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2011-08-15李海燕罗海燕
李海燕, 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李海燕, 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把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英文,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由于旅游资料中景点介绍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景介材料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突出当地的文化特点,二是要以读者为中心,让他们能读懂。因此,要达到两种语言的完美结合,那就要求我们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直译、意译和音译等方法。
景点介绍;文化;翻译原则和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浓厚。丰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外游客。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将中文旅游资料巧妙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对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开拓旅游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汉英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旅游资料的英译本要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增强并提高外国游客的兴趣,最终达到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目的。因此,作为译者应该坚持以译入语的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以前的信息进行删、减、增、改、缩及释等。同时,又不会导致本国文化失真。做到了这两点,基本上也就达到了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标准。
一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中西旅游资料差异
旅游资料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景点介绍、景点名称介绍、宣传广告及导游图等[1],其中景点介绍是旅游资料的重要部分。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中英旅游资料中的景点介绍在风格上会有所不同,语言及文体特征也会相差甚远。
(一)中文景点介绍的特点
中文旅游资料中的景点介绍真是诗意盎然,音形意皆美,令人浮想翩翩,身临其境。太平湖在风平浪静时的样子如何,用了散文般的句子来介绍,优美华丽。在雨天、有风的日子及天高云淡之际又如何,用了同样的句式来描绘,整个一段话是一个排比句,四字连珠,同义反复,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英文景点介绍的特点
英文的景点介绍非常直截了当,即使有描述性的文字,也是以事实为主,依客观为依据,没有任何修饰或夸张的描述,直接传递信息,文风质朴,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中英旅游资料中的景点介绍特点的区别非常明显,其根源是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对中文旅游资料进行增、减、释及借等策略来进行翻译,从而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符合外国游客本国的语言习惯,又能保持本国的文化特征,最终达到他们旅游的目的。
二 中文旅游资料翻译的原则
任何翻译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中文旅游资料翻译也不例外。根据上面所述,中文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坚持这样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突出当地的文化特征; 二是要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保证读者能够读懂并理解。
郭定芹提出,文化是人们通过创造活动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因此,旅游资料在进行英译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尽量保留当地的文化信息,尽可能地去宣传中国文化[2]。如果不这么做,恐怕外国游客会认为此次旅行失去了意义,没有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吴森教授在谈到中西方文化精神方面的差异时指出:“中国文化是艺术的,西方文化是科学的。艺术的精神是借具体的意想、传神活现、画龙点睛来表达感觉和价值判断,目的是价值的欣赏和创造,科学的精神是借着抽象的符号利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从而对事物作理智的了解,目的在于寻求真理”[3]。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Reiss)于1971年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认为“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译者应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4]。
三 按照翻译原则和不同的旅游资料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在对中文旅游资料进行英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上面所介绍的理论原则。同时,不同的旅游资料,要用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很多,例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及解释性翻译法等。但是这些翻译方法是不能乱用的,一定要依据材料的特点,根据西方文化的特征来选择翻译方法,符合外国游客对其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译文中保留原语的发音以便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能够理解成跨文化的借用[5]。这种翻译法常用于景点介绍中的地名翻译。有些景点名称是有一定的历史或纪念意义,而且有助于外国游客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我们多用于意译法。如果文化底蕴太深,游客很难理解,而且对他们来说能否了解对这次观光意义不大,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音译。如此既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又可以避免其它翻译法带来的不可读性或误解。
例3:从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许,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6]。
Langya Temple is about over one kilometer away from Tippler Pavilion, located above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ippler Pavilion. It’s Chinese famous temple in southeastern China, built in the period of Dali year of Tang Dynasty. Emperor Tang Taizong bestowed the name“Baoying Temple”, and it was renamed “Civilized Temple” in Song Dynasty.
此处的宝应寺,开化禅寺,琅琊寺,都可以用音译法进行翻译。在译文中,将开化禅寺翻译成“Civilized Temple”是有一定的意义,把景点名称的意思翻译了出来。其实,这样造成了与其它两个,既宝应寺和琅琊寺的翻译方法的不一致性,又使接受者更加迷惑不解。所以,直接译为“Kai Hua Chan Temple”就可以了,外国游客只要知道这几个地点是寺庙就行了,不必对这几座庙宇的各自的功能区分太清,也不需要了解这几座庙宇的类型。这样,只要把读者需要的通俗易懂的东西翻译出来,太深刻而又不必翻译的东西就省略了。即让读者了解了中国文化,又保留了中国自己的文化特点。
(二)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反原文文化的前提下,在中译英时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尤其是对年代的翻译,有时不需要去解释哪个皇帝在位时的第几年。因为外国游客来中国的目的是旅游观光,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但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他们很深地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的确是不可能。因此,有时没必要对这些历史性很强的东西作过于细节的翻译,只需一笔带过。
例4:花戏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俗称花戏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56年)[7]。
The Flower Theatrical Building is a site of cultural relics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Bozhou City. Its original names were Great Guan Emperor Temple and Shanshan Assembly Hall. And its common name is the Flower Theatrical Building.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Reign of Kangxi(1656) of the Qing Dynasty.
在此,“清康熙年间(1656年)”不必翻译为“in the Reign of Kangxi(1656) of the Qing Dynasty”,这样反而会令外国游客迷惑不解,怎么又出来一个“Kangxi”。他们更关心的是花戏楼组建的那年距现在到底有多久,而并不真正关心组建花戏楼时是哪位皇帝在位。更不知道康熙是何许人也。只需要让他们知道花戏楼是古建筑群,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由此可见,可以把“清康熙年间”删去,只要把此年代翻译成“in 1656”就行了,读者一看就知道花戏楼的组建距现在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样翻译,既保留了中国古代文化悠久辉煌的特征,又能让读者读懂并领会到其中的内涵。显然,这个版本的翻译也符合上面所说的翻译中最基本的两个原则。
(三)意译法
意译法,意译法舍弃了原文中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抛开了原文和译文的一一对照关系,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再现出原文的主要意思,却改变了原文的表达形式。在一些中文景点介绍中,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翻译成英文,会与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例6:包公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位清官,他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为官清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合肥是包拯的故乡,他从小生活在合肥,百年之后也和其夫人、子孙安葬在此[8]。
Bao Zheng is a very famous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in Chinese history. He lived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Bao is honest, fair, impartial and incorruptible,and there is a very high status in the minds of the common people. And Hefei is his hometown. He lived in Hefei when he was a child. After passing away, he, his wife, his children and his grandchildren were also buried here.
此处的“百年之后”,按照字面意思,应该翻译为“after one hundred years”。其实,在中国,百年之后是对年长而又受人尊重的人去世后的一种敬称。在西方国家,对年长者去世后尊称为pass away。所以,百年之后应该委婉地译为after passing away。这样翻译,不但使读者明白了百年之后的深刻含义,又维护了本国的语言文化特征,人们对包公及其家人的尊重之情也流露出来了。
(四)解释性翻译法
解释性翻译法,是指把原文中读者所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不在注释中说明而直接融入译文中[5]。这种翻译法多用于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或典故等的翻译中。
例7:黄山年平均有雾淞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黄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有的地方多雾凇,有时两者可同时出现[9]。
In average, there are 62 days’ glazed frost and 35.9 days’ rime ice in Huang Mount. It is mostly grainy glazed frost in Huang Mount.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2℃—7℃, it is formed easily. When the fog drops extend to little bitty stinging rain, rime ice can be formed glazed. The terrain here is complex. The differences of microclimate are obvious. Thus, there are more glazed frost in some areas, and there are more rime ice in the other areas. Sometimes, the two phenomenons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此处的雾淞和雨凇都是一种物理现象,雾凇俗称树挂[9]。雨淞也俗称“树挂”,也叫树凝、冰凌,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9]。
如果音译或直译,游客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不同的国家,地理环境不同,当然天气、气候以及物理现象也会有所区别。雾淞是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云雾中没有结冰的雾滴,在零摄氏度以下,随风在树枝、树叶及树梢等物体上逐渐累积而又冻连的结果,一般是一种不透明的白色颗粒状积淀物。而雨凇指超冷的降雨遇到温度低于或等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玻璃状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18]。两者都是冰雪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这两种物理现象。如果不去说明一下什么是雾淞和雨凇,游客就体会不到它们的魅力。如果按照以上汉语版本的介绍方式来解释雾淞和雨凇的情况,又太罗嗦了。所以雾凇glazed frost,雨凇为rime ice,形象得把这两种物理现象解释清了。
从大量的翻译实践及常见情况可以说明,不同的旅游材料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机械地去复制原文的信息绝对是行不通的。除了以上介绍的翻译方法以外,还有其它很多种方法,如,综合性翻译法、重组法及类比法等,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绍了。旅游景点的翻译目的就是向外国游客传递信息,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习惯的人群来进行交流。因此,单纯地从语言角度去采用翻译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文化背景方面去研究。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巧妙地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提高译文的质量。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旅游资料的翻译,改正其中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吸引外国游客前来中国旅游观光,最终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1]廖翠云,陶燕.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109-112.
[2]郭定芹.旅游语用翻译的原则.策略.意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19-121.
[3]吴森.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275-276.
[4]陆秀英.景区资料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底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54-163.
[5]龙瑜清.旅游资料的英译方法略谈—基于功能对等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学院学报,2004,(3):64-65.
[6]http://wenwen.soso.com/z/q106787446.htm.
[7]http://wenwen.soso.com/z/q60420736.htm.
[8]http://baike.baidu.com/view/1447000.htm.
[9]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68198448/1.html.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Travel Data into English
LI Hai-yan, LUO Hai-ya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Bozhou 236800,China)
To translate Chinese tourist materials into English is, in fact,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cause of the tourist materials’ characters themselv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t translating methods are used in different tourist materials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ng. There are two basic principles: first, stressing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 second, taking the reader as the center, with the result of good understandability to the reader. We have to adopt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s if we want to make the two languages integrated perfectly,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scenic spot introduction; cultur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H315.9
A
1008-9128(2011)05-0081-03
2011-03-1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565);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BYK0908)
李海燕(198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翻译。
[责任编辑 自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