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的理论研究
2011-08-15温洪泽
温洪泽
(广东药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体育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的理论研究
温洪泽
(广东药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话教学解构了教师的话语霸权,使教学在尊重、信任、合作的良好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的“传递中心体育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体育教学更具有人文精神。
对话教学;体育教学;对话
对话是人类生活的本质,也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从人类产生到现在,不同的民族、阶级、文化都在进行着五彩缤纷的对话。对话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在古典哲学和近代哲学中,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曾经被思考过,但该思考由于受历史经验的束缚,把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草率地概括为主客体二元对立和个人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当代的认知科学、语言理论和科学解释学证明,孤立的、绝对的、自由的自我观念仅仅是以往哲学的一种设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新的哲学、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社会理想必然出现。哈马贝斯就提出了这样一种人类社会理想:“对幸福的追求”,不是指聚敛可供人们私人处置的物质性东西,而是指去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相互共存占统治地位,满足也不再意味着一个人在压抑他人的需求方面获得成功[1]71。
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主体间性、关系本位论、外位性、理解等思想,都是在讨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一种互为平等的双主体关系。对话理论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表现出坚强的生命力,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等领域。毋庸置疑,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对话”时代。
1 对话教学的思想精髓
传统的教学称之为“传递中心教学”,所谓“传递中心教学”就是指教师向学生片面地传递“制度化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教育思想引导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是知识的存储器。教师拥有话语霸权,学生处于被动和盲从地位,师生之间是典型的“我 ——他”或者“我 ——它”关系。由于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的个性受到漠视和压抑,人格发展不均衡,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话教学将教师、学生、文本当作相互平等的主体,强调主体间的尊重、理解、信任。在交往中师生人格平等、机会均等,双方彼此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创造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并随时做出积极的引导。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融入到学生之中,跟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想和观念的碰撞与互动。在对话教学中,师生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主体共同步入“我 ——你”关系。
1.1 尊重的教育
尊重的教育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材、师生互相尊重。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其他的教学方法一样,它必须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心理特征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规律、量变达到质变规律、学生个体差异性规律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守教育规律,恰当、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对话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对话教学主张师生间平等对话,平等享有话语权。对话的基础恰恰是在师生双方吃透教材精神、领会教材意图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对话之前,师生都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并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对话。而不是脱离教材的泛泛空谈。这样既能达到理解教材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对话教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盲目和空洞。
对话教学一向重视师生间的平等、互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学生一样,教师是知识的寻求者、发现者、获得者,教师要和学生一道致力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养成、文化的传承、品德的修炼。
1.2 合作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容器,而且还可以做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将信息反作用于教师,师生通过信息交流就构成了真正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学相长。韩愈讲的“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与其说是告诉我们“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什么都)比学生贤能,(教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所长,(只是)如此罢了”,还不如说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1.3 人的教育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2]73。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然而,由于受科学理性的支配,传统教育的教学过分关注知识传授的数量、质量、效率、效益,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构成人之整体性的生命和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方面则被边缘化[3]。对话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承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对话教学不仅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对话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态度,情感的变化,意志的培养,价值观的提升等。对话教学的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相对完善的人。
2.体育教学中需要对话教学
体育教学虽然不是以传授技术、技能为最终目标,但是技术的学习,技能的获得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媒介。通过适当的技术、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增强运动能力,培养运动兴趣,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为将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如果离开了技术和技能的练习,体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众所周知,合理的运动技术是建立在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的,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的、最合理的运动方式。它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其科学性不容置疑。运动技能则是通过科学地、长期地、系统地运动训练而获得的运动能力,其本质是神经系统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不论是运动技术,还是运动技能,都不可能短期内形成。除了对技术原理清晰理解外,必须付出艰辛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取。这种技能获得的长期性和困难性,给体育教师埋下了“话语霸权”的种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以形成运动技能,强迫学生进行大量的枯燥练习,导致学生情感受到压抑,兴趣下降。教师用权威达成教学愿望的同时,缺乏一定的耐心和必要的解释说明,这无疑将会驱散学生的学习热忱,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3 体育教学中对话教学思想的引入
3.1 课程设置过程中引入对话教学思想
体育课程设置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成败。打个比喻,课程设置就好像自助餐厅里提供的饭菜一样,饭菜的种类、质量、味道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可口的饭菜可以激发消费者的食欲,进行畅快淋漓的消费,餐厅赚钱,消费者满意,两全其美;相反,不合时宜的残羹冷炙只能换来消费者的厌倦,商家门庭冷落。
体育课程设置者要站在对话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愿望。多开设一些集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时代性于一身的体育项目,少开设一些趣味性不强、简单重复的周期性项目;增加体育选项课的比重,减少体育限选课的比重;身体素质训练要巧妙地融合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教学过程中,单独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课,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要把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及各种校内体育比赛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学校应尽可能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器材、技术支持。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器材、场地十分陈旧、落后,体育项目的开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还要求助于对话精神。只要校方和体育教师能够本着对话的宗旨,开诚布公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再艰苦的环境,再陈旧的器材,再过时的运动项目,学生也会欣然接受。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髦的项目学习不可怕,学生没有像样的场地运动不可怕,甚至学生没有什么正规的体育课上仍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自己的话语权被剥夺那才可怕。很多时候,学生们需要的并不多,他们只是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能够把他们当朋友一样促膝谈心。
在我国,体育课程多由相关专家制定,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毋庸置疑,但是,由于长期脱离教学实践,对一线师生的实际需求与困惑缺乏亲身感受,在课程制定过程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适当聆听学生的声音。让部分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制定者,亲身参与体育课程的制定,把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实际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体育课程。这是体育专家、体育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对话,更是地方、群众间的对话。
3.2 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入对话教学思想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4]128。它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操作环节,直接决定着课程目标实现的优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却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对课程实施的研究不多,相关的理论也比较少,课程实施制约了课程目标达成。一位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主要官员曾撰文指出:“目前不少学校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国家教委发布的各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的学校甚至相当严重:任意增减课时,对所教授内容不恰当地拓宽、加深、拔高;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频繁地举行统考、统练等等”[5]。可见,课程实施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我们缺少研究而销声匿迹。
对话教学是达成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制定者、课程实施者、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对话。通过对话,课程制定者可以向课程实施者传递课程中潜在的价值观念和期望,提供一些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宝贵建议;通过对话,课程实施者之间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交换经验和看法,取长补短;通过对话,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可以及时传达给课程制定者和课程实施者。这种真诚对话,及时沟通,无疑会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课程实施不仅需要课程制定者、课程实施者、学生的同心协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将为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对话与交流将为体育健康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
3.3 体育评价过程中引入对话教学思想
体育评价是以体育目标和理念为基本标准,以事实为依据,对体育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性的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双边合作活动,一种动态性的评价。因此,体育评价具有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广泛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激励性[6]130。体育评价既是对现状的评估,又是未来改革、发展的现实依据。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去向。
在我国,体育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心理;重整体,轻个体;重量化,轻质化。在学校体育考核过程中,考核的重心依然是运动技评、运动达标和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缺乏适当的考量,导致了体育过程目的与手段脱节、断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需要引入对话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者,地位的不平等造成被评价者难免有心理压力。在对话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评价者不能只是教师,还必须体现被评价者的主体对位。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要以主体地位参与,从评价目标的制定,到评价信息的反馈,到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直到最后得出评价结论。由于亲身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体验了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价值,消除了以前那种“被评价,被定义”的被动感受,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促进心理的完善发展。
终结性评价易于操作,结果量化度高,为体育教师所青睐。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爱好、体育认知、习惯、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更需要相当的毅力。因此,形成性评价周期长、难量化、主观性强。很多教师都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其特有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因为他的“难操作性”而望而却步。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各行其道,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对话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必须在体育评价过程中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关注形成性评价。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状况都不相同。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风吹”的做法,把评价标准简单的分成三六九等。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对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运动素质、体能等指标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一个取得进步的学生和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应该得到嘉奖。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人文关怀,同时也是“正强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它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的魅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提供可能。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跟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对话,获取被评价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体育运动情况,对学生的综合体育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判。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要结合运用,有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心理量表来作为辅助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评价结果是暂时性的,不能一锤定音,它是过去的反应,不代表将来。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甄别,而是肯定和鼓励,改进和提高。作为学生、教师、家长,要客观地看待评价结果,理性地对待评价结论。
4 对话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1 归还学生话语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话语权”,或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代替学生自身的领悟,或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预设的框架和结论之中,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活力[7]110-111。对话教学则反对“话语独裁”,承认对于一个命题的理解可能是多元的,甚至是无限的。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对话教学必须归还学生应有的话语权,使学生能够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跟教师同堂对话,发表他们对体育教学的意见、想法和愿望。使教学过程由以往的教材 —教师 —学生单项式的知识传递变为由教材 —教师 —学生—教师 —教材 —教师 —学生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本质上是教师、学生、教材主体间的相互对话与共鸣。当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时候,这种教学情境就必然极富创造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非预期性的结果。这些创造性的、非预期性的因素,恰恰就是我们精心设计地、最宝贵的课程资源。知识就是在对话过程中通过主体间的交流、碰撞,动态生成和自主建构的,对话教学追求的就是教学过程本身及其动态生成因素的教育价值。
4.2 避开误区,进行真正的“对槐”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对话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对话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由于对对话教学的内涵理解不深,人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容易陷入“满堂问式对话教学”、“复制式对话教学”、“电影式对话教学”、“漫话式对话教学”的泥淖。“满堂问式对话教学”是一种忽视文本主体而形成的浅表性问与答的弱智对话[8]8,是对对话教学的简单理解和低级运用。常表现为教师满堂的缺乏启发性和思考空间的对话,学生未经任何思考即可流利对答。“复制式对话教学”是指以复制文本、学习资料、发言稿为参考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没有人插话,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发言完毕即对话结束。“电影式对话教学”是指对话的组织者将对话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进行“电影制作”,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放映。整个对话过程就像一部导演精美的电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漫话式对话教学”是指学生脱离讨论话题,进行随意调侃。
通过对上述对话教学误区的解析,我们就找到了实施对话教学的关键 ——有效话题。要实现真正的对话,对话的组织者必须提出有对话价值的问题,即,要提出两难性话题或开放性话题。
所谓两难性话题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两种解决方法,任何一种解决方法都有利有弊,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陷入两难境地。比如在同场对抗性项目比赛中,面对对手的无理挑衅应该如何应对?冲动战胜理智,以暴力手段回应对手的挑衅,固然可以解心头之恨,但难免遭到严厉处罚;理智战胜冲动,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虽可避免节外生枝,但心头之气实在难消。这类问题,弹性大,挑战性强,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无论是收集研究资料还是参与对话,学生都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寻求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在求解的过程中就有效抓住了对话教学的精髓,践行了对话教学。
开放性话题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多元话题。这种话题允许多种理解并存,接纳多种解决办法,不强调唯一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立论有据就行。例如,运动员在获得奥运冠军后应该如何致谢?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对不同国家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对运动员所处国家的文化特征,尤其是要对意识形态要有比较清晰的把握,这样才可以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回答。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以激起他们讨论的热情。开放性话题即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两难性话题和开放性话题是大量存在的。体育教师要巧妙运用这种具有启发意义的话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3 深化课程改革
目前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仍就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课程开设的项目少,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小。体育课程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重实践,轻理论,考核方式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部分高校在开设体育项目时忽视学生的兴趣、个人发展,或许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问题。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进行体育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也必将把体育事业诠释成一种强权政治。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存在于社会之中,应该也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现代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心理、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意识、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培养。西方的竞技体育项目注重竞技能力的培养,东方的武术、养生术则注重内心的修炼和品德的养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要博采众家之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融合,内与外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社会需要与学生需求的融合,建构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创新、发展;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身心;既能广泛适用,又能区别对待的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对话教学是当代教育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话教学中的尊重理念、合作精神、人文关怀,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和平、发展,不谋而合。对话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它更是一种教育哲学、处世哲学。对对话教学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丰富繁荣教学理论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把对话哲学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解决争端,求同存异,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1]陈学明等.通往理解之路 —哈贝马斯论交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2]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马立.关于调整中小学教师计划的若干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94(10).
[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陈菊,熊宜勤.论对话教学的交往性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8]余国良.教学对话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消解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Dialogue Teaching in P.E.Teaching
WEN Hong-ze
(P.E.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Being a new educational idea,dialogue teaching is extremely valuable both 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Dialogue teaching deconstructions teacher’s hegemonic discourse which assure that teaching activity should carry out in a respect,trust and cooperation atmosphere and it also makes students to study initiatively,actively and creatively.Dialogue teaching and delivery—centered P.E.teaching will complement each other very well which will make students to study attentively,to develop multiple abilities and to make P.E.teaching more humanism.
Dialogue teaching;P.E.teaching;Dialogue
G807.04
A
1673-8861(2011)02-0101-05
2011-03-16
温洪泽(1978-),男,江苏省连云港人,广东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