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探析

2011-08-15侯纯玉隋长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记者团校报队伍

侯纯玉,李 朔,隋长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辽宁沈阳 110136)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流地位的媒体,是学校的舆论中心和信息中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1]。新形势下,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兴起,它们以即时性、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对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信息时代要巩固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发挥其正确引导舆论的功能,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办好校报的有效举措。

1 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内涵

校报学生记者队伍是由大学生组成的社团,他们文笔突出、热爱新闻、热爱写作,他们是校园中最年轻、最活跃的新闻工作者。在每一次大型活动上、在每一个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校报采写新闻稿件、拍摄新闻图片、提供原创作品,校报近一半的稿件都是由他们完成的。校报学生记者队伍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领导的学生组织,人数大多在几十人到一百人之间,他们通过文字积极地传播着先进的校园文化,并代表了校园舆论的正确导向。校报学生记者是伴随着校报产生的,但是真正把学生记者作为一支队伍——校报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来建设和管理是上世纪末才开始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目前多数高校的校报记者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但是,要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之路,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网络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它们以纷繁的形式、快捷的速度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对校报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要想巩固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校报的质量和品位,办吸引学生、让学生满意的报纸,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记者队伍的作用。校报学生记者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活跃而富有生命力的队伍。他们来源于学生中,活跃在校园里,往往比校报编辑接触学生的层面更深、更广,他们了解学生们的行为方式、思想动态,是为校报提供稿源的重要力量[2]。

校报学生记者是连接校报与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生活在师生中,最了解大家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能够及时提供校园内新鲜的新闻素材,用文字反映广大师生的最新动向。他们往往能够针对校园热点问题,采写出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报道,这样的稿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报周期性长、时效性差的缺陷[3]。校报学生记者年轻而富有活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们渴望充实自已,积累更多的精神财富。学生记者的稿件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全新的视角和观察问题的方式,更加推动了校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和更符合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方向发展。

高校校报是反映学校发展建设成就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也是树立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记者参与办报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原则。只有让学生记者广泛深入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采写为师生喜闻乐见的、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才能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才能使校报在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3.1 学生记者的精心选拔是队伍建设的前提

校报学生记者的选拔工作非常重要,学生记者的素质决定了他们提供的新闻稿件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校报的质量以及校报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想胜任校报记者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要有较好的文笔和才华,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4]。他们热爱新闻工作,对校报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乐于为校报奉献。他们要做到及时、准确地提供校园内外的各种新闻信息,并很好地完成编辑部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报记者团为例,学生记者的选拔及纳新工作在每年9月中旬开展。此时由于部分大二、大三学生记者的流失,校报记者团急需新鲜力量加以充实。而新生因为初到大学校园,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对各种社团情有独钟,他们需要社团这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在校报编辑部老师的指导下,记者团高年级成员开始通过海报、条幅等形式宣传校报记者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纳新活动。经过面试初选、笔试考核等环节,最终那些思想态度端正、文笔突出、综合实力较好的同学将被校报记者团录用,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归入记者团不同部门使用。

3.2 学生记者的全面培养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3.2.1 政治觉悟的培养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指引着高校传媒的舆论导向,作为校报直接参与者的学生记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觉悟[5]。校报编辑要经常组织学生记者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通过对国情、校情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对于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要经常与他们谈心,并定期向学生党支部反映情况,做到共同培养。此外,还要增强校报记者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3.2.2 专业技能的培养

校报编辑可以对学生记者进行集体新闻写作知识和新闻摄影培训,并通过带领学生记者实地采访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写作能力和采编能力[6]。笔者所在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报编辑部在每年纳新以后,都会组织校报编辑对新生记者进行集体培训,介绍校报的定位、功能、版面及栏目,讲解一些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此外,我们还将校报记者团分为新闻部、文学部、专题部三个部门,并针对三个部门的不同特点,定期对学生的新闻采写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鼓励学生记者多写、多练,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文章的写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事实证明,这是培养他们成才的有效途径。

3.2.3 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今时代,社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使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想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校报必须创新,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改革[7]。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记者团队。在平时的新闻采写过程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打破校报原有的藩篱和桎梏,创新采访模式,创新写作方法,同时在栏目编排、副刊设计、文学作品的选择方面都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挑战,写出更具深度、内涵和个性风格的作品。

3.3 学生记者的科学管理是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3.3.1 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有效管理

要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要制订《校报记者团工作章程》,明确社团的规章制度,学生记者的职责和各项奖惩措施。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我们制定了校报记者团例会制度,每一期校报出版前,我们都会对上一期校报进行总结,对下一期校报的专题、通讯、散文的选题等进行策划,明确具体分工和任务。此外,之前我们也曾提到笔者所在的校报记者团分为新闻部、文学部、专题部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具有明确的分工,每个部门有单独的负责人,他们会针对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对成员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工和管理。

3.3.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业务能力

学生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校报三、四版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由学生采写的。对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报》来说,我们在三版——校园生活版设有共同关注、花样年华、会客厅、图说校园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和图片都是由学生采写完成的;四版——文学副刊版的诗歌、散文、杂谈等均为学生的原创作品。一些校园的重大新闻事件我们也会让学生参与,如果他们的作品具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和思想内涵,我们也会在一、二版刊登。此外,我们在编稿、排版、校对中,也给了学生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其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编校水平。

3.3.3 搭建社团平台,形成团队合力

校报记者团是由一群对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的社团,他们不同与其他许多社团,他们开展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他们共同策划选题,一起组织采访,分工组织稿件,通宵达旦赶稿,并最终使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校报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分工协作,让他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

要激发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适时对学生记者进行鼓励和褒奖,对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报记者团来说,每年由党委宣传部对学生记者组织评比,设立社团组织贡献奖,新闻类、散文类、通讯类一、二、三等奖,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记者给予表彰,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此外,我们还在政策上给予学生记者适当倾斜,如向二级学院推荐评优、增加课外学分、进行学生干部和入党推荐等。

4 结语

总之,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不仅是提高校报质量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1]李荫华,张宏辉.21世纪的中国高校校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静,卢国华.高校校报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J].青年记者,2007(12):36-37

[3]丁竹.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J].当代传播,2007(5):34-36.

[4]李正关,王兴东,罗艳.高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管理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2006(4):22-24.

[5]杜笑宇.刍议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与管理[J].焦作大学学报,2008(2):87-89.

[6]杨旸.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08(2):20-22.

[7]林雪漫.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56 -57.

[8]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03-13.

猜你喜欢

记者团校报队伍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记者团的困境和转型发展对策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