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11-08-15王斌
王斌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 樟树331200)
通过对手术治疗40例胫骨平台骨折做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合并症的准确判断、处理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4岁;左侧26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Ⅰ型骨折14例,Ⅱ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6例,Ⅳ型骨折7例,Ⅴ型骨折2例,Ⅵ型骨折1例。受伤入院时间6~8 h,均为新鲜骨折,无开放性伤口,21例有皮肤擦伤,膝关节明显肿胀12例。手术时间5~14 d,平均8.5 d,用松质骨螺钉固定6例,支持钢板固定34例,自体骨植骨12例。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及合并症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多为前外侧弧形切口或前内侧弧形切口。I、Ⅱ型骨折行外侧弧形切口。Ⅰ型骨折整复骨折后上1~2枚松质骨螺钉内固定。Ⅱ型骨折在压缩区下方于干骨后端皮质骨处开窗,顶起塌陷骨块,使之复位,骨缺损区自体骨移植填充,再根据楔形骨折或压缩骨折的程度选用加压螺钉或“L、T”型支持钢板内固定。Ⅲ型骨折前外侧弧形切口,压缩骨折处理同Ⅱ型骨折,但均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Ⅳ型骨折采用内侧弧形切口,骨折整复后先用克氏针暂时固定,前内侧放置合适的“T”或“L”型钢板,钢板顶端孔上2~3枚松质骨螺钉,一枚平行于胫骨平台关节面至外髁,另外一枚垂直于骨折线。Ⅴ、Ⅵ型骨折要充分暴露,在选择外侧弧形切口或内侧弧形切口为主要切口的同时,往往要加小切口,为防止皮肤坏死,切口间距离要长,一般要超过6 cm,皮肤剥离在深筋膜层。在内固定时,可借助C臂X光机,对多个骨折应按由里到外、由后到前方法逐一整复,克氏针、尖嘴复位钳暂时固定再用支持钢板内固定。
1.3 结果 本组随访40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优、良者32例(80%)可、差者8例(20%)。
2 讨论
2.1 术前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是通过关节面极其严重复杂的骨折,手术前对损伤程度、类型及合并症诊断应尽可能准确。我们采用X光片及CT相结合的方法。X光片提供了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整体移位的方向,CT检查通过多层面扫描将骨折的粉碎程度、碎骨块的位置、骨缺损伤情况等在图像上清晰的显示出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准确的复位、牢固固定提供了可贵的客观资料,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2.2 手术时间 近年来随着手术及内固定物的进步,对移位骨折多主张手术复位,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均在 5~14 d,平均 8.5 d。原因:(1)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往往有膝部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皮肤擦挫伤,术前应先行石膏托或跟骨牵引外固定,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再行手术;(2)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除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有损伤外,在此时间内可观察发现其它损伤,便于确定手术方案。
2.3 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的关键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胫骨平台的完整性,重建关节相互吻合的关系,恢复胫骨的对位。对于Ⅰ型骨折整复后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对Ⅱ、Ⅲ型有塌陷性骨折的,在其塌陷骨块的下方开窗,将压缩骨部软骨连同松质骨顶起,在开窗口植骨,上支撑钢板内固定。
2.4 功能锻炼 平台骨折是关节面的骨折,膝关节又是负重关节,术后宜早活动、晚负重。关节活动有利于加速关节滑液的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扩散到软骨最深层,同时机械的应力可促进骨祖母细胞向软骨组织细胞的转化,有利于肉芽转变为透明软骨,术后2~3 d伤口出血基本停止,引流已拔除,除嘱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外,可行CPM锻炼。绝对禁止过早下地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后也不宜立即负重行走,一般骨折不严重、固定牢固者不应少于3个月,严重者在6个月后,这样可使骨痂由编织骨状态向排列有序的骨小梁转化,避免骨小梁压缩使关节面塌陷,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严重后果。