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2011-08-15张晓霞
张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张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研究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以及与桥头堡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在桥头堡建设机遇下加快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
桥头堡建设;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思考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的国家战略决策,也是云南省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发展的重要机遇。桥头堡建设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完成好云南桥头堡建设这一历史性任务,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和立足于云南边疆、民族和农村的具体实际。云南是人口大省,具有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资源,全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近65%。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既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云南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加强桥头堡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桥头堡建设机遇和背景下,加快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对于云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 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云南人力资源强省,打牢桥头堡建设必要的人力资本和人才基础的需要。桥头堡建设是由人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本作为基础和支撑。这些人力资源,既包括城镇人力资源,也包括农村人力资源;既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其他人员。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在全省人口中的比重过大,绝大部分云南人力资源在农村。特别是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边疆民族特色:云南4060千米的边境线上有8个地州,占了全省16个地州的一半;而边境线上8个地州中,有5个是民族自治州;25个边境县中有9个民族自治县,17个县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这些地方地处云南边境线和桥头堡建设前沿,多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农村地区。如果这些地方的对外开放水平和人力资源结构没有得到提高,桥头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桥头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没有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桥头堡建设就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本和人才支撑;而没有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桥头堡建设的成效和质量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桥头堡建设的成效。
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云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符合桥头堡建设要求的产业结构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社会结构调整的保证;而产业支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云南虽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结构,但由于地理环境和边疆民族农村地区特色,云南产业基础还相当薄弱,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低下。2010年,全省GDP只占到全国GDP的1.81%,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打牢产业发展基础,仍然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正是促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对构建符合桥头堡建设需要的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农村就业,促进桥头堡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扩大农村就业,使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科技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与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把云南广大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云南农业现代化和桥头堡建设的成效。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 当前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
第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且年轻劳动力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较大,增长较快,整个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较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艰巨。根据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云南省人口总量4596.6万人,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为5.84%,年平均增长0.57%;同期,云南省总人口增长率为7.20%,年平均增长率0.70%,其总人口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压力依然较大。全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618.0万人,占总人口的35.20%;农村人口为2978.6万人,占总人口的64.80%。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约为2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大约67%: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较为丰富。②另外,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结构中,年轻劳动力数量占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大部分。据2008年统计,20-39岁的人力资源数所占比例最大,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15--20岁的人力资源数量也远远超过50--64岁的数量:云南农村人力资源总体上呈现年轻化态势,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人力资源数量稳定上升的趋势。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增长的速度快于男性。从全省人力资源数所占比例看,性别比为106.3,男性人力资源数比女性多。据统计测算,2008年以来,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大约为700万人,总体规模仍然较大。③
第二,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总体素质依然较低;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劳动力转移中竞争力较弱。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云南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占12.06%,分别比2000年上升0.40、0.91个百分点;接受初中教育的占52.06%,下降0.11个百分点;接受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34.65%,下降1.20个百分点。尽管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云南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53.8%,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一半以上的人口只接受了基础教育,三分之一的人口未完成基础教育,大量的人口未接受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7年,不足初中毕业的水平。③总体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落后保守,对各种实用的新型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不多,云南农村劳动力的各类培训严重不足,他们都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受云南农村山区多平地少,居住分散,信息闭塞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走出大山,走向市场的云南广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社会经验和社会见识少,商品意识差,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封闭保守意识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建立,加之云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过少,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严重不足,农民工对实用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宣传和推销自己,使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带来大量隐性失业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农村人力资源“五普”资料,2008年,云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9395人,仅占农村人力资源总量2135.9万人的0.18%左右,比例过低。2008年,云南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只有14.3%,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就占到85.7 %。③农村劳动力培训程度过低,严重制约着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的进程,造成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和转移的稳定率及巩固率都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零转移现象。
第四,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层次较低而且单一,仍然为典型的传统产业型,就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对缓慢,二者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和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总体上看,当前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第三产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外出务工是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点。2008年云南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78%,比2000年下降5.49个百分点,依然是云南农村就业最主要的行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占9%,比2000年上升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13%,比2000年上升1.3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而且就业结构单一,仍然是传统型产业就业结构。③
第五,云南各地州及东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状况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给云南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统筹和系统开发带来一定困难。资料显示,根据对云南各地州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规模、文化素质、教育、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分析处理,得出云南各地州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总得分,昆明地区的综合得分排在第一位,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紧排名随后,以上五个地区的得分值都大于1.5分,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相对合理,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相对较强。红河、思茅和保山分列第六至第八位,这三个地区的得分值超过1.3分,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相对一般。文山、昭通、丽江和德宏这四个地区处在全省的中下水平,得分值在1分左右,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农村人力资源最低等级的地州是西双版纳、怒江和迪庆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比较落后,其综合分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第一等级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明显。③在制定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政策时,应根据各地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发,探索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特色与规律。
(二)当前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全省范围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总体统筹和组织领导,统一综合的领导体制及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此项工作的政府部门有农业、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多个部门,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区还缺乏明确的牵头负责的单位及统筹协调、执行的办事机构,各个部门都负责,又都不完全负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政出多门;但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各职能部门仅根据本部门职责需要开展工作,各自为政,分散重复投入,行政资源浪费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整合的政府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存在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局部性和无序性状况,没有形成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组织化、整体化、系统化、制度化和可持续化,影响到了全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整体开发和效能。
第二,缺乏全省范围内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系统规划思路、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措施。其一,缺乏全省范围内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目前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时还缺乏长远规划,对农业产业规划及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开发处于盲目状态,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规划和思路尚未形成。其二,缺乏全省范围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配套保障政策。包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费投入,人员保障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地建设,市场建设政策,农民工进城的户籍制度政策,儿女教育制度政策,保护农村农业生产的激励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政策等都需要进一步建全和配套完善。其三,全省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急需加强,全省统一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资料库急需建立。其四,缺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机构和组织。全省和各地州统一固定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数量不足,人员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完成临时性、应急性任务现象突出,培训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长远性和针对性。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农村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还需要重视和深入。其五,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待重视和加强,以把握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第三,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条件还比较薄弱,给桥头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突出表现在,其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不发达,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农业第一产业比重大,其中种植业比重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支撑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很弱,农业科技能力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力不强。全省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水平还不高,接收吸纳农村就业人员的渠道有限,出口过窄。其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整体水平较低,全省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亟待提高和优化。云南省教育普及程度较低,人均受教育程度年限过短,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在2009年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基础不牢靠,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8年,全省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62.35%,比全国低21.35%;高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63.44%,比全国低9.2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17%;比全国低7.13%;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1174人,比全国少868人。④2008年,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年,还不到2005年全国8.5年的水平。全省人力资源的素质较低,综合竞争力较弱。⑤特别是农村教育与城市城镇相比,远远落后于城市城镇,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山区、边境沿线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和青壮年文盲大量存在。基础教育中,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严重失衡;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和需要,社会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得不到及时培养和补充。
三 桥头堡建设机遇下加快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1.切实提高对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桥头堡建设和富民兴滇工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桥头堡建设对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桥头堡建设,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农村,基础在人力资源开发。分析研究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现状可以发现: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众多,矛盾突出;而造成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困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云南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过于注重发展速度的提升而忽略了发展的质量和结构的优化,过于注重物质形态的有形投入而忽略了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造成了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等不能满足和适应云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转变观念,创新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思路,高度重视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长抓不懈,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是当前应当思考、研究和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提高认识,协同配合,联合攻关,突破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障碍,将云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桥头堡建设与富民兴滇有机结合起来,从全局意义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力量,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形成良性互动、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2.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加强对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级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涉及部门众多、工作复杂、难度较大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整合,形成合力。其一,建立健全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省、地、县、乡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和协调落实云南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从省、地、县到乡,成立各级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职能是负责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和牵头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改变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管理机构和统筹协调的牵头负责机构不明确、工作散乱的状况。其二,建立健全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标准体系和工作考核评估制度。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特点和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整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定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开展对云南省、地、县、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包括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评估,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情况评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与产出评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机构、人员、经费评估等,通过评估,促进云南各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规范有序,避免开发的重复浪费和缺乏实效。
3.依据桥头堡建设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强对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系统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制定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发展规划。这是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性工程,过去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之所以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作为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临时开发,之所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缺乏认识和主动性,之所以开发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整套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系统规划和综合发展思路。因此,要推进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向前发展,必须研究制定省、地、县、乡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总体领导,分步实施。同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在当前桥头堡建设机遇下全面系统调查和掌握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工作的现状、困难与问题,全面掌握和摸清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逐步建立起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省、地、县、乡资源信息库,由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统筹协调领导机构牵头负责,每年定期发表《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年度跟踪调查报告》。另外,加强对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理论研究,研究探索云南农村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规律,每年出版《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蓝皮书》,为制定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政策和措施奠定基础。
4 根据桥头堡建设的相关政策和云南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保障政策。当前要系统研究制定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基础教育、初中等职业教育、农科教结合的成人教育保障体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保障体系,鼓励云南农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农村各种新型经济组织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保障体系,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户籍及子女教育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劳动法规保障体系等。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切实保障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另外,要加强全省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库和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促进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5 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云南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更多的就业出口与转移渠道。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取得实效,还是要靠大力发展经济这个硬道理。只有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我省桥头堡的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进步为支撑,将桥头堡建设作为转变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云南产业结构,拓展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加强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维护云南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加快云南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加快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机会,全面发展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全面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和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才能为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更多的就业与转移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注释:
①wikipedia.org/wiki.
②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统计局网站.
③云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统计资料,云南省统计局网站.
④任佳等编著.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87-88.
⑤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2009(8).
[1] 云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统计资料,云南省统计局网站.
[2] 任佳等编著.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王艳.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07(6).
[4] 熊思远,王文兵.云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1(12).
[5] 和云.试析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云南民族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2001(3).
The Developmet of Yunnan Rural Human Resour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Bridgehead
ZHANG Xiao-xia
(Academy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i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rural human resourc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Yunnan bridgehead construction.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head.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t of human resource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bridgehead.
construction of bridgehead;Yunnan rural human resources;development;counter measures
D693.63
A
1008-9128(2011)05-0036-05
2011-08-26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048)
张晓霞,女,云南普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
[责任编辑 张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