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伦理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优化的创新思路

2011-08-15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伦理意识院校

向 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生态伦理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优化的创新思路

向 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生态伦理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它在目标上追求现代化公民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在评价方法上主张从单一走向多样化。基于此,生态伦理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优化的创新思路。

生态伦理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生态伦理代表了21世纪人类的文明类型的演进和伦理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必将是一种实际有效的伦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来组织,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对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存在明显的缺失。因此,生态伦理教育使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逾跃了它传统的界限—注重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其也纳入到伦理道德的领域,即人类在道德上不仅要关爱他人和社会,而且要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承担起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不能任意践踏和破坏自然,这就是生态伦理教育价值意蕴。

一、教育目标:强调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生态伦理教育应采取多学科渗透教学方式,教育目标是培养当代高职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具有主体自律“生态型公民”。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高职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在教育目标上都强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国家前途。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时代,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承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是当代中国必然选择,而构建“两型”社会就必然要求学生从思想道德层面上认识到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重大影响,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做到主体自律。正如前苏联生态伦理教育学者佩德里茨金说过:“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一旦变成人的内在需要,它就会在解决生态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生态伦理教育必然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之一。

生态伦理素质是现代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人类不仅是大自然的开发者和享受者,更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生态伦理教育是对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是一种利他主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存在相处的一种新价值观念。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使当代高职学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责任,是高职院校“两课”教育应有之意,也是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和社会主义中国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

二、教育方法:着重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当代高职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生态意识和政治意识。从而促使高职学生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要求。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要使高职学生喜欢并主动接受,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实践教学环节来加深高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教学原则和方法。而生态伦理教育属于养成性道德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生态意识,更要在实践中具体践行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仅仅注重课堂的知识传授是不能达到生态伦理教育目的的。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对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目的的。因此,两者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相通性。

教学方法的相通性要求打破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依据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确立以学生参与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关心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和一些流行的语言,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生态意识。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尤为关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采取多种方式,活跃教学气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师生共同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自然平衡协调、爱护资源的世界观,变物质消耗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理性的价值观,促使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此外,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大学生要通过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直接养成和体现出良好的生态伦理行为。每个拥有生态意识的大学生要将生态意识付诸于行动,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现在生态意识不强,生态行为不容乐观的现状,促进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教学考核问题,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难点,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推动和深化其他教学环节的改革。要彻底改变一次考试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采取结构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全面的考核。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可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如社会调查报告,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出勤和平时作业等,期末考试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如开卷、口试、小论文答辩等。期末统考的范围要扩大,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应该包括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及运用思想政治课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思想政治课理论落实到行动上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增加材料分析等题型,重在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综合的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生态道德情感教育、生态伦理意识教育、生态实践教育等,这就决定了生态伦理教育的课程评价不能是单一的方式,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一些高职院校采取的单纯笔试评价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生态伦理教育目标与学生生态意识形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态伦理教育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应该将行为观察、问卷调查、作品展示、访谈等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唯有如此,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教育效果。

[1]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13

[2]欧阳志远.最后的消费—文明的自毁与补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7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Innovative ideas on Optimization of the Vocational Political Curriculum System

XIANG Hong
(HuNan Industry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 ,Hunan)

Strengthen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ics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modern,I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From the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yste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tart,That ecological ethic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so has Interlinked,Therefore,Politic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be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in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ecological ethics and channel carrier,The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be vocational colleg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tent.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political course

G621

A

1671-5004(2011) 03-0147-02

2011-2-14

[基金课题] 本文系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创新研究”(CYKYJ201009)阶段性的成果之一。

向洪(1973-),男,湖南凤凰人,硕土,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伦理意识院校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