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及能力调查与思考

2011-11-07陈建平李秀琴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陈建平 李秀琴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7;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及能力调查与思考

陈建平 李秀琴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7;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跨文化交际,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四川部分高校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展开调查,揭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有效增强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强化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增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语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受索绪尔(F.de Saussure)和乔姆斯基(N.Chomsky)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过多注重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s)讲授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学生一再的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失败引起了外语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以唤醒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大学能力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中的《走进多元文化》(2005),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中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2006)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回到了语言的源头,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将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提出了语言的交际属性,从而扭转了语言与文化相互孤立的纯粹认识系统的教学理念,这是外语教学理念的回归,满足了语言知识的掌握,也实现了文化的诉求[1],正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在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与接纳中,获得一种文化视野”[2]。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怎么样呢?本文以四川某两高校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调查为切入点,力图找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目标语社会文化能力[3][4][5][6]培养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二、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调查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所反应出的种种问题,就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调查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针对实际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建议,以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增强。

2.2 调查方法、对象

笔者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而开展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四川某两所高校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4.40%。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医学、护理、物理、自动化、建筑、社科、机械等不同的专业,其高考(英语)平均成绩106.44分(总分150分)。他们经过中学阶段以及大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在做调查测试卷时基本没有语言障碍,因此,对他们进行测试卷调查能较真实地反映他们在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或者说他们的英语社会文化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反应。

表1 各专业(有效)抽样学生人数

2.3 调查内容、形式

对于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内容,有学者认为可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还有学者则主张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笔者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设计了一份涵盖知识文化、日常交际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7][8]四大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涉及认知、行为及意识。测试卷分为四部分,共40题,每部分各10题。其中第一部分为目标语社会文化常识(历史、地理、政治、文化),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第二部分为日常交际问答和交际场景语言反应,同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第三部分为在不同交际场景中语言行为(Verbal behavior)应答测试,采用选“得体”A(Appropriate)与“非得体”I(Inappropriate)的形式,,第四部分为在不同交际场景中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反应测试,同样采用选“得体”A(Appropriate)与“非得体”I(Inappropriate)的形式。全部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比较客观可信。

测试卷中的问题是根据中国学生在与目标语人士的跨文化交际中通常出现的情况,参考几方面材料编写而成的:(1)笔者在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教学中发现的跨文化交际普遍问题;(2)外籍(目标语)教师所提供的他们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经历;(3)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的中国学生在与目标语人士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的语用错误以及大量近期出版的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文献;(4)王振亚老师的社会文化测试卷[9]。

表2 测试内容构成

2.4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找出学生在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哪些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笔者对每一个问题的错误人数进行了统计,本研究使用SPSS13.0进行了数据分析。

其中,高考成绩与问卷评分结果无相关,r=0.11,p〉0.05;问卷评分结果无性别差异,t=1.64,p〉0.05。这一点与众多学者[10][11]的调查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充分说明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度低,且落后于语言能力:高考(英语)平均成绩106.44分(总分150分),平均得分率70.96%,而调查测试(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平均正确率仅55.52%。

表3 各设题范围(四部分)正确率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调查结果突出反映了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9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2]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乃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实现全球化语境中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便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3.1 强化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的孪生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不可或缺性[13]。在语言教学中,我们要把文化传输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语言驾驭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逐步了解异域民族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及宗教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不同的言语行为中蕴含的文化特性,自觉接受异域文化的熏陶,从而,让英语学习者产生与目标文化交流的迫切愿望,进而增加学习者与目标语更多有效接触,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创造积极主动的机会。也就是说,跨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与此同时,Claire Kramsch在亚洲英语教师协会第三届国际会议上指出,“如何在交流中充分理解语言中蕴涵的文化背景成为外语教育界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14]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既要追求交际双方语言形式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语法上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还要强调言语行为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15]。

根据意识影响或决定行动的原则,只有在跨文化意识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既拥有语言交际能力又提高文化理解能力[16]。毕竟,“具有跨文化人格的人,其观念形态、世界观呈现出一种对面临经验的开放性,承认、接受并欣赏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内心整体意义上的增长,是一种心灵的丰富与充实,是一种人性的升华”[17],而这正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3.2 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依然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增加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信息含量,将系统文化知识课程(如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西方哲学思想等)纳入课程编制的考虑范围,强调教材编撰的系统性,尽量避免因我们的教材编写而误导学生英语文化的习得,测试卷中第11题:

What would you respond to the teacher’s greeting at the beginningofan English class?

A.“Good morning,teacher!”B.“Good morning!”C.“Teacher!”D.“Morning!失误率高达92.54%,而这正是中学教材的原版复现,即使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也依然能听到“Good morning,teacher!”这种很不合英语表达习惯(文化)的声音[18]。至于这些完全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表达:“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Could I have a hamburger,please?”或“Can I have a coffee,please?”更符合)“Please tell us 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lady.”(“Could you please tell us 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lady?”更符合)又会怎么样呢?是否符合英美人日常交际规则(包括礼貌性原则、得体性原则),这是我们教材编写时必须好好把握的。尽量选用原版外文资料(真实语言材料)进行教学,真实材料不会根据一定的语法结构进行有意识的编排,也不会为了突出某一种语法规则或句型而有意识地组织语言材料,更不会使用学生熟悉的单词取代一些不熟悉的单词。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进入教材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在纯正的英语文化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学习目标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目标语文化知识。此外,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资料,开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等,也是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的重要任务。

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重视学生的经验;遵循学生跨文化观念形成的阶段性特点;满足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的内隐性需求;协调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根本原则是必须遵循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平衡社会、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课程设计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选择应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理解、探究能力为核心,在促进学生对异质文化理解与尊重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人格成长及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的建立”[19]。

3.3 增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一方面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深厚的英汉文化修养、广博的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知识(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和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英语教师自己具备了对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深刻理解力及扬弃、贯通的能力,才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为此,应紧紧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建立一种以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机制,增加与目标语人士的交流与相关问题探讨,争取留学或出国培训,或采取讲座、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使教师不断接触多元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和本族文化)、广泛摄取跨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跨文化意识。

3.4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合理有序的课外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具有明确主动性的自主学习,目的性也很清楚,这往往能导致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好的学习成果。首先,随着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展自主学习。第二,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观看英美原版电影(也包括涉及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电影,如《推手》、《刮痧》等)、浏览目标语国家主要媒体网站,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21][22]。再者,科学合理规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角和英语文化周(包括戏剧表演、英语小品、英语歌曲、英美文化图片)等活动,邀请外籍教师或留学生做目标文化项目阐释与分析(文化知识讲座),并扩大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直接交流和沟通中(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等等)潜移默化地增强跨文化意识、锻炼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合理引导并拓展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充当帮助者、指导者、顾问、组织者、激发者、诊断者、评估者、协调者和监控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将目标语社会文化知识和目标语社会文化能力融入英语学习中,无疑会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共同提高,以避免诸如文化常识缺乏所带来的尴尬:测试卷中第9题涉及“9·11事件”爆发在哪一年,居然失误率高达27.61%。

四、结论

21世纪是跨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对文化能力作用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其实,交流中出现的不和谐、误解甚至摩擦往往都是因为文化能力欠缺(按母语文化模式对待目标语文化)所致。如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刻不容缓。“但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23],才能实现大学英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24]的教学目标。

[1][14]李立.文化意识培养:外语教学新热点[N].21st Century---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Review.2005.11.7.

[2][19]盛雪梅.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审思[J].中国外语,2008(5):10-14.

[3][9][10]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32-36.

[4][21]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999(1):43-4

[5][11]钟华,樊葳葳,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19-34.

[6][7]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8][17]胡超.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2005(3):60-64.

[12][2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3] Hadley,Alice.TeachingLanguagesinContext[M].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ofIllinois,2000:351-354.

[15] 许力生,吴丽萍.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习得问题的反思[J].中国外语,2006(4):76-79.

[16][20]陈建平,杜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159-160.

[18]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

[22][23]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9.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HEN Jian-ping LI Xiu-qin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Department,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ichuan,Nanchong,637007,China)

The objectiv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fost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a well-rounded wayand improve their general cultural awarenes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non-English majors’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ICC,conducted in twocolleges in Sichuan Province,this studyis toinvestigate and reveal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enhancing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improvingICC in the newera:Tocultivat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to reconsider the curriculum-designing,develop instructors’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guide students toextracurricular self-stud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ntercultural awarenes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target language

G12

A

1671-5004(2011) 03-0154-03

2011-5-11

本文为川北医学院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项目“大学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系统培养研究”(项目编号:09-19-30)成果。

陈建平(1974—),男,四川仪陇人,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学。

李秀琴(1974—),女,四川巴中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基础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