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民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
2011-08-15丁玉琴
丁玉琴
(1.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安徽淮北 235000)
论网络民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
丁玉琴1,2
(1.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安徽淮北 235000)
网络发展对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由于网络民主具有平等性,可以广泛搜集民意,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无障碍沟通,并能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民主;网络民主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民主的发展。造纸以及印刷技术的发展使能接受教育的人群增加,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人的权利意识觉醒,更多的人为争取权利而斗争,从而推动民主运动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产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激发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网络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网络的巨大潜力将使民主更加具有活力。
一、网络民主的内涵
“网络民主”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部分。网络民主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马克·波斯特,他在《网络民主——因特网和公共领域》一文中把网络民主界定为网络民主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加强和巩固民主的过程。网络民主可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而实现的“电子民主”、“数字民主”等新渠道、新形式。也就是说,“网络民主”可以视为“电子人”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形成“网络社区”,依托“网络社区”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兴民主形式。在我们中国根据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所谓网络民主,是参与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直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
二、网络民主的特点
首先,网络民主具有平等性。传统的民主实现形式只能实现公民参政议政在理论上的平等而无法实现实践上的平等。现实社会中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外在条件的不同,影响着公民政治意愿的真实表达。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使公民排除身份、地位、权势、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干扰使公民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政见却不用担心会被打击报复。公民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参政议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在网络中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网络促进了公民在政治上平等的实现。在网上,只要符合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你的意见与政治家的意见一样受到重视。比尔·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优点之一是“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容易实现。在虚拟世界里,每个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
其次,网络民主可以广泛收集民意。传统的民主形式收集民意受时间、空间、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而网络民主突破了时空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可以上网,在网络上都可以真实地发表自己政见,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形成社会舆论。网上民意调查为公民表达自己意见提供了简洁的方法。政府通过网络调查能征询到广泛的民意。民意收集的范围越广泛,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越科学越符合民情、民意。决策符合民情、民意本身就是民主发展的要实现的目标。
第三,网络民主可以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传统的民主形式实现民意上达或上情下达需要通过中间代表进行沟通,由于代表自身出现集团化等原因导致民意上达中央的过程中出现曲解或删除而使中央不了解真实的民意;同时上情下达的过程中“上意”被变通、忽略而使上情不被民众所了解,以致产生误解导致社会不稳定。民主的实现需要上下的良性互动。只有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上下的良性沟通,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网络民主突破了传统民主实现形式的局限,实现上下沟通畅通。公民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政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理由,中央可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感受民意;中央把政策法规和政治运作程序等发布到网络中,公民可以直接领悟中央意图,减少误解而产生的矛盾,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四,网络能实现有效的民主监督。传统媒体监督往往以间接监督为主,监督信息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种间接的监督过程中,时间的拖延和信息量的损耗不可避免,加之中间环节可能产生许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原本就缺乏强制力的社会监督效力则有可能化为乌有。而在网络中,网民可以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将监督信息迅捷传送到目的地(只要监督主客体之间共存于网络之中)。因此,监督更加直接、廉价、便捷,也使网络监督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传统媒体监督一般仅限在影响较大或很特殊的典型个案,大量的民情、民意以及事件难得关注。网络监督可以普遍关注民情民意。传统媒体的监督报道一般呈单向性,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网络监督可以及时反馈各方意见,沟通各方意见。网络监督相对于传统媒体监督而言,则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第五,网络民主具有直接参与性。网络是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最好的途径,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不需要由别人代劳。公民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参政议政的信息,实现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监督政府决策的执行。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公民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网络的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又大大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经济成本。由此可见,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民主的一种最突出的表现。
三、网络民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网络民主的优点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它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第一,网络民主与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简单来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最为根本的政治价值追求。网络民主可以促进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的巩固和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只要重视发挥网络作用,就能确保人民当家做主。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发布平台。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对相关信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水平。政府通过网络及时发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信息可以使网民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发展动态更好地参与国家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网络交互平台。网络民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互动性。每一位网民都既可以接受信息,又可以发布信息;既可以是信息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受传者,这种双重身份的统一,让网民重新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觉。网络交互平台的设置,将成为政府与广大网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重要场所。通过网络政府可以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管理更多体现人民意志。再次,是要建立健全网络参与决策平台。利用网络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管理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公开性、透明性。民众通过网络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与专家、政府充分协商形成决策结论。这样形成的决策结果有利于抑制权力滥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网络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网络可以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网络民主是一种参与式民主,它强调更多的参与和更直接的参与,它主张更多的直接民主的成分。网络投票、网络选举可以实现更多的、更直接的参与。选民通过网络联名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实现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直接沟通,选民通过网络了解候选人的基本资料,考察候选人的民主意识、政治倾向、关注热点等,确保选出能真正代表选民意志、愿意为老百姓说话的代表。候选人通过网络发表观点获取选民的支持。网络民主有利于选民参与选举,减少委托选举,提高群众参选的积极性;网络民主有利于人大代表更有效地履职。网络民主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人民代表通过网上开博等形式实现与公众的直接沟通,使自己提案及时、便捷地反应民情、民意的变化,把最基层、最真实的民情、民意反映给最高权力机构,为国家决策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依据。网络民主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的实现。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前提,通过网络民主可以广泛征集民意,让每一位民众都能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降低民主集中制的实现成本,使集中更能体现民主的本意。
第三,网络民主与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网络民主能提高共产党执政的透明度,增强民众对党的信任。政府信息的充分、及时的公开有利于形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化解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政府要从网民“要我公开”转变到“我要公开”,争取主动权。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信息公开,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前提。历史上,我们党曾用传单、喇叭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在信息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互联网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呢?网络民主是执政党联系群众最好的途径,网络可以架起党群沟通的新渠道。互联网跨越了地域疆界,突破了组织界限,实现了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之间的直接沟通,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有益补充。通过网络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民情、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网上察民情、网下解民忧的长效机制。政府应该通过网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强调传媒意识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例如政府信息终端、主流门户网站、政论性网站以及网络论坛,向社会宣传国家执政理念、政策法律、施政方针以及政府措施,以获得公众支持从而引导舆论主流。
[1] 郭小安.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及辨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
[2] 梁保稳.论网络民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J].新西部,2009(22):82.
[3] 袁峰.现代传播技术与深度民主的发展[J].社会科
学,2004(11).
责任编辑:石柏胜
D621.5
A
1671-8275(2011)01-0032-02
2010-11-28
丁玉琴(1971-),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大学政治学系2007级马克思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