率,而现在不再发生了。所以该句的言下之意为“T om doesn't spend half an hour in reading every day now.”在听力对话中,这样要推测语义的项目很多。如果听力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不够丰富,就会导致听力理解不成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词汇和语法,推断言下之意,理解说者的真正意图。

语言规则内化以后,二语学习者可以运用语义分析和语篇理解等加工方式加强听力理解。语义能力指的是根据词在语境中的变化来判断和识别句子的意义。如两人坐在窗户边,一方说“Ifeel a little bit cold.Would you please…?”听者马上就知道他是想关窗户门,而不是别的意思。语篇知识指的是篇章的结构和句子之间的衔接等等。如“firstly”,“secondly”等顺序词有助于学习者理清逻辑关系。语篇能力还体现在综合理解上。如有人邀请Nancy去参加晚会,Nancy说“I have a speech tomorrow.”经过推断,听者就会得出“Nancy has to prepare for the speech tonight and she will not go to the party this evening”的结论。如果缺少语篇知识,听者就不能及时获得线索,导致听力困难甚至失败。在课堂中要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练习,多推断,在听的过程中提高效率,达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2.运用认知策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听力理解是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机制与听力语料、交际环境等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4](P39-4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功能在解决语言问题中起基础作用。[5]根据语言的节约原则,说话者往往将对方置于同样的文化背景与知识层次上,话语中隐含着很多不言而喻的知识。从而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差。在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听者必须运用认知策略最小化信息差。

学习者内部的语言识别系统能加工语言形式和意义,认知监察系统调控理解过程,能对暗含或缺省的信息进行添加、补充和推断等加工。这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手段和“自下而上”的语言辨认方式形成互补关系,有助于排除听力障碍。

3.提高信息加工能力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信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信息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转化过程中,有可能丢失和误解而影响听力效果。[6](P66-68)

感觉记忆是直接进入大脑的信息,在大脑中停留时间短。听者给予注意的信息可以进入短时记忆。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选择,抓住关键信息,将信息进行加工,根据问题筛选信息,抓住主要信息,区分次要信息。

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经过精细加工比如复述,变成长时记忆,内化为学习者的内部知识,参与信息的理解。熟练的学习者熟悉成语、谚语和习惯用法等语言形式,对信息进行精细的加工,能根据其引申意义联系语境快速做出反应,简化信息加工过程,推断出言下之意。

听力过程中,信息的加工过程既有序又交互。已知信息是储存于学习者大脑里的长时记忆。学习者能区分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激活长时记忆,促进短时记忆加工,用已知信息来理解新信息,达到提高听力效果的目的。熟练的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往往能及时选择有用信息,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7]有心理学研究显示,听觉对信息的吸收率只有11%。因此听力学习困难者要加强长时记忆的转化力,降低听力的困难程度。

要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教学必须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应大量增加可理解输入的比例,进行听力训练;创造条件鼓励学习者活用语言,抓大意、主要内容和关键词等;扩展词汇;词连句和句连篇;启发学生对词、内容和背景知识进行联想;加大记忆深度,促进记忆转化;在大脑里构成意义网络,内化语言知识,增强信息加工能力,形成语言习得能力。同时,应设计听力各个环节,提供背景知识、关键词,鼓励学习者运用预测、联想和推理等策略,从而达到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1]Anderson,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M].New Y ork:W.H.freeman,1985.

[2]王林林.听力课堂中心里焦虑的认知分析及教学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8,(8):106-107.

[3]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5]周天豪.基于元认知理论的传递式听力教学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4,(4):45-48.

[6]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7]文秋芳.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学习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A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Listening Difficult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WEI Gu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 417000)

H31913

A

1671-9743(2011)01-0117-02

2010-11-28

危 冠(1977-),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生,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听者二语听力
劳工(外二首)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